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义
-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颈内动脉和超选择颅内动脉灌注卡氮介对恶性脑胶质瘤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1992年
- 本文报告 1987年9月~1990年10月对24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经颈内动脉和超选择颅内动脉灌注卡氮介(BCNU)进行化疗,疗效比较研究,其中12例颈内动脉灌注组:肿瘤完全消失1例,肿瘤部分缩小7例,稳定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66%。12例超选择颅内动脉化疗组;肿瘤完全消失3例,肿瘤部分缩小7例,稳定2例,有效率达83%。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超选择颅内动脉灌注BCNU疗效优于经颈内动脉给药,且无眼及眶部并发症。
- 余泽马廉亭曹家义徐国政龚杰张积志李元光
- 关键词:脑肿瘤颈内动脉
- 320排动态容积CT颅内动脉瘤图像重建算法进展和评估被引量:1
- 2014年
- 320排动态容积CT脑血管数字减影(DSA)可为颅内动脉瘤病人提供4D DSA成像信息,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宽体检测器和ConeXact锥束重建算法。本文对目前常见锥束扫描重建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Feldkamp类,Grangeant类,Katsevich类和ConeXact锥束重建算法。应用方面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一次成像获得满意图像,无阶梯伪影,并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常规DSA对比,320排CT DSA检查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选和术后复查一种方法,与CTA相比320排CT动态容积成像和功能成像有明显的优势。
- 曹华曹家义
- 关键词:螺旋锥束CT颅内动脉瘤
- 创伤性颅内积气
- 1988年
- 创伤性颅内积气较少见。临床上早期难以发现,国内仅见个案报告。我们收治2例,均经CT扫描证实。现结合有关文献的复习,就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探讨。
- 秦尚振马廉亭曹家义李玖珠陈忠庆
- 关键词:颅内积气创伤性个案报告CT扫描发病机制
- 恶痛的立体定向术治疗(附5例报告)被引量:1
- 1991年
- 我院1985年2月~1990年12月间应用立体定向术,电凝毁损丘脑枕、中央中核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例1:女,66岁。左乳癌术后,左锁骨上下、腋窝淋巴结转移,致左上肢、左胸痛4年。例2:女,62岁。右上肺癌,右锁骨上下、腋窝淋巴结转移,致右上肢、右胸背痛1年半。例3:男,60岁。左肺尖癌浸及左臂丛神经,致左肩、背胸、左上肢疼痛1年。
- 李元光马廉亭曹家义吴佐泉余译张积志
- 关键词:腋窝淋巴结转移立体定向术慢性顽固性疼痛肺尖癌胸背痛
- 显微手术切除幕下、上脑膜瘤被引量:11
- 1993年
- 后颅窝骑跨脑膜瘤是很罕见的,我们遇到10例,有小脑桥脑角脑膜瘤骑跨岩骨嵴到中颅窝3例,天幕区脑膜瘤骑跨小脑幕切迹到小脑幕上下2例,小脑半球脑膜瘤骑跨横窦或窦汇到大脑枕叶3例,2例颅顶脑膜瘤均采取显微手术切除,占颅后窝脑膜瘤同期手术的2.3%,全切10例,死亡1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显微解剖、手术入路以及如何提高手术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 曹家义马廉亭张积志余泽秦尚振徐国政龚杰杨铭
- 关键词:脑膜瘤后颅窝显微外科手术
- CT诊断外伤性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的探讨
- 1989年
- 我院自开展CT扫描以来,共诊断外伤性颅内血肿207例,其中32例行非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32例非手术治疗病人中,28例为纯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4例为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最终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组)。非手术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6.
- 秦尚振马廉亭曹家义
- 关键词:颅内血肿CT扫描手术治疗
- 联合入路切除鞍上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被引量:4
- 1993年
- 本文重点介绍经翼点一胼胝体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显微解剖、手术指征、操作方法、效果评价、影响手术效果的有关因素及该入路的优点。
- 曹家义朱贤立
- 关键词: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
- 大鼠胎脑组织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形态与功能观察被引量:3
- 1994年
- 本实验观察大鼠胎脑组织移植后不同时期的功能与形态结构改变。移植组在不同时期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移植组。动物在移植后8个月功能恢复达到正常者占60%,好转者占40%,移植脑标本没有吸收、消失现象,移植物与宿主脑整合。移植物存活时间愈长,移植物与宿主脑组织的界面融合愈好,新生毛细血管更多,神经纤维呈树枝发芽样穿过界面向宿主脑组织生长,这些形态结构变化与脑组织移植后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相一致。
- 曹家义吴佐泉余泽张积志马廉亭
- 关键词:胎脑移植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神经外科应用进展
- 1998年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继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之后在医学领域进行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影像学诊断的最先进技术之一。它从分子水平检测和识别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组织细胞内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故可先于CT、MRI解剖图像改变之前,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以往由于PET扫描仪价格昂贵.结构复杂,PET技术的开展大多集中在欧、美、日等国。近年来该技术已开始在我国引进。
- 曹家义吴若秋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神经外科MRI
- 瘤周型囊性脑膜瘤1例报告被引量:2
- 1998年
- 1 病例报告。男性,60岁。因头痛半年,四肢抽搐3个月于1992—12-04入院。病人于半年前出现间断头痛,以枕部明显。3个月前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经对症治疗1h后清醒。至今类似症状发作3次。外院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拟诊为“左侧蝶骨嵴脑膜瘤”
- 曹家义李玫珠
- 关键词: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