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龄以下危重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近期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影响6月龄以下危重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收治的161例6月龄以下危重室间隔缺损婴儿的手术治疗情况,将全部病例按照近期疗效分为预后好或差两组.分析两组在手术年龄、体重、有无心内合并畸形和气管狭窄、术前感染情况、肺动脉高压程度、转流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直径、呼吸机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notrope score,IS)、监护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将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体重、呼吸机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心内合并的其他畸形、肺动脉高压程度、有无气管狭窄只在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而转流和主动脉阻断时间、IS、监护时间在单、多因素分析中均有不同,P值分别是0.000~0.001、0.000~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流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短、IS高、监护时间长是影响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 吴鹏鹏丁力张峰胡英超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危重病外科手术预后
- 条件培养基局部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装置制作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
- 张峰
- 关键词:脊髓损伤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神经功能
- 文献传递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手术治疗(附83例报告)
- 法洛四联症(TOF)是小儿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3岁以内的自然死亡率高达40-50%,其根治术已有50年的历史,方法日趋完善。大龄手术是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均主张早期根治,以≤3岁为宜。本文介绍了83例婴幼儿法洛四联...
- 丁力张峰胡根源朱文庆
- 关键词:婴幼儿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3个月以内小婴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被引量:1
- 1997年
- 通过分析47例3个月以内小婴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提出3个月内的小婴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发生率高,嵌顿后易发生睾丸梗死及肠坏死,而且家长难以及时发现病情而延误治疗。指出小婴儿腹股沟斜疝确诊后,应在其未发生嵌顿时采用手术治疗。而当嵌顿发生后,超过12h就可能发生睾丸梗死,故应急诊手术,并且术中应作常规睾丸探查。嵌顿小于12h,应争取复位,并于复位72h后手术治疗。
- 黄河张峰郑训准
- 关键词:小婴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肠坏死
- 脐膨出30例治疗体会
- 2000年
- 郑训淮刘翔张峰黄河
- 关键词:儿童脐膨出
- 冷冻保存非血管化异体骨关节移植免疫学研究
- 目的:创伤、恶性骨肿瘤切除引起大段骨关节缺损后的修复一直是困扰骨科界的一大难题。尽管修复该缺损的方式有很多,如关节融合、人工假体植入、自体骨关节移植和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等,但各种方法均有利弊。目前,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在临...
- 张峰
- 关键词:骨关节缺损关节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冷冻保存移植免疫学
- 文献传递
- 大动脉调转术在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总结大动脉转位术(ASO)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和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对7例患儿行ASO,4例冠状动脉正常分布、2例左单根冠状动脉、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左前降支,6例用"活板门"、1例用"凸窗"技术。中或深低温、中-高流量转流,转流时间213~269 min(230.3±19.5),主动脉阻断106~188 min(147.3±28.0)。结果死亡1例(D-TGA/IVS)。存活6例,呼吸机支持(101.0±130.0)min,重症监护(8.2±6.5)d,术后住院(20.2±13.1)d。随访1~5次,时限5~59个月,发绀消失,活动能力明显增强,生长发育良好。除1例D-TGA/VSD术前ECHO提示肺动脉关闭不全、裂隙,术后复查主动脉有轻度反流外,其余无残余分流、无残余梗阻。结论 ASO已广泛应用于D-TGA和Taussig-Bing的外科手术纠治,效果大多满意。手术时的年龄、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走行、冠状动脉移植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方炜丁力王敏芳张峰胡英超陈雨青
- 关键词:大动脉调转术大动脉转位TAUSSIG-BING畸形先天性
- 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DCK)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50例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年轻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通过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C_(0)-C_(2)角、C_(2)-C_(7)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C_(7)倾斜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腰椎前凸-胸椎后凸(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C_(7)-S_(1)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脊柱骶骨角(SSA);对影像学测量结果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CK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关系。结果本研究50名DCK患者C_(0)-C_(2)角、C_(2)-C_(7)角、C_(7)S、cSVA、TK、LL、LL-TK、SS、PI、SVA、SSA的平均值分别为-21.91°±4.86°、10.57°±3.36°、14.56°±4.10°、(1.89±1.02)cm、23.67°±6.31°、51.44°±10.71°、27.77°±9.35°、35.27°±7.47°、45.99°±9.53°、(-4.44±3.21)cm、133.24°±7.97°;其中年轻组患者的cSVA较中老年组小,SVA较中老年组大,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_(0)-C_(2)角与C_(2)-C_(7)角(r=-0.335)、cSVA(r=-0.322)、LL-TK(r=0.280)相关;C_(2)-C_(7)角与C_(7)S(r=-0.445)、cSVA(r=0.306)、TK(r=-0.311)存在较强相关性;cSVA与C_(7)S(r=-0.279)、LL-TK(r=-0.296)呈负相关。结论中老年患者发生颈椎退行性后凸改变时,机体更倾向于颈椎局部的代偿,而年轻患者则相反,其更依赖于脊柱-骨盆的调节。
- 柴子豪张伟张峰李海江翟云雷于海洋
- 肛门直肠测压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999年
- 本文采用肛肠压力检测仪测定患儿有无肛门括约肌松弛反射出现。括约肌松弛反射阴性者则为先天性巨结肠。结果71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肛门括约肌松弛反射阴性者59例,诊断率为83.09%,有12例肛门括约肌松弛反射阳性。
- 刘翔张峰郑训淮胡英超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测压
- 腹裂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02年
- 郑训淮刘翔张峰黄河
- 关键词:外科手术儿童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