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角膜
  • 7篇儿童
  • 6篇近视
  • 5篇屈光
  • 4篇角膜塑形
  • 4篇角膜塑形镜
  • 3篇眼轴
  • 3篇圆锥角膜
  • 3篇屈光度
  • 3篇像差
  • 2篇眼视功能
  • 2篇硬性透气性
  • 2篇圆锥角膜患者
  • 2篇散光
  • 2篇少年
  • 2篇视功能
  • 2篇视疲劳
  • 2篇双眼
  • 2篇双眼视
  • 2篇双眼视功能

机构

  • 20篇山西省眼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张立华
  • 12篇贾丁
  • 7篇董慧
  • 6篇冯恬枫
  • 4篇贾亚丁
  • 3篇王兵
  • 2篇李晋水
  • 1篇杨晓
  • 1篇蓝卫忠
  • 1篇吴建峰
  • 1篇李冰
  • 1篇王文平
  • 1篇徐月琴
  • 1篇倪海龙
  • 1篇杨必
  • 1篇陈志
  • 1篇王凯
  • 1篇李丽华
  • 1篇余继锋
  • 1篇刘陇黔

传媒

  • 4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健康向导
  • 1篇第八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
2025年
近视是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科学、规范的管理。近视管理涵盖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眼健康管理;二是对已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科学宣教和规范诊疗,采用个性化矫正和干预措施延缓近视进展[1]。《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首次提供了科学、规范且可行的近视管理方案,以控制近视的发展并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2022版[2]进一步更新了近视阶段划分、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强调个性化近视管理方案的重要性,并补充了联合应用技术以提高近视控制效果。2025版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近视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助力全社会共同应对近视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吕帆王凯叶璐吕天斌吕燕云刘陇黔杜显丽杨必杨晓杨智宽李莉李丽华张立华陈兆陈志吴建峰余继锋宋红欣周佳奇胡亮姜珺倪海龙蓝卫忠
关键词:近视儿童青少年眼轴循证医学
青少年儿童近视屈光度与眼球生物学屈光参数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压(IOP)、角膜曲率(CC)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CT)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儿童近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6 年3-12 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并测量CCT、IOP、AL、CC及CT等数据。依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分析屈光度与CCT、IOP、AL、CC及中心凹下CT的关系。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80例(158眼),年龄(7.9±2.4)岁。低、中、高度近视组SE分别为(-2.28±0.85)D、(-4.43±0.82)D、(-8.51±1.50)D。低、中、高度近视组AL分别为(24.0±0.7)mm、(25.0±0.6)mm、(26.6±1.5)mm,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03,P 〈 0.001),中心凹下CT分别为(280±82)μm、(207±63)μm、(184±72)μm,3 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 〈 0.001)。各组间CCT、IOP、C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度的绝对值与AL呈正相关性(r =0.858,P 〈 0.001),与CT呈负相关性(r =-0.590,P 〈 0.001)。CT与AL、CCT呈负相关性(r =-0.567,P 〈 0.001;r =-0.300,P=0.007),余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随青少年儿童近视屈光度增加,AL增加,中心凹下CT厚度的减小,而屈光度与CCT、IOP、CC的关系不明确。
张立华董慧贾丁
关键词:近视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脉络膜厚度
倍然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局部人工泪液滴眼是治疗干眼的常用方法之一,倍然是一种人工泪液。其主要成分是0.1%右旋糖酐70和0.3%羟丙甲纤维素,为了解其对干眼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传统的泪膜检测方法及目前较先进的像差技术来评估它对干眼的泪膜及成像质量的影响。
贾丁李冰张立华王兵贾亚丁
关键词:干眼症患者泪膜羟丙甲纤维素人工泪液临床疗效成像质量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融合功能与立体视的重建被引量:7
2018年
角膜塑形镜是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矫正和防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对于有屈光参差的儿童青少年由于戴普通的框架镜足矫的情况下,双眼成像大小存在差异,导致融合困难很难适应。因此尝试给屈光参差的儿童戴用角膜塑形镜,以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双眼视功能。本研究对我院43例屈光参差患者戴用框架镜及角膜塑形镜后的立体视和融合功能进行测定,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贾丁张立华冯恬枫董慧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立体视屈光参差
