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扬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4篇高血压
  • 3篇血压
  • 3篇手术
  • 3篇微创
  • 3篇颅内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异基因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术后
  • 2篇术后颅内感染
  • 2篇颅内感染
  • 2篇内感染
  • 2篇基因
  • 2篇后颅
  • 2篇差异基因
  • 1篇多模
  • 1篇多普勒超声

机构

  • 1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11篇张扬
  • 3篇林伟
  • 3篇刘宇清
  • 3篇黄绍崧
  • 3篇郑诗豪
  • 2篇陈明武
  • 2篇王开宇
  • 2篇陈忠仪
  • 2篇温玉星
  • 2篇洪文瑶
  • 2篇黄绳跃
  • 1篇廖正俭
  • 1篇林元相
  • 1篇何炳蔚
  • 1篇谢尧鹃
  • 1篇杨波
  • 1篇吴薇
  • 1篇林堃

传媒

  • 2篇心血管病防治...
  • 2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的3D打印胶质瘤实体模型制造与应用
2019年
目的研究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的胶质瘤3D打印实体模型制造与应用。方法利用患者颅脑螺旋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图像,针对颅骨、血管、肿瘤、脑组织、头皮等进行数据信息提取重建,并在同一坐标系下实现装配融合,分别建立CT和MRI图像的三维复合虚拟模型,再将二者融合配准,获得信息较为完整的颅脑三维虚拟模型,经3D打印制作出胶质瘤实体模型,应用于术前、术中参考。结果成功重建6位胶质瘤患者的颅脑实体模型,模型清晰显示肿瘤特征及其与周围颅骨、血管、脑组织、侧脑室的位置关系,将其应用于术前规划与术中参考,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肿瘤影像学全切除率100%,术后1个月卡氏功能状态评分为(93.7±5.3)分,较术前(73.2±10.5)分高。结论基于多模图像融合的胶质瘤3D打印实体模型,对术者了解肿瘤特征、优化手术预案、术中准确定位、有效保护重要血管与脑功能区,提高肿瘤切除率、达到个性化的手术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帮助。
刘宇清吴薇杨智坤何炳蔚黄绳跃林伟张扬郑诗豪
关键词:多模图像融合胶质瘤3D打印
一种防止误闭合的手术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手术撑开器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止误闭合的手术撑开器,包括撑开器,有两个相互转动交错的手柄,一侧手柄上能转动的设有一个齿条和一个撑杆,另一侧手柄上开设有一个卡孔,所述齿条能抽出的插设在卡孔内,所述齿条的防滑齿通...
潘儒君刘宇清张扬洪文瑶廖正俭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自发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各类急性颅内血肿共114例,观察组68例在切开硬脑膜时即开始应用彩色多普勒彩超实时辅助定位,对照组46例在传统颅脑CT影像血肿的定位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天、术后2周患者颅脑CT复查血肿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4~72h复查颅脑CT示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手术从开始切开硬脑膜时即采用移动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定位血肿范围及变化情况,对血肿清除效果、减少迟发性血肿的发生有显著帮助,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张扬潘儒君温玉星谢尧鹃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急性颅内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浅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本单位于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可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张扬林伟陈智全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高血压微创
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使用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接受锁孔微创手术治疗,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出血率、血肿残留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均更低;就术后出血率、血肿残留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锁孔微创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脑部血肿得到有效清除,且不需要大量输血,临床治愈率较高,有助于患者临床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张扬王开宇
关键词: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
AKT/HIF/VEGF信号通路与p-NMDAR2B在难治性癫痫相关性FCD致痫灶中的作用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AKT/HIF/VEGF信号通路与p-NMDAR2B在难治性癫痫相关性FCD致痫灶中的作用及相关因素分析,探讨两者在FCD致痫灶中的作用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该研究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间方便选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FCD,将术后病灶脑组织进行研究分析,作为实验组;其中FCDⅠ型30例,FCDⅡ型20例。同时另外选取50例行减压或清创手术的脑外伤患者,将术中获取的和各种病变患者手术入路不可避免要切除的正常脑组织进行研究,纳入对照组。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脑组织中的p-AKT1/2/3(Thr308)、HIF-1、VEGF以及p-NMDAR2B(Tyr1336)的表达情况和蛋白水平。观察各型癫痫患者和正常脑组织p-AKT1/2/3(Thr308)、HIF-1、VEGF以及pNMDAR2B(Tyr1336)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积分情况以及β-actin灰度比值情况。结果 (1)各型难治性癫痫相关性FCD致痫灶中AKT/HIF/VEGF信号通路发生不同程度激活表现,属异常现象。(2)Western blot:p-AKT1/2/3(Thr308)、HIF-1、VEGF以及p-NMDAR2B(Tyr1336)在FCDⅠ型病灶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619 3±0.078 4)、(0.779 2±0.039 1)、(0.752 8±0.099 4)以及(0.641 4±0.091 9);在FCDⅡ型病灶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885 9±0.031 1)、(0.862 9±0.035 5)、(0.839 2±0.038 1)以及(0.908 8±0.037 3),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0.404 2±0.084 9)、(0.467 9±0.013 8)、(0.479 8±0.045 1)以及(0.349 2±0.09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T/HIF/VEGF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调控NMDA受体活性参与了FCD相关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发展。
张扬方富林元相
