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研

作品数:17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4篇输液
  • 4篇静脉
  • 3篇心理
  • 3篇置管
  • 3篇静脉输液
  • 3篇老年
  • 2篇导管
  • 2篇置管患者
  • 2篇护理安全
  • 2篇护理安全管理
  • 2篇护理干预
  • 2篇护理质量
  • 2篇干预
  • 2篇安全管理
  • 2篇PICC
  • 2篇PICC置管
  • 2篇PICC置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机构

  • 15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作者

  • 15篇张研
  • 2篇曲文文
  • 2篇申芳
  • 2篇刘化芹
  • 2篇蔡丽
  • 2篇冯喆
  • 1篇朱静
  • 1篇李晶
  • 1篇温峥

传媒

  • 3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CU护理管理中五常法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ICU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干预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生存质量、换药频率、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1.28%)较对照组(10.26%)更低,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换药时间、换药次数及平均费用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ICU患者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延迟压疮发生时间,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温峥张研
关键词:ICU护理管理压疮
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静脉输液技术,通过对PICC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规范了从评估患者到置管治疗结束、护士规范的操作和反复的健康宣教服务加深了患者对PICC置管护理知识的了解,保...
张研
关键词:置管患者安全管理护理质量
文献传递
叙事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诱导期不良心理、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应用叙事护理干预的效果、对于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的110例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进行观察,随机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心理状态、生活...
金晓雨张研
关键词:不良心理护理满意度
自制《PICC患者使用手册》在围置管期中的应用
PICC由于其留置时间长,大多数患者存在带管出院的情况,使PICC在置管过程中存在风险.为了保证病人在住院和出院后,给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的管路管理,我院自制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使用手册》应...
张研
N1级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和效果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N1级护士在职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1-2014年使用《N1级护士培训考核手册》、接受在职规范化培训的护士设为研究组,将2007-2010年采取原传统带教考核方式培训的护士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技术操作、理论考核,综合素质测评及护理岗位胜任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护士技术操作、理论考核及综合素质测评年度平均成绩,研究组分别为(93.43±4.11)分、(92.19±4.26)分、(93.26±3.67)分,对照组分别为(91.06±5.82)分、(87.03±7.48)分、(84.12±8.02)分,研究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1级护士护理岗位平均胜任时间,研究组为(109.6±30.1)d,对照组为(175.0±29.6)d,前者比后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培训认可率达到100%,对照组护士对培训认可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N1级护士早期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能够明显提高其基本素质和执业能力,有利于新毕业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岗位,促进其专业成长。
蔡丽张研申芳冯喆
静脉输液给药的安全管理被引量:8
2012年
200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170万件中,涉及用药纠纷的占37%[1],以上数据足以说明保证用药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和快速给药途径之一,在美国有5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我国静脉输液的比例更高[2]。在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注药物的种类越多,导致给药不安全因素越多。我院2010~2011年发生43起静脉输液不良事件。
张研
关键词:静脉输液输液给药安全管理静脉输注药物不安全因素诉讼案件
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定位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导管建立技术。尤其给肿瘤患者以及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
张研
关键词:护理部护理安全管理
文献传递
PDCA循环法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项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的14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为观察组,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的13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导管堵塞发生率降低、导管移位或脱出发生率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规范管理中对提高置管率、降低置管并发症、保证静脉输液安全起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蔡丽张研申芳冯喆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PDCA循环输液管理
35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患者跌倒事件的原因分析,提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发生的35例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有患者自身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陪护及家属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60岁以上跌倒患者占91.4%;原发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后遗症占40%;有陪护占60%。结论要在安全管理制度上层层把关,关口前移,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重视环境、设备的安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陪护的安全宣教,提高对高危人群危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是防范跌倒的关键。
张研曲文文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
目的:通过静脉输液给药不良事件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分析某二级甲等医院2009-2014年12例静脉输液给药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通过加强护士规范教育培训,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及规范药物的使...
张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