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作品数:34 被引量:26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广椭牛齿兰,中国兰科一新记录种 2023年 报道了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发现的兰科牛齿兰属中国一新记录种:广椭牛齿兰[Appendicula ovalis(Schltr.)J.J.Sm.ex Mansf.]。该种原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在形态上与国内记录的4种牛齿兰属植物均有较大差别,如茎中部具分枝、叶广椭圆形、单个花序仅着生1朵花、且唇瓣扭转具粉紫色斑块等特征。对产自海南的该种形态和生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高清解剖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海南大学林学院教学标本馆(HUFB)。 张中扬 陈枳衡 宋希强 李大程 张哲 周康关键词:兰科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和泥盆纪古地理及其对同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45 2002年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系包括下志留统鹿角沟砾岩和肮脏沟组、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和上志留统旱峡组 ,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鹿角沟砾岩为水下冲积扇沉积 ,断续分布于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在北祁连—河西走廊分布广泛 ,主要为半深海碎屑复理石沉积。泉脑沟山组和旱峡组分布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 ,前者以浅海相砂泥岩和泥灰岩为主 ,后者以滨海潮坪—浅海碎屑岩沉积为主。老君山组分布于古祁连山山前和山间盆地 ,为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沙流水组分布于河西走廊东段 ,为湖相沉积。区域古地理分析表明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古地理主要受北祁连加里东—早海西期不规则造山作用控制。鹿角沟砾岩标志着弧—陆碰撞最早发生于早志留世早期。早志留世北祁连—河西走廊由弧后残余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中、晚志留世北祁连东段剧烈造山并与阿拉善古陆连接 ,前陆盆地限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志留纪末期为北祁连的主造山期 ,泥盆纪形成高峻的古祁连山。早、中泥盆世形成山前和山间盆地的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晚泥盆世造山带西段造山作用剧烈 ,形成剥蚀区。东段造山作用微弱 ,山地被剥蚀 。 杜远生 张哲 周道华 彭冰霞关键词:泥盆纪 志留纪 古地理 造山作用 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序列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9 2006年 鄂东南地区下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发育典型的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砾屑灰岩。风暴沉积构造包括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风暴涡流构造及风暴期后快速沉积构造和放射状构造等。风暴沉积主要包括7种岩相类型:A为具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B为具递变层理的砾屑灰岩;C为具丘状、洼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D为具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E为具波痕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F为具水平层理的粉屑灰岩;G为具块状或水平层理的泥状灰岩。它们组成4种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风暴潮序列(序列1)、潮下带风暴流序列(序列2)、内陆棚风暴流序列(序列3)和外陆棚风暴浊流序列(序列4)。鄂东南地区广泛发育的风暴沉积,说明三叠纪时期该地区处于低纬度带的潮坪—陆棚浅水沉积环境。 张哲 杜远生 舒雪松 曾雄伟关键词:三叠纪 风暴岩 鄂东南 增龄相关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2 202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其舌象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210例患者的舌象临床资料,将纳入病例分为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年龄分段标准将痰瘀互结证组分为中年组(27例)、低龄老年组(40例)、高龄老年组(17例)。对不同年龄组的痰瘀互结证患者HSV(Hue,Saturation,Value)、RGB(Red,Green,Blue)参数等舌象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与增龄相关的舌象变化规律。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不同年龄组间舌质、舌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舌色特征:中年组多红舌,低龄老年组多淡紫舌,高龄老年组多绛舌和紫舌(P<0.05);中年组舌质尖部H值小于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P<0.05),中年组舌质尖部V值大于其他两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质左部、右部、中部S值大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V值小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质左部、右部、中部的R+B/R+G+B值大于其他两组;舌形特征:中年组多胖大、齿痕舌,高龄老年组多瘦薄舌,且高龄老年组多裂纹舌、老舌、嫩舌(P<0.05);舌苔特征:中年组舌苔多白腻如豆腐脑铺舌,高龄老年组患者舌苔淡黄黏糊状如鸡子黄覆盖,腻苔比例逐渐减少,以高龄老年组腻苔比例最低(P<0.05)。中年组舌苔左部、右部、中部V值大于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左部、右部、中部的S值大于中年组和低龄老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根部的V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高龄老年组舌苔中部、根部的R+G/R+G+B值大于其他两组。结论(1)中年组易痰瘀热化。(2)伴随增龄瘀血程度逐渐加重。(3)高龄老年组痰瘀之邪易伤及营阴。(4)高龄老年组易虚实夹杂。 