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英
- 作品数:28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12例疗效观察
- 为探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近三年来12例住院患儿用本药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住院的13例对照组进行对比,总有效率为91.6%比对照组提高45.5%,病死率下降7.2%。
- 张树英徐平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 文献传递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6例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PS组和非PS组,分析PS使用率、首剂使用时间、使用剂量,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结果 306例患儿中有137例使用PS,使用率为44.77%;PS多应用于较重症病例;PS首剂使用时间中位数为生后5.5 h(3.0-12.3 h);PS使用剂量为(112.56±48.17)mg/kg,其中剂量小于100 mg/kg者占51.09%;PS使用以1次为多(83.21%)。PS组和非PS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8.10%和55.62%(P〈0.05)。结论 PS替代性治疗NRDS取得良好疗效,应推广应用,但要规范使用。
- 张真王亚洲潘新年张树英吴朝波陈玉君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
- 振幅脑电图联合头颅超声检查预测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效果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振幅脑电图(a EEG)联合头颅超声检查预测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232例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在生后1周内进行a EEG和头颅超声检查。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及临床表现评价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发育结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a EEG、头颅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预测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结果与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a EEG和联合检查结果均与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时神经系统发育结局呈正相关(均P<0.05)。联合检查、头颅超声和a EE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52、0.641(均P<0.05)。结论 1周内a EEG和联合检查结果异常的超低或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现神经系统发育结局不佳的风险更大,a EEG联合头颅超声检查结果对神经系统随访结局的预测效能更佳。
- 张树英曾贵祥陈海华谢胜颂林波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 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96例病因分析
- 2004年
- 张树英
-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致病因素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窒息
- 肺表面活性蛋白A2单体型分布及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2 (SP-A2)单体型在中国局部地区人群的分布及其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群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RDS早产儿50例(RDS组)及性别相同胎龄接近的非RD...
- 覃慧卷韦秋芬张树英韦巧珍田文军张艳明陈玉君
- 关键词:单体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探讨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SI 70型自动耳声发射筛查仪,对170例HIE患儿及2 733例正常新生儿,在分娩后3~5 d进行DPOAE测试,如未能通过,则在生后42 d及生后3个月复查,如均不通过则做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两次异常者诊断为听力损伤.结果①生后3~5 d第1次测试及生后42 d复测,轻度HIE和中、重度HIE组异常率较正常儿组高(P<0.01);生后3个月第3次复测,轻度HIE组与正常儿组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HIE组异常率仍较正常儿组高(P<0.01).②ABR检查HIE组未通过率1.18%,正常儿组未通过率0.036%,P<0.01.结论 HIE患儿是发生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轻度缺氧导致的耳蜗功能损伤是可逆的,对HIE患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和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伤.
- 张树英
-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缺氧缺血性脑病听力筛查听力损伤
- 同胎龄自然受孕婴儿与试管婴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比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同胎龄自然受孕婴儿与试管婴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比差异,为日后可能需要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2021至2024年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80例孕周在28~41^(+6)周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孕方式,分为试管婴儿组(试验组)和自然受孕组(对照组),再根据胎龄各自分三个亚组,即28~33^(+6)周组、34~36^(+6)周组、37~41^(+6)周组,共6组。按照1:1配比,每组30例新生儿。比较组间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界振幅(LB)、带宽与下边界振幅(B),并计算振幅整合脑电图脑发育成熟度总评分(T)。结果:试验组胎龄28~33^(+6)周婴儿Co、Cy、LB、B、T测值均低于对照组胎龄28~33^(+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胎龄34~36^(+6)周婴儿Co、Cy、LB、B、T测值均低于对照组胎龄34~36^(+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胎龄37~41^(+6)周婴儿Co、Cy、LB、B、T测值与对照组胎龄37~41^(+6)周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胎龄自然受孕婴儿与试管婴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比存在一定差异,提示试管婴儿可能比自然受孕婴儿更易发生脑损伤、精神及认知异常,更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 谢胜颂张树英黄燕萍曾贵祥
-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试管婴儿
- 产前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早产儿在产前不同时间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以及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出生的 16 3例自然早产的病例 ,根据产前用地塞米松距分娩的时间不同分为 <6小时、6~ 12小时、12~ 2 4小时、2 4小时~ 7天四组 ,观察出生后发病情况和不同孕周 ,不同体重的早产儿使用地塞米松预防HMD的效果。结果 (1)HMD发病率在用药距分娩时间 <12小时者比用药距分娩时间 >12小时者显著增高 (χ2 =19 6 ,P <0 0 1) ;(2 )胎龄 2 8~ 34周时用地塞米松预防效果好 ;(3)不同体重的婴儿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加强孕期管理、预防早产是关键 ,对于难免早产应尽量保胎延长至 34周或出生体重超过 15 0 0克 ,并积极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 ,争取在产前 12小时以上使用皮质激素。
- 张树英
- 关键词:早产儿地塞米松肺透明膜病
- 母孕期铅暴露对新生儿脐带血血铅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05年
- 张树英
- 关键词:新生儿血铅水平脐带血神经系统
- 247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 2004年
- 张树英
- 关键词:新生儿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