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哲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延河流域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带
  • 1篇生物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湿度
  • 1篇丘陵区
  • 1篇物量
  • 1篇黄土丘陵
  • 1篇黄土丘陵区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焦峰
  • 2篇张哲
  • 1篇梁宁霞
  • 1篇李冬梅
  • 1篇雷波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分析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上的三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用土壤湿度综合指数作为土壤水分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分布特征与相应土壤含水量对延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区域不同植被带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带均处于极干旱状态,土壤湿度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其中森林带以林地为主,森林草原带以林地和草地共同起主导作用,草原带以草地为主;不同植被带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森林带最高,其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最低;对不同植被带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分析表明,0—20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增长趋势。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这主要是与耕地坡度较小和修建梯田有关,同时还与农作物的耗水量相对较小有关。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灌木地土壤含水量最小。
张哲焦峰梁宁霞王宗仁
关键词:植被带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区不同草本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为阐明黄土丘陵区不同草本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与定点观测,对延河流域内不同演替阶段的5种草本植被(长芒草、铁杆蒿、茭蒿、白羊草、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0~ 500 cm土层内,各演替阶段草本群落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均表现为浅层(0 ~ 50 cm)减少、中层(50 ~200 cm)增加、深层(200 ~ 500 cm)基本稳定的趋势;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随着演替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白羊草群落阶段(退耕演替25 a左右)达到最大值;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整体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以0 ~ 200 cm土层较高;植被群落利用土壤水分土层深度随群落演替阶段逐渐加深,表现出对环境更强的适应性.
李冬梅焦峰雷波张哲
关键词:演替阶段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延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