杨珺涵 咸楠星 张世祺 高诗岳 王基实 马新宇 李相泽 李腾 刘悦 杨关林 张哲关键词: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舌象 客观化 盐度对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稚贝的影响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本研究以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葡萄牙牡蛎(C.angulata)♂杂交牡蛎稚贝HA及香港巨牡蛎自繁组HH和葡萄牙牡蛎自繁组AA为研究对象,采用盐度渐变法研究了盐度胁迫下杂交牡蛎稚贝的生长存活及杂种优势,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了杂交牡蛎的抗逆性。研究表明,稚贝HA与HH的存活适宜盐度均为15~35,HH的存活适宜盐度为20~35;HA与HH的最适生长盐度为20~30,AA的最适生长盐度20~35。存活上,HA仅在盐度35条件下产生不显著的杂种优势(H>0,hp<1);生长上,HA在盐度20~30之间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H>0),但未达到显著水平(hp<1);增重上,在盐度25~30间存在一定的增重优势(H>0)。盐度25胁迫下,SOD、POD、T-AOC和胃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于48 h内趋于稳定;盐度15胁迫下,各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大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T-AOC升高幅度大且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OD与POD在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未受胁迫时,杂交稚贝HA的SOD、POD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稚贝HH和AA(P<0.05),且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H>0,hp>1),杂种优势最高可达206.461%;HA的T-AOC介于两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杂种劣势。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牡蛎在生长和增重上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在抗逆性上显著优于亲本。 杜俊鹏 王昭萍 于瑞海 崔玉婷 杨洋 张哲 李鹏飞关键词:盐度 香港巨牡蛎 杂种优势 广西泥盆系弗拉斯-法门期之交的事件沉积及其对小行星碰撞引起的大海啸的启示 被引量:9 2008年 广西泥盆系弗拉斯-法门阶事件界线附近广泛分布一套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具有等时性、成因相关性、分区性和广布性.事件沉积绝大部分位于下triangularis带,分布于台间海槽相区和台地边缘斜坡相区.事件沉积以重力流沉积为特色,在横县六景、象州罗秀、巴漆等台地边缘斜坡相区F-F事件沉积为碎屑流沉积的粗砾岩或砾屑灰岩;台间海槽相区的桂林杨堤和白沙、德保都安、武宣南峒和三利、象州香田和马鞍山、崇左那艺、上林云攀等地F-F事件沉积为浊积岩;台间海槽相区的南丹芒场、罗富和南丹-天峨公路F-F事件沉积为块状砂屑灰岩.这些事件沉积可以和比利时的Hony剖面、美国内华达的DevilsGate剖面、摩洛哥的Atrous剖面、俄罗斯的南乌拉尔、西伯利亚东北部的Fore-Kolyma、波兰-摩拉维亚盆地南部(HolyCross山脉,Cracow和Brno地区)法门阶底部的浊积岩和角砾岩对比.如此广泛的全球性分布的等时性的事件沉积可以和巨大的外星体坠入到海洋中引起的全球性海啸相联系. 杜远生 龚一鸣 曾雄伟 黄宏伟 杨江海 张哲 黄志强关键词:泥盆系 海啸 略论高素质地学人才的培养——国家地质理科基地“九五”建设综述 被引量:3 2002年 在总结“九五”期间国家地质理科基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探究高素质地学人才培养方面的规律,以期更好地发挥地质理科基地建设的辐射功能。 张哲 杨坤光 尹翠芬疫情背景下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线上培养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4 2021年 分析中医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教育方式保证中医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的方法与对策。 陈丽娟 陈丽娟 张哲 张哲 贾连群 李宁 李宁 宋囡 杨关林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 湘东南桂阳莲塘上泥盆系风暴岩特征及其古地理、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2 2008年 湖南省桂阳县莲塘镇石龙村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以台地相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该组下部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风暴沉积标志包括:渠铸型、竹叶状砾屑放射状组构、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风暴岩包括4种岩相类型:A-具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底部为冲刷侵蚀面或冲刷渠),B-具递变层理的砾屑灰岩,C-具丘状、洼状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D-具均质或水平层理的泥状灰岩。它们组成4种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A—D序列、A—C—D序列、B—C—D序列、B—D序列。湘东南上泥盆统风暴岩的首次发现表明晚泥盆世该区位于低纬度的风暴作用带,它对认识泥盆纪的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张哲 杜远生 毛治超 李瑞 原小杰关键词:泥盆系 风暴岩 古地理 古气候 广西六景泥盆系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7 2010年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8号层之间),在谷闭组顶界之上3.32,m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F-F之交δ13C具有显著正偏移,增幅为2.0‰,与湖南老江冲、广西垌村和杨堤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的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δ13C正异常与F-F界线上的生物灭绝有关,由于食微生物的高等生物灭绝,微生物大量繁盛,诱导海水缺氧,导致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从而形成δ13C的正偏。F-F界线层发育一套以碎屑灰岩为特色的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在广西乃至全球具有等时性,可能与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全球性海啸有关。 曾雄伟 杜远生 张哲关键词:牙形石 碳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