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原发性肝癌术后介入治疗39例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的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纯切除组87例和肝癌切除+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9例,对此随访观察分析。结果:肝癌切除术+TACE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是61.5%、51.3%,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分别为46.2%、5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造影发现肝内有新病灶存在5例(12.8%),而入院彩超检查仅发现1例。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动脉造影有利于早期发现肝内小病灶,术后肝动脉造影加适当灌注化疗应作为术后常规辅助治疗。
- 李拥军夏淦林张卫华陈筱筱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
-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情况,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共见57条肝外动脉,其中膈下动脉16条,肠系膜上动脉13条,右肾上腺动脉及右肾动脉10条,胃左动脉7条,胃十二指肠动脉5条,胃网膜动脉2条,脾动脉2条,右肋间动脉1条,右胸廓内动脉1条。7条肝外动脉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仅给予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其余50条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认识肝外动脉供血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
- 黄洪华李拥军徐爱兵张卫华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介入治疗
- 介入科造影剂推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介入科造影剂推注,包括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位于注射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注射管的底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注射管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设置有贯穿固定环...
- 管云黄向华李拥军张卫华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33例行双栓塞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68例,观察组33例为同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对照组35例为单纯行TACE术,观察术前术后血象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28例(84.8%)治疗4周后白细胞>4×109/L,血小板计数升高>80×109/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例行第2次双栓塞治疗。对照组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其后又有上升趋势,术前为(51.4±12.45)×109/L,术后第7天下降到(42.25±10.3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发热、腹痛、腹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细胞减少,提高免疫力,缓解门脉高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于洪波李拥军张卫华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功能亢进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脾动脉部分栓塞术
- 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传统外科胃造瘘术的对比研究
- 2019年
- 目的:比较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RG)与传统外科胃造瘘术(S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造瘘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分为PRG组35例和SG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PRG和SG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60±3.51分钟和50.79±6.97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5.30±2.87天和12.21±4.93天,手术费用分别为5246.14±324.35元和8655.87±586.67元,PRG组均少于S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G组出现2例(5.7%)术后并发症,SG组出现5例(16.7%)并发症,PR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安全可靠,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外科胃造瘘术.
- 张卫华李拥军蒋健强陆威
- 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肝胆置管引流术的价值。方法:选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9例为本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其均接受X线透视下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8.16%的患者2次穿刺置管成功,91.84%的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值为(9.63±2.30)d。在手术相关并发症中,4.08%的患者出现胆道明显感染,8.16%的患者出现胆道出血。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X线透视下PTCD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患者术后按时复诊,可有效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将其生存时间延长,意义重大。
- 孙军李拥军张卫华于洪波
- 关键词:X线恶性梗阻性黄疸
- 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技术在复杂恶性输尿管梗阻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在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因恶性输尿管梗阻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患者6例,共7条梗阻输尿管,采用经皮穿刺肾盂,利用微导丝建立体外-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贯通道,然后利用交换导管导丝技术,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结果:6例患者7条梗阻输尿管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肉眼血尿;术后尿内红细胞计数较术前无升高;术后第7天患者肌酐平均值较术前降低,4例术前肌酐异常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肾盂输尿管扩张较术前明显好转,3例无明显扩张。结论:对于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 蒋健强张卫华李拥军于洪波王小林
- 关键词: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支架逆行
-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肝癌的护理体会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FU)治疗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应用HIFU治疗晚期肝癌26例,实施治疗前、中、后护理措施,并分析总结HIFU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疼痛有所缓解,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肝癌痛苦小,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而合理、周密、细致的护理为安全、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了保障。
- 张卫华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刀肝癌护理
- 替吉奥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替吉奥(S-1)胶囊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对4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介入方案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受益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明显高于对照组(45.8%vs 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75.0%vs 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受益率(70.8%vs 45.5%)、6个月生存率(70.8%vs 59.1%)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胰腺癌,替吉奥胶囊联合介入治疗与单纯介入治疗相比较,在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患者受益明显,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 于洪波李拥军张卫华
-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
- 原发性肝癌术后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的肝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2001 年切除的136例肝癌,其中分(1)单纯切除组(2)切除加。TACE组(术前常规行肝动脉造影)。结果:39例切除+TACE组3、5年生存率...
- 张卫华李拥军夏淦林陈筱筱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