Orbscan与Placido盘式角膜曲率计测定角膜曲率的比较
2006年
卫晓莉张立华
关键词:ORBSCAN系统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角膜形态
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测量LASIK术前角膜厚度的比较被引量:3
2006年
张立华贾亚丁李晋水
关键词:超声角膜测厚仪角膜厚度手术角膜屈光手术超声测厚仪
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后波前像差的改变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波前像差及视觉质量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例(43眼),选配合适的RGPCL配戴2周后,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测定其矫正视力,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进行戴镜前后的全眼波前像差测量,并测量戴镜前后高阶、低阶像差及高阶像差中的球差、彗差及三叶草样散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戴RGPCL前后,配戴前眼球总像差为(9.12±4.20)μm,配戴后为(1.67±0.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2,P〈0.01)。低阶像差在配戴前为(8.88±3.90)μm,配戴后为(1.37±0.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7,P〈0.01);高阶像差在配戴前为(1.90±0.14)μm,配戴后为(0.79±0.2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3,P〈0.05);彗差在配戴前为(0.99±0.15)μm,配戴后为(0.30±0.1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4,P〈0.05);三叶草样散光在配戴RGPCL前为(0.92±0.19)μm,配戴后为(022±0.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5);球差在配戴RGPCL前为(0.54±0.25)μm,配戴后为(0.32±0.27)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9,P〉0.05)。结论RGPCL为圆锥角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矫正视力,配戴RGPCL后波前像差明显降低,视觉质量明显改善。
张立华王兵贾丁冯恬风董慧
关键词:波前像差圆锥角膜
儿童近视眼屈光度与眼轴、角膜中央厚度、眼压、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近视眼屈光度与眼轴(AL)、角膜中央厚度(CCT)、眼压(IOP)、角膜曲率(CC)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CT)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近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儿童近视服患者80例(158眼),年龄5-14...
张立华贾丁董慧冯恬枫
学龄期儿童近视患者像差与屈光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观察学龄期儿童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波前像差,特别是高阶像差的分布及变化,以进一步了解波前像差与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期儿童近视患者180例360眼,年龄8~16岁,平均年龄为(11.8±2.5)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主客观验光测量屈光状态,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并进行裸眼及矫正视力测定、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眼底镜检查及眼压(IOP)测量。用OPD-SCAN波前像差仪测量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结果低度近视组100眼,等效球镜度为-3.00D~-0.75D,平均(-2.52±0.61)D;中度近视组为160眼,等效球镜度为-5.75 D~-3.25 D,平均(-4.76±0.76)D;高度近视组100眼,等效球镜度为为-8.00 D~-6.00 D,平均(-6.93±0.96)D。低、中、高度近视组角膜曲率(CC)分别为(42.5±1.3)D、(42.8±1.2)D、(42.7±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P分别为(15.8±3.1)mmHg、(16.3±2.8)mmHg、(16.6±2.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度近视组眼球总像差均方根(RMS)值分别为(4.92±1.80)μm、(7.86±2.12)μm、(10.50±3.1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阶像差RMS值分别为(0.55±0.19)μm、(0.53±0.21)μm、(0.50±0.2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像差值(球差、彗差、三叶草样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阶像差与球差、彗差、三叶草样散光均有显著相关性(r=0.853、0.758、0.846,P<0.01)。结论学龄期儿童近视眼随着屈光度增加,像差值也随之增加,但是屈光度与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立华董慧冯恬枫贾丁
关键词:近视高阶像差角膜曲率
圆锥角膜患者佩戴RGP后波前相差改变
张立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