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强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
- 2013年
-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研究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分布情况,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保护桥静脉提供术前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全脑DSA阴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测量工具(digimizer)将上矢状窦均分为5段(A、B、C、D、E),为了更详细描述每段中桥静脉位置,又将各段均分成3小段(1、2、3),观察并测量各小段桥静脉的数量、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及有无转点及转角。结果①额前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A1段;经胼胝体前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B3(靠近矢状窦旁前下方);经皮质中央区入路桥静脉集中分布在C1段(矢状窦旁下方);经Dandy入路桥静脉主要集中在D1段(矢状窦旁后下方远段);Pop-pen入路有桥静脉缺乏段E3(窦汇上方)。②桥静脉的走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来自额极的桥静脉顺行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长轴与硬脑膜窦血流方向间夹角为钝角);来自额叶中部的桥静脉垂直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直角):来自额叶后部和顶枕叶的桥静脉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夹角为锐角)。结论明确上矢状窦旁各段桥静脉的走行及分布情况,可以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桥静脉的保护提供指导。
- 张福强田继辉王圆庆刘仲涛何鹏刘文庆陈鹏飞
- 关键词:上矢状窦桥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效果及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8月-2012年5月收治岩斜区肿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硬膜下切除肿瘤11例,硬膜外切除肿瘤7例。其中岩斜区脑膜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1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表皮样囊肿2例均全切。术后滑车神经麻痹4例,短暂外展神经麻痹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随访1年,动眼神经损伤症状残留者1例,其余6例术后并发症消失、其余患者无颅神经损伤及复发表现。结论颞下经小脑幕硬膜下、硬膜外入路均可用于中颅窝及中上斜坡病变,尤其适用于骑跨中后颅窝病变。二者提供了安全且相对宽敞的手术通道,结合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岩斜区肿瘤全切率、降低病残率。
- 刘仲涛田继辉王圆庆何鹏陈鹏飞张福强
- 关键词:颞下入路岩斜区脑肿瘤
- 岩上静脉的解剖学研究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岩上静脉(SPV)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10例(20侧)甲醛固定并经彩色硅胶灌注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解剖并观测SPV的形态、行径、入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标志物的距离关系。结果在20侧标本共发现SPV 19侧,共25支。SPV通常沿着岩骨嵴汇入内、中2/3的岩上窦。SPV在个体间的变异较大;SPV长度为(11.15±4.36)mm,外径为(3.83±0.97)mm;SPV主干分为:单干注入岩上窦有12侧(63.16%),双干型有5侧(26.32%),三干型有1侧(5.26%),缺如1侧(5.26%)。SPV属支分为:单支有2侧(10.53%),双支型12侧(63.16%),三支型4侧(21.05%),四支型1侧(5.26%);根据SPV汇入岩上窦的入口与Meckel's囊(MC)和内耳道(IAM)的位置关系将SPV的引流类型分为3型:Ⅰ型共4处(16%),Ⅱ型共16处(64%),Ⅲ型共5处(20%)。结论 SPV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Meckel's囊(MC)和内耳道(IAM)关系密切,且多位于二者之间。熟悉SPV显微解剖及其引流类型,对临床涉及该静脉的桥小脑角区手术有指导意义。
- 王圆庆田继辉张福强刘仲涛何鹏刘文庆陈鹏飞
- 关键词:岩上静脉桥小脑角
-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及意义
-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布情况,为显微神经外科术前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术中桥静脉的保护及脑静脉系统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①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
- 张福强
- 关键词:上矢状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