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克灿

作品数:62 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9篇教育
  • 13篇教师
  • 6篇教育史
  • 5篇社会
  • 5篇社学
  • 5篇教育思想
  • 4篇社会教育
  • 4篇师道
  • 4篇师生
  • 3篇学制
  • 3篇育发
  • 3篇儒学
  • 3篇终身
  • 3篇终身学习
  • 3篇文化
  • 3篇教育发展
  • 3篇教育改革
  • 3篇教师权威
  • 2篇德治
  • 2篇新教

机构

  • 6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作者

  • 60篇施克灿
  • 2篇刘幸
  • 2篇周作宇
  • 2篇马忠虎
  • 2篇李媛
  • 2篇王明明
  • 2篇李凯一
  • 2篇刘畅
  • 1篇朱旭东
  • 1篇彭彬
  • 1篇周慧梅
  • 1篇郭齐家
  • 1篇李琼
  • 1篇阚维
  • 1篇马永全
  • 1篇杜瑞军
  • 1篇刘义兵
  • 1篇王晨

传媒

  • 7篇教师教育研究
  • 4篇教育学报
  • 4篇教师发展研究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外国教育研究
  • 3篇教育史研究
  • 2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小学管理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教育史研究辑...
  • 1篇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小学师德师风评价的边界、问题及完善策略被引量:2
2023年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新时代中小学常抓不懈的核心任务。基于对师德师风内涵及其评价边界的理解,当前中小学师德师风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德师风评价仍然存在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二是师德师风概念不够清晰立体导致评价标准与对象模糊;三是师德评价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评价方式简单化。中小学师德师风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体现师德评价的层次性,将师德考核评价外驱力转化为涵养教师师德内驱力;强化师风评价的综合性,从组织管理、师德制度、师德教育、师德环境等方面提炼中小学师风评价指标;健全综合评价机制,明确中小学师德师风评价主体、评价流程、评价结果的运用,科学有效地对教师个体的师德与学校整体的师风进行评价。
施克灿
关键词:中小学师德教育评价
高等教育中的“为学”与“为道”之争——从中国哲学传统观照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被引量:3
2004年
重“为道”而轻“为学”是中国哲学的传统。但自鸦片战争之后 ,重“为学”渐成为主流思想。今日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波及我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哲学传统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对理想的“人”的诉求 ,高校的培养目标因之深受影响。在培养人方面是注重“为学”还是“为道”与哲学传统中的争论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学”与“道”在高等教育中不宜偏废。“人”与“才”
马忠虎施克灿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中国传统的教师权威及其近代流变被引量:18
2019年
在中国古代社会,教师权威具有普遍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传统中国教师权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儒家道统赋予教师的权威,尊师即是重道,重道必须树立教师权威。二是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因素赋予教师的权威。官师一体使传统教师的权威拥有制度上的保障,体现了一种官威。三是来源于传统礼制的权威,传统社会将师生关系视为人伦之一,师生之间必须恪守上下尊卑的伦理道德规范。四是来源于教师个体的权威,包括教师的学识与人格魅力等个体因素。为师者严于律己是获得权威的前提。近代中国,受到社会政治背景及教育制度变革的影响,传统教师的四种权威形态也发展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教师权威逐渐走向弱化。
施克灿
关键词:传统教师
“急先锋”与“沉思者”:陈独秀与梁漱溟的反礼教思想及现代审思
2025年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是否等同于封建礼教,礼教精神是否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上存在观念分野。二者自成一体的反礼教观念根源于政治性与文化性民族本位的不同立场。陈独秀期望中国发展为现代政治国家,遵循由政治批判出发到解决社会问题为止的路径,将矛头透过封建礼教直指儒家文化。梁漱溟忧心本土文化的传承,并依据文化发展分期论,遵循由文化理想出发到关照社会现实的路径,借由反礼教言说文化僵化之弊,旨在文化重建。反礼教思潮中不同的反对理路共同回应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诉求,也为礼教精神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学理空间,可为当下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革新提供镜鉴。
施克灿贺园园
关键词:教育改革
敬业勤学 乐观豁达——王炳照先生的学术人生被引量:2
2005年
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历史。作为新中国教育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和推动者,王炳照先生的学术人生与中国教育史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奠定了以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为中国教育史研究主体格局的基础;先生在先秦教育研究、孔子研究、书院研究、蒙学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新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施克灿周慧梅
关键词:教育史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的教师权威及其流变
施克灿
中国古代社学教化职能初探
通过对社会教化职能的概述,从举行乡约、举行礼俗以及进行社会评议三个方面阐述了社学作为基层社会“化民成俗”的教化机构的职能,最后指出社学对民众及其子弟均有一定的评价监督职能,而且还可看出社学主要职能就在于推广社会教化,而不...
施克灿
关键词: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证问题
从繁琐的汉学章句到乾嘉朴学,乃至近代"新考据学派",考证曾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作为史学的分支学科,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亦曾自觉不自觉地因袭了这一传统,早期的教育史学家黄绍箕、王凤喈、陈东原、柳诒徵、盛朗西等学者均以...
施克灿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史学界
文献传递
重审中华职业教育社对“打倒学阀”余波的应对——以上海职业指导所为中心的考察
2024年
随着“打倒学阀”浪潮愈演愈烈,1927年7月,黄炎培、郭秉文等5人被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列为“学阀”,与他们关系紧密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团形象随之一落千丈。为应对社会舆论,中华职业教育社进行了多方努力,尤以成立上海职业指导所为破局关键。在刘湛恩、潘文安等中华职业教育社核心成员的运作下,上海职业指导所开展了以职业讲演、职业调查、职业研究为重点的组合式职业指导工作,并对当时青年的失业原因进行了学理性考察。上海职业指导所在逐渐赢得青年学生群体信赖的同时,重塑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务实社团形象。
刘畅施克灿
关键词: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社团
德治礼序与中国大学治理
2017年
德治礼序是中国传统文明特有的符号,其相关术语最早常见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但“德治礼序”这一词组则是现代用法,已有资料中最早见于2014年王岐山书记讲话之中。
王明明周作宇施克灿
关键词:大学治理德治先秦诸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