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哲

作品数:25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血管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学
  • 3篇神经内分泌
  • 3篇术后
  • 3篇重症
  • 3篇卒中
  • 3篇内分泌
  • 3篇基因
  • 3篇分泌
  • 3篇垂体
  • 2篇电图
  • 2篇血性
  • 2篇预后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神经内分泌肿...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5篇张哲
  • 10篇刘丽萍
  • 6篇刘丕楠
  • 5篇李朋
  • 5篇王博
  • 5篇濮月华
  • 4篇任晓辉
  • 4篇林松
  • 3篇杨中华
  • 3篇蒋海辉
  • 2篇杨智君
  • 2篇米东华
  • 2篇王朝霞
  • 2篇魏娜
  • 2篇季楠
  • 2篇王兴朝
  • 2篇段婉莹
  • 2篇毕智勇
  • 2篇张扬
  • 2篇刘大成

传媒

  • 4篇中国卒中杂志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5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神经重症临床研究优先发展方向科学声明被引量:6
2022年
神经重症医学作为新兴的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亚专业,在中国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缺乏主题创新、设计合理及实施规范的临床研究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目前神经重症学科发展和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出六个主要的优先发展和研究方向,包括脑水肿发生机制、转归预测以及基于新靶点的治疗药物的研发;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评估与管理;血管开通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机制、评估及管理策略;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和可持续改进体系的建立;智能化神经重症诊疗体系建设。希望这些指导意见能够促进我国神经重症医学的发展,全面提升神经重症医疗服务质量。
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潘速跃江文刘丽萍濮月华张哲
关键词:神经病学重症医学
一种基于个体化血压管理的智能诊疗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个体化血压管理的智能诊疗方法、系统、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其应用,涉及智能医疗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受试者的血压、脑电信号、脑血流速度和动脉血压数据;基于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和脑血流速度数据分析得到...
刘丽萍张哲刘欣段婉莹温郅轩杨瑾旭聂曦明郑丽娜
以传导性失语起病并以尿液线粒体基因PCR-Sanger法确诊的MELAS 1例报道被引量:1
2019年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性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一种以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代谢障碍综合征。由Pavlakis等[1]于1984年首先报道。
叶娜龚浠平曲辉董可辉张哲王朝霞马艳玲贾伟丽王朝朝李院军张玉梅
关键词:MELAS传导性失语线粒体
检测神经鞘瘤的基因集及其多重PCR-高通量测序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神经鞘瘤的基因集及其多重PCR‑高通量测序检测试剂盒,具体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基因集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如下基因的组合:DGCR8/COQ6/CDKN2A/CDKN2B/SMARCA4的蛋白编码区域与侧...
王博李朋张哲刘丕楠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策略调整对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分析:附3 504例报告
2024年
目的 分析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手术策略的调整对其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3 504例PitNET患者的临床资料.期间结合文献报道和自主探索,对手术策略进行了调整.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A组)采用调整前的手术策略治疗,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患者(B组)采用调整后的手术策略治疗.手术策略调整要点包括多维度分隔空间手术切除、功能性PitNETs的超范围切除以及个体化颅底重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共1 394例,B组共2 110例.B组的肿瘤全切除率[91.0%(1 920/2 110)对比73.4%(1 023/1 394)]、术后视力好转率[89.6%(509/568)对比69.0%(260/377)]均高于A组(均P<0.001),而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0.5%(10/2 110)对比5.1%(71/1 394)]、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2.4%(50/2 110)对比4.2%(58/1 394)]、术后腰大池置管率[0.3%(6/2 110)对比3.6%(50/1 394)]均低于A组(均P<0.05).其中,功能性PitNET术后的生物学治愈率方面,A组患者低于B组[52.3%(203/388)对比83.6%(475/568),P<0.001].结论 PitNET手术策略的改进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李朋杨智君毕智勇王兴朝张斌王博王振民薛海张哲刘丕楠
关键词:垂体肿瘤手术策略
一种多基因组合检测NF1基因突变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基因组合检测NF1基因突变的方法,属于核酸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NF1基因的LR‑PCR检测;SPRED1、GNAS、PTPN11、MLH1、MSH2、MSH6、PMS2基因的多重PCR检测...
王博张哲李朋刘丕楠
