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琳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成像
  • 3篇近视
  • 3篇巩膜
  • 3篇巩膜葡萄肿
  • 3篇后巩膜
  • 3篇后巩膜葡萄肿
  • 3篇高度近视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张量成像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1篇多模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壁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实性
  • 1篇图像

机构

  • 7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张琳
  • 4篇张贵祥
  • 2篇凌茹晶
  • 2篇张皓
  • 2篇樊莹
  • 2篇解学乾
  • 2篇胡运胜
  • 2篇郑林丰
  • 1篇陈秋莹
  • 1篇倪秀石
  • 1篇何玉萍
  • 1篇赵婷婷
  • 1篇孟捷
  • 1篇王夕富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3 cm的亚实性肺腺癌CT图像病理学分型预测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根据CT 图像对≤ 3cm 的亚实性肺腺癌病理分类的可行性,并通过CNN 激活区可视化分析预测分类的医学影像基础。方法·随机纳入200 个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肺腺癌的亚实性肺结节,标注为浸润前病变(含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160 个(80%)用于训练CNN 模型,40 个(20%)用于模型验证和激活区可视化分析。激活区的影像特征定义为14 种CT 征象。结果· CNN 对肺腺癌病理分类的准确性为87.5%。可视化分析发现CNN 激活区主要关注浸润前病变的非实性成分(43.0%)和光滑边缘(20.2%),关注微浸润腺癌的毛刺边缘(18.3%),关注浸润性腺癌的实性成分(18.9%)和毛刺边缘(14.1%)。结论· CNN 能根据CT 图像对肺腺癌病理分型进行分类预测,CNN 激活区的可视化能提示诊断的医学影像基础。
蒋蓓蓓张亚平张琳刘桂雪解学乾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肺腺癌
三维MRI用于高度近视眼球形态定量测量和后巩膜葡萄肿分型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运用三维磁共振成像(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 MRI)技术对高度近视的眼球形态进行定量测量以及后巩膜葡萄肿分型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我院129例共246个高度近视眼球(屈光度≥-600,眼轴长度≥26.0 mm)和50个正视眼(屈光度-100~100,正视眼组)。采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采集成像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3D-FIESTA)扫描,扫描整个眼眶后获得的三维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评估眼球形态、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和范围、与视神经的关系;测量眼球前后(AP)、左右(RL)、上下(SI)径线和RL/AP、SI/AP比值;根据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和范围进行宽型和窄型分型。结果:246个高度近视眼球中,共100个眼球只表现为眼轴增长(眼轴增长组),146个表现为后巩膜葡萄肿(后巩膜葡萄肿组)。正视眼组、后巩膜葡萄肿组和眼轴增长组在AP径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反映眼球形变的比值RL/AP和SI/AP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组间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46个后巩膜葡萄肿中宽型葡萄肿111个和窄型葡萄肿35个。结论:3D MRI可定量测量评估高度近视眼球的形态,诊断后巩膜葡萄肿并对其进行分型。
张琳张贵祥李念云樊莹施靖蓉张皓郑林丰
关键词: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磁共振成像
256排CT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支气管壁测量的量化评价--肺标本模型研究
张琳解学乾张皓孟捷
3DMRI对高度近视和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形态的术前分析初探
目的 试应用3DMRI技术,分析高度近视的眼球形态、并根据视神经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对后巩膜葡萄肿分型,为临床后巩膜加固术的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纳入129例共246个高度近视眼球(屈光度≥-600D,眼...
张琳
关键词: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认知功能与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年龄>60岁的老年人43例,按其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总体衰退量表(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阿尔茨海默病3组,比较各组间头颅MRI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具有差异,寻找与认知功能相关的颅内结构。结果:左侧颞叶、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和ADC值,以及右侧额叶、双侧半卵圆中心的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随认知功能减退而降低;而ADC值随认知功能减退而增高。额叶、颞叶、半卵圆中心和胼胝体等部位的DTI参数与常用的MMSE、CDR、GDS、ADL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MRIDTI参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显著相关。
凌茹晶倪秀石张琳张贵祥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白质异常相关性的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MR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研究老年人的不同水平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异常的相关性,并探讨脑内微静脉改变的意义。方法:正常认知功能(CN)组13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2例,痴呆组1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总体衰退量表(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分组。在双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侧脑室旁以及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白质选取感兴趣区。组间比较使用ANOVA方差分析,FA值与神经心理量表评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双侧扣带束后部的FA值降低在三个组间有显著差异,痴呆组左侧颞叶白质的FA值降低与CN组和MCI组有显著差异。②以双侧扣带束后部、左侧颞叶和顶叶为主等区域的FA值和MMSE,CDR,GDS和ADL相关。③观察到认知功能障碍者双侧脑室旁白质内微静脉显示稀疏。结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和白质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以扣带回后部、颞叶和顶叶的白质改变较显著。
张琳郑林丰张贵祥王夕富胡运胜凌茹晶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磁共振成像老年
应用3D-MRI成像技术重建高度近视眼球形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利用3D-MRI眼球建模技术探讨高度近视眼的MRI影像表现、形态特征,并与其他影像方法比较,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65例(124眼)高度近视患者(球镜度高于-6.00 D,且眼轴长度≥26 mm)进行眼部常规临床检查、眼眶磁共振检查,其中40例(80眼)进行眼部B超检查.磁共振图像经处理为眼球模型.按年龄分为<50岁组和≥50岁组.按球镜度分为:①-6.00~-12.00 D组,②-12.25~-18.00 D组,③-18.25~-24.00 D组.按眼轴分为:①26.00~28.00 mm组,②28.01~30.00 mm组,③30.01~32.00 mm组,④>32.00 mm组.MRI与B超对于后巩膜葡萄肿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不同组别中眼球类型的分布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B超检出后巩膜葡萄肿的诊断准确率为70%,MRI检出后巩膜葡萄肿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眼球形态可分为球型、锥型、碗型、柱型4种类型,碗型、锥型视为后巩膜葡萄肿存在.而4种眼球类型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x2=57.19,P<0.05)、不同眼轴组(x2=87.36,P<0.05)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球镜度组(x2=67.94,P>0.05)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部分病例于MRI眼球模型上可见不规则隆起与凹陷,但B超不能精确显示.结论 3D-MRI眼球建模能清晰显示高度近视眼球形态与后巩膜葡萄肿的位置及特征,在眼科影像检查手段中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检查,可作为高度近视眼科检查的新手段.
施靖容何玉萍赵婷婷陈秋莹华怡红胡运胜李念云张琳张贵祥樊莹
关键词:超声检查后巩膜葡萄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