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深海采矿
  • 2篇动力触探
  • 2篇性能检查
  • 2篇远程
  • 2篇远程监测
  • 2篇深海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试验测试
  • 2篇水压力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变化
  • 2篇全空间
  • 2篇锥尖阻力
  • 2篇自动监测
  • 2篇自动监测站
  • 2篇力学性质
  • 2篇静力触探
  • 2篇孔隙水
  • 2篇孔隙水压

机构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作者

  • 10篇朱娜
  • 7篇贾永刚
  • 2篇李凯
  • 2篇胡聪
  • 1篇孙即霖
  • 1篇刘媛媛

传媒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简化履带板模型试验的深海沉积物变形行为分析
2025年
利用深海集矿机采集海底结核矿石是当前海底采矿业的主流开采方式,但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研究多聚焦于矿车自身的性能方面,而对于履带荷载作用下海床地基土的响应方面却关注不多。本研究利用纳基膨润土与水的混合物模拟海底沉积物,开展简化履带板压陷-剪切试验,使用高速摄像系统及DIC数字图像技术处理,获得简化履带板竖向压陷及水平剪切作用下的深海沉积模拟土样的全断面位移场分布信息,并对此结果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照分析。经分析,得到如下规律:履齿竖向压入土体内的过程中,土体产生变形扰动影响的范围呈现以履齿为中心的半圆形分布,越靠近履齿位置的土体扰动程度越大;履齿在剪切过程中主要对行进过程中的土体产生扰动,且主要影响扰动了履齿高度内剪切方向的土体。通过上述试验总结的规律,可以为今后履带车的履带参数优化设计以及海床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刘媛媛刘云飞全道刚段龙江朱娜
关键词:室内模型试验
深海采矿生态环境原位长期自动监测站及其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海采矿生态环境原位长期自动监测站,监测装置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防脱罩,中层为观察舱,下层为坐底承载舱。监测装置依次经过对监测预警站的性能检查;设备的布放;设备的工作;数据传输;数据分析;评价指标;...
贾永刚朱宪明范智涵王林森朱娜胡聪
文献传递
印度洋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该文应用了NCEP大气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长度为142年的全球海表面及陆表面温度异常的逐月资料,应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印度洋上SSTA、大气位势高度场、越赤道气流及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讨论了南北...
朱娜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一种海底动力触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动力触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自上而下依次为释放器、耐压仓、配重、探杆、探头和重锤,耐压舱的上部为固定缆绳的提头,耐压仓内部置有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系统电路板与电池,耐压仓外部为3片导流叶片;探头内部置...
贾永刚王林森冯学志朱宪明朱娜李凯
南印度洋SST与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美国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JONES全球海表面温度异常 (SSTA)资料 ,分析了南印度洋SSTA和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 ,无论是南印度洋副热带海水辐合区的SST还是赤道以北非洲西海岸附近上升运动海区的SST的长期变化趋势 ,除了准 3 5年的变化以外 ,还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的变化。对于全球最显著南亚季风环流的分析表明 ,南亚季风环流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与南太平洋SST的年代际变化相比 ,南印度洋SST的变化周期要相对短一些。通过分析南半球冷空气年代际活动的特征发现 ,冷空气与南印度洋SST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朱娜孙即霖
关键词:季风环流SSTA年代际变化辐合
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区沉积物力学性质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区沉积物力学性质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装置运载系统、双层数控导轨及贯入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优化的球形探头,可有效识别探杆是否压载在多金属结核上,通过双层数控导轨及贯入系统可在海...
贾永刚朱娜 范智涵 朱宪明 王林森 刘禹维
一种深海洋泥粒径级配精细测量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海洋泥粒径级配精细测量分析方法,包括分筛流程、动态修正因子公式、粒径级配计算公式、粒径级配图生成。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分离和精确测量深海沉积物中的不同粒径颗粒,特别是在纳米颗粒、细粒和生物残骸...
贾永刚张瑜梦岳中琦陈天刘汉露朱娜江龙王思明权永峥詹贤达
深海采矿生态环境原位长期自动监测站及其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海采矿生态环境原位长期自动监测站,监测装置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防脱罩,中层为观察舱,下层为坐底承载舱。监测装置依次经过对监测预警站的性能检查;设备的布放;设备的工作;数据传输;数据分析;评价指标;...
贾永刚朱宪明范智涵王林森朱娜胡聪
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区沉积物力学性质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区沉积物力学性质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装置运载系统、双层数控导轨及贯入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优化的球形探头,可有效识别探杆是否压载在多金属结核上,通过双层数控导轨及贯入系统可在海...
贾永刚朱娜范智涵朱宪明王林森刘禹维
一种海底动力触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动力触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自上而下依次为释放器、耐压仓、配重、探杆、探头和重锤,耐压舱的上部为固定缆绳的提头,耐压仓内部置有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系统电路板与电池,耐压仓外部为3片导流叶片;探头内部置...
贾永刚王林森冯学志朱宪明朱娜李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