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晔

作品数:46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4篇白细胞
  • 13篇血小板
  • 11篇滤除白细胞
  • 10篇血液
  • 9篇细胞
  • 8篇药物
  • 8篇全血
  • 8篇红细胞
  • 6篇脂质体
  • 6篇浓缩血小板
  • 5篇微针
  • 5篇多中心
  • 5篇多中心研究
  • 5篇靶向
  • 4篇血小板膜
  • 4篇血液相
  • 4篇血液相容性
  • 4篇游离血红蛋白
  • 4篇相容性
  • 3篇悬浮红细胞

机构

  • 4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成都市血液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山东省医疗器...

作者

  • 46篇刘嘉馨
  • 46篇曹晔
  • 42篇王红
  • 34篇钟锐
  • 13篇何语良
  • 12篇贺曾
  • 9篇吴瑕
  • 9篇袁理
  • 8篇刘曦
  • 8篇于青
  • 7篇陈洁
  • 5篇于晶晶
  • 5篇谢月娜
  • 4篇张学俊
  • 3篇雷宇
  • 2篇魏天静
  • 2篇李燊
  • 2篇吴暇
  • 1篇周文涛
  • 1篇陈利民

传媒

  • 25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中国输血协会...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国外医药(抗...

年份

  • 5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联合多家采供血机构开展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研究,为制定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RP法或BC法由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6...
WU Xia王红WANG Hong吴瑕ZHONG Rui钟锐HE Zeng贺曾曹晔CAO Ye何语良HE YuliangCHENG Jie陈洁刘嘉馨LIU Jinxin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
一氧化氮对红细胞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于青王红贺曾吴暇曹晔刘嘉馨
改善肿瘤缺氧耐药的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制备改善肿瘤缺氧耐药的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法制备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通过纳米粒度仪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系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包封率,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价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磷脂总量为36 mM,DPPC∶DOPE∶胆固醇摩尔比为7∶2∶1,紫杉醇用量为3 mg,水化介质为3 mg·mL^(-1)Hb-PBS溶液,水化温度为室温,水化时间为0.5 h;平均粒径为(189.17±8.22)nm,多分散系数为0.14±0.023,紫杉醇包封率为(58.27±2.55)%,血红蛋白含量为(0.63±0.05)mg·mL^(-1)。体外细胞实验中,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5倍、被肿瘤细胞摄取量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2倍及ROS生成量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8倍。结论制备了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通过细胞实验证明其能通过改善缺氧、增加ROS产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望为肿瘤缺氧导致的耐药抵抗提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游训仪朱珂慧肖晶吴嘉康郑诗凡张阿龙钟锐王红曹晔刘嘉馨
关键词:血红蛋白脂质体紫杉醇
一种肿瘤靶向性的复合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靶向性的复合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制药领域。该复合纳米药物是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紫杉醇、磷脂和胆固醇为原料制得的,其中,磷脂和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质量比为100:(0.1~2.5)。该...
曹晔徐莹璨钟锐王红刘嘉馨
文献传递
3种过滤材料的去脂效果的初步研究
2010年
钟锐王红曹晔刘嘉馨
关键词:去脂血液相容性蛋白吸附接枝率水刺溶血率
滤除白细胞对全血保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考察滤除白细胞对全血保存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1袋(2 U=400 mL)新鲜全血均分为滤除白细胞全血(简称滤白)组:按照去白滤器的使用说明书操作,在采血<6 h过滤制备去白细胞全血;对照组:不滤除白细胞。过滤及未过滤的全血均采用无菌方式分别分为6小袋[(30~40)mL/袋],(4±2)℃常规保存,分别于保存1、7、14、21、28、35 d各取1小袋,检测血常规、pH、游离血红蛋白(FHb)、氧亲和力(P50)、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电解质、红细胞膜表面PS、CD47表达、葡萄糖、乳酸等指标,比较过滤与未过滤全血质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 U全血过滤后剩余白细胞数为(0.32±0.05)×106个;滤白组和对照组比较,保存35 d时血红蛋白(Hb)(g/L)为149.00±11.53 vs 137.20±3.96、MCV(fL)为98.90±3.23 vs 98.96±2.10、pH为6.78±0.02 vs6.75±0.02、P50(mmHg)为15.36±0.63 vs 15.18±0.22、ATP(μmol/gHb)为3.57±0.15 vs 3.61±1.02、2,3-DPG(mmol/L)为0.13±0.09 vs 0.22±0.2、PS阳性率(%)为0.96±0.08 vs 1.19±0.03、CD47阳性率(%)为47.65±3.92 vs 48.37±4.35(P>0.05),溶血率(%)为0.08±0.02 vs 0.12±0.03(P<0.05);保存28 d时乳酸(mmol/L)为15.76±0.19 vs 18.73±0.97、葡萄糖(mmol/L)为20.21±0.55 vs 18.57±0.46(P<0.05)。结论全血离体保存期间会发生一系列质量和功能的变化,滤除白细胞全血的溶血率、乳酸、葡萄糖等指标略优于未过滤的全血,二者的携释氧功能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滤除白细胞未对全血保存期间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有利于血液保存。
王红贺曾吴瑕钟锐曹晔刘曦何语良袁理刘嘉馨
关键词:血液保存全血白细胞生理指标生化指标
一种复合血小板裂解液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血小板裂解液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可溶性微针包括背衬、位于背衬上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血小板裂解液及蛋白保护剂的针体等等。本发明所述的复合血小板裂解液的可溶性微针可用于脱发治疗、伤口愈合等...
钟锐曹晔索正新王红刘嘉馨张学俊
活化血小板修饰脂质体与红细胞搭便车技术联用的靶向治疗药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化血小板修饰脂质体与红细胞搭便车技术联用的靶向药物共递送系统;具体提供了一种复合脂质体药物递送载体,它是血小板膜修饰的脂质体与红细胞结合而成;该载体载药后能够显著提高靶向性和血液半衰期,以更低的药物剂量...
曹晔朱珂慧游训仪钟锐刘嘉馨
一种选择性去除白细胞同时保留血小板的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血液产品白细胞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择性去除白细胞同时保留血小板的滤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滤材是是将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进行交联在无纺布上得到的:四臂聚乙二醇胺化合物4‑10份、交联剂1‑4份;其中,所述四...
曹晔钟锐王红刘嘉馨
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多中心研究
王红袁理刘嘉馨贺曾吴瑕曹晔刘曦于青于晶晶何语良陈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