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益

作品数:63 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1篇油藏
  • 11篇储层
  • 10篇油田
  • 9篇低渗
  • 8篇低渗透
  • 8篇驱油
  • 7篇气藏
  • 6篇气田
  • 5篇地层
  • 5篇岩心
  • 5篇渗透率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分子
  • 5篇值模拟
  • 4篇低渗透油藏
  • 4篇页岩
  • 4篇砂岩
  • 4篇孔喉
  • 3篇低渗透油田
  • 3篇动力学

机构

  • 58篇西安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石油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联煤层气有...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北京航天指挥...
  • 1篇中国石油宝鸡...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63篇张益
  • 12篇张宁生
  • 10篇李相方
  • 9篇刘华
  • 7篇赵金省
  • 6篇陈军斌
  • 6篇刘峰
  • 5篇刘峰
  • 4篇高辉
  • 4篇黄海
  • 3篇李天太
  • 3篇王志伟
  • 3篇王瑞
  • 3篇隋秀香
  • 3篇闫健
  • 3篇张斌
  • 3篇张明
  • 2篇屈乐
  • 2篇杨玲
  • 2篇刘易非

传媒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油气藏评价与...
  • 3篇钻采工艺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高教学刊
  • 1篇石化技术
  • 1篇液压气动与密...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石油工业计算...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小型油气藏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年份

  • 6篇2025
  • 7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驱水岩反应与沥青质沉积对低渗储层孔喉结构的影响
2025年
为揭示CO_(2)驱油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和CO_(2)-水岩反应耦合作用下对储层孔喉物性的作用机理,以碳酸水、原油、CO_(2)作为流体介质对岩心进行驱替实验,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实验前后岩心样品进行了T_(2)谱扫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主要影响弛豫时间为1~1000 ms的中大孔喉,水岩反应主要影响0.01~100 ms的中小孔喉;在变温条件下,水岩反应在物性变化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温度升高,水岩反应加剧、沥青质沉积量减少,洗油后岩心物性得到改善(渗透率比值114.97%);在变压条件下,沥青质沉积主导储层物性变化,随着压力上升,沥青质沉积量增大,碱长石溶解趋势降低,整体物性变差(渗透率比值93.28%);随着实验时间增加,CO_(2)持续通入下,沥青质沉积量与矿物溶解量持续增加,水岩反应对储层的改善作用逐渐增加。
张益张益朱鹏宇张斌阳生国姚斌强科文刘峰
关键词:沥青质沉积
长庆沿河湾区块长6超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合理开发超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迫切需要适合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以长庆油田沿河湾区块这一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为例,应用了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稳定注水以及气水交替注入等不同的开发技术进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气水交替注入效果最佳,连续注水次之,周期注水效果最差;对于气水交替注入技术,气水交替周期6个月的开发效果要好于交替周期3个月,先注气后注水要好于先注水后注气的开发效果.
张益张宁生李相方任晓娟佟晓华杨娟
关键词: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
苏里格气田上古地层裸眼完井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加速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结合低渗透气田低渗、低压特点,可采用水平井等技术开发。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单井产量需要储层段开展裸眼完井技术可行性研究,为裸眼完井与压裂增产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摩尔-库仑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和Lade准则对苏里格气田苏4、苏6气井上古地层裸眼完井时井壁稳定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上古地层气井井壁稳定性较好,可进行储层段的裸眼完井。但对于上部非储层段受水化后稳定性变差的影响,不能全井眼裸眼完井,需用套管封堵储层之上的地层,确保上部地层良好封隔,套管无损坏。
张益佟晓华李慧石海霞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裸眼完井井壁稳定
致密油藏大排量注水吞吐技术及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自然渗吸采收率低和长期衰竭开发后期地层能量如何补充的难题,在储层基本特征、致密油藏注水吞吐采油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排量水平井注水吞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天然岩心和人造岩心相结合方式,利用核磁共振等方法,通过室内注水吞吐实验研究了自然渗吸和不同注水速度下吞吐动态渗吸的作用范围和微观孔隙动用特征,分析了排量对孔隙动用情况的影响,并开展了焖井时间影响实验,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压裂水平井注水吞吐开发的注水量、焖井时间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小排量时,注水吞吐主要动用的是大孔隙,中小孔隙动用较低;大排量时,注水吞吐不仅动用了大孔隙,且中小孔隙动用明显提高,使得整体的采收率出现较大增加。随着焖井时间的延长,油水置换作用越充分,使得注水吞吐采出程度越高,但其提高的程度逐渐稳定。对A9井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得到最佳日注水量为900 m^(3),最佳焖井时间为24 d,在矿场试验取得成功,初期日增油2.11 t,有效期365 d,累计增油770 t。
张益宁崇如陈亚舟姬玉龙赵立阳王爱方黄晶晶于凯怡
关键词:致密油藏水平井核磁共振
一种多元复合驱油中驱油剂性能评价方法、系统与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复合驱油中驱油剂性能评价方法、系统与设备,涉及驱油性能研究技术领域,包括步骤:构建表面活性剂A模型、表面活性剂B模型、碱分子模型、水模型和油模型,对水模型和油模型融合获得油水模型;建立AC盒子,调整油...
刘峰韩春硕张益高晓泉杨凯罗金申家伟谢花花
陆地钻机管子堆场管柱处理系统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概述了陆地钻机管子堆场管柱处理系统技术现状,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研制开发的几种管柱存储排放、输送等关键设备性能参数。通过对现有管子堆场管柱处理系统技术性能指标的分析,指出各种管子堆场管柱处理系统的优劣势、配套机型的匹配性、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张益邵军邵军刘志林郭冬
关键词:性能指标
一种提高中渗岩心驱油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中渗岩心驱油效果的方法,包括:取实验用岩心,洗油烘干,气测岩心渗透率;配制实验模拟地层水和模拟油;岩心浸入模拟地层水使其饱和模拟地层水,测孔隙度,计算孔隙体积;配制Mn<Sup>2+</Sup>模拟地...
高辉肖曾利闫健黄海杨玲张益
复杂油气藏真实岩心井网条件下可视物理模拟装置
复杂油气藏真实岩心井网条件下可视物理模拟装置,驱替系统与井网物理模拟单元连接,井网物理模拟单元与流量计量系统连接,在井网物理模拟单元前后的高压管线上均设置有相同压力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均与监测系统连接,井网物理模拟单元...
张益陈军斌张明赵金省闫健
文献传递
一种油藏有效压缩系数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有效压缩系数获取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包括获取井的生产数据、注水数据以及物性参数;根据井的生产数据和注水数据,确定两轮注水的累计注水量、油压以及两轮注水之间的日产油量,通过将累计...
刘峰申家伟张益汪鹏王娜屈乐陈斌谢花花罗金刘天瑞
分子动力学模拟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
2024年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中具有广泛应用,从微观上对表面活性剂驱油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MD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已成为热点。通过MD模拟计算系统中所有运动粒子的牛顿方程数值解,分析原子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MD模拟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微观行为,从而探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性能和微观驱油机理,MD模拟界面处表面活性剂的运动及聚集状态,分析界面处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界面体系的影响,对表面活性剂的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基于MD模拟的原理概述,首先对MD模拟中的力场、边界条件、系综类型和数值算法进行了总结;其次重点阐释了MD模拟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微观机理,包括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表面润湿性,增加界面电荷及乳化作用等;介绍了MD模拟在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MD模拟在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发展方向,包括与生产相近的驱油环境、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分子力场和势能模型的优选、复合与多功能一体化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等。
刘峰韩春硕郁林军张益刘彦成高晓泉杨凯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分子动力学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