关键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难治性癫痫
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标准外伤大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每组60例。对比2组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恢复良好40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20例,中残13例,重残18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3例。大骨瓣组脑切口疝6例,脑积水13例。常规骨瓣组脑切口疝12例,脑积水17例。2组患者病死率和脑切口疝发生率相比,大骨瓣组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颅内压降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上能够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黄绍崧林堃张扬林伟
关键词:常规骨瓣颅脑损伤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垂体泌乳素瘤发生的关键差异基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利用GEO数据库探究泌乳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基因及潜在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泌乳素瘤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挑选GEO数据库GSE119063为研究对象,使用R语言筛选出芯片中的差异基因,利用筛选出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图,探究泌乳素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结果筛选出泌乳素瘤与正常垂体组织之间的差异基因279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23个,表达下调基因256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质网内腔等细胞结构,主要参与生殖、感官及视觉系统的发育、受体配体活动、生长因子活性、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通过对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n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在TGF-β信号通路、干细胞多能性调控信号通路、视黄醇新陈代谢通路等通路上富集。通过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进一步挖掘得到可能参与垂体瘤发生发展的20个关键基因,包括SOX2、PAX6、SOX9、POMC等。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SOX2、PAX6、SOX9、POMC等垂体泌乳素瘤发生的关键差异基因,并发现其主要通过影响TGF-β信号通路,从而影响泌乳素瘤的发生发展,可为后续泌乳素瘤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郑诗豪张扬杨波陈忠仪黄绍崧黄绳跃
关键词:垂体泌乳素瘤基因生物信息学肿瘤发生发展
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组织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探究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探寻脑出血后脑组织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选取数据库中编号为GSE24265的芯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语言中的相关函数筛选出芯片中符合条件的差异基因,进一步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构建差异基因对应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图,根据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作用对数筛选关键差异基因。结果筛选出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70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62个,表达下调基因8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的胞质囊腔、特定分泌颗粒、分泌颗粒内腔、分泌颗粒膜、血红蛋白与珠蛋白复合体、内吞作用囊泡上,中性粒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白细胞、粒细胞的驱化生物过程中,以及趋化因子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G蛋白耦联受体、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氧载体活性、葡萄糖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功能活动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介导Toll受体转导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沙门菌感染、吞噬体、疟疾、军团病、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南美锥虫病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挖掘得到可能在脑出血后参与脑组织继发性脑损伤进程的20个关键基因,包括CXCL8、IL6、TLR2、CXCL1、CCL4、SERPINE1、CCL20、PPBP、TIMP1、TREM1、CD163、HMOX1等。结论本研究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分析GEO数据库的原始表达谱芯片数据,通过关键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与自发性脑出血相关的关键差异基因和信号通路,为后续
郑诗豪黄绍崧陈忠仪张扬刘宇清洪文瑶黄俊鹏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生物信息差异基因
腰大池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和腰大池引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方法临床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收入院诊治的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76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研究组(n=38)、对照组(n=38),研究组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腰大池引流联合疗法,对照组仅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疗法,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蛋白定量、白细胞、葡萄糖、颅内压等临床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蛋白定量、白细胞、颅内压、血压均有下降,而葡萄糖指标均有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蛋白定量、白细胞、颅内压、血压显著减低,而葡萄糖指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呼吸困难、喘息、低血压、腰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和腰大池引流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张扬潘儒君陈明武温玉星
关键词:颅内感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万古霉素腰大池引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