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1p/19q缺失与生存期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AO)血管内皮细胞1p/19q缺失情况,并分析其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AO标本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1岁,平均45.9岁。免疫荧光技术定位血管内皮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1p/19q缺失状态。配对t检验统计血管内皮细胞1p/19q缺失率,生存分析法评估其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AO血管内皮细胞的检测信号1p36缺失率显著高于其参照信号1q25(t=8.823,P〈0.001),检测信号19q13缺失率显著高于其参照信号19p13(t=8.316,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细胞1p/19q共缺失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体生存期(0s)均显著优于血管内皮细胞1p/19q未缺失的患者(PFS:X^2=16.199,P〈0.01;OS:X2=8.666,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1p/19q共缺失是独立预后因子(PFS:HR=0.063,95%CI:0.013—0.313,P=0.001;OS:HR=0.145,95%CI:0.310~0.678,P=0.014)。结论AO血管内皮细胞存在1p/19q缺失现象。血管内皮细胞1p/19q共缺失提示预后良好。
蒋海辉任晓辉张哲曾炜林松
关键词:少突神经胶质瘤内皮细胞染色体缺失
影响幕上WHOⅢ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外开展了多宗关于胶质瘤预后因素评估的临床研究,而此类研究在国内尚为数不多。本文旨在以中国人群为样本,分析影响胶质瘤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四病区外科手术治疗的109例原发性WHOⅢ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年龄、1p/19q、IDH1、MGMT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年龄、1p/19q为独立预后因素,而IDH1、MGMT则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病理类型、年龄、1p/19q可作为评估幕上WHOⅢ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1p/19q共缺失可能是MGMT低表达作为评估患者预后因素的前提条件,而1p/19q共缺失则很可能是通过降低MGMT表达量而增加了患者化疗、放疗敏感性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蒋海辉任晓辉张哲林松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间变星形细胞少枝胶质细胞肿瘤分子病理亚型分类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应用分子标记物拟对间变星形细胞少枝胶质细胞肿瘤进行分子病理亚型分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具有完整病历记录及可靠随访资料的原发性WHO Ⅲ级间变性胶质瘤患者共16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1例;年龄17~68岁,平均(43±12)岁.组织学病理均通过2位资深病理科专家会诊确定,其中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AO)36例、间变少枝星形细胞瘤(AOA) 66例、间变星形细胞瘤(AA)59例.手术全切除116例,次全切除37例,部分切除8例.分子标记物包括:1p/19q、IDH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结果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O患者术后各时间点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优于AOA(x2=12.812和6.557,P<0.05)及AA(x2=19.125和10.206,P<0.05),而AOA与A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分子标记物1p/19q、IDH1、MGMT表达状态,AOA可细分为2个亚型AOA1和AOA2;AOA1具备1p/19q联合缺失、IDH1突变、MGMT阴性表达中的1个或1个以上预后良好因子,其生存期与AO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OA2不具备1p/19q联合缺失、IDH1突变、MGMT阴性表达中任何1个预后良好因子,其生存期与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 AOA1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无进展生存率(x2=25.180,P<0.001)及总体生存率(x2=15.649,P<0.001)均优于AA+ AOA2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子病理亚型分类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无进展生存率:OR =0.499,95% CI:0.381 ~0.653,P<0.001;总体生存率:OR=0.605,95% CI:0.450 ~0.814,P=0.001).结论 此针对间变星形细胞少枝胶质细胞肿瘤的分子病理亚型分类可协助对间变性胶质瘤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
蒋海辉任晓辉张哲林松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免疫表型分型
2012年NCCN颅内原发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为我国神经外科规范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诊疗纲要,对2012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制定PCNSL诊治指南深入解读。结果根据NCCN指南推荐,规范治疗PCNSL分为四步:首先进行初步评估以便明确诊断,没用激素条件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重用;然后分步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态;第三步是给予初始治疗,KPS评分≥40或肌酐清除率≥50ml/min患者推荐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而KPS评分<40或肌酐清除率≤50ml/min患者建议全脑放疗或激素治疗缓解症状;最后是进展期PCNSL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大剂量甲氨蝶呤或全脑放疗。按NCCN指南规范治疗PCNSL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3~60个月。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是PCNSL一线治疗方案,全脑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为了提高PCNSL生存期,亟待根据NCCN指南和国内指南进行规范。
崔向丽张国滨张哲任晓辉许菲璠林松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疗指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