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2篇左甲状腺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结节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结节
  • 2篇甲状腺素
  • 2篇病毒
  • 2篇肠道
  • 2篇肠道病毒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凝固
  • 1篇血液凝固试验
  • 1篇血脂
  • 1篇源性

机构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6篇张九菊
  • 2篇尹长恒
  • 2篇赵光远
  • 2篇王淑华
  • 2篇王林娜
  • 2篇刘义粉
  • 2篇郑保恒
  • 2篇李琼
  • 1篇侯素平
  • 1篇田晓瑜
  • 1篇张少丹
  • 1篇荣潇
  • 1篇张会丰
  • 1篇孙慧生

传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及临床表现被引量:7
2012年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感染暴发的流行。EV71感染除了引起手足口病以外,还能够引起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瘫痪、小脑共济失调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甚至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导致死亡,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王淑华张九菊李琼
关键词:手足口病人肠道病毒71型
河北省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病例特点,探讨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HFM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HFMD监测,以河北省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诊断为HFMD的29 49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9 499例HFMD患儿中,重症病例135例,其中死亡10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疫情总数的79.81%;男:女为1.71:1;≤3岁发病20 850例(占70.68%),≤5岁发病26 728例(占90.61%);其中1~2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9 308例,占31.55%);散居和幼托儿童多见,分别占79.01%和16.03%。不同地区HFMD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EV71感染较非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更易引起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年龄6个月~4岁;患儿从开始发病至到达死亡所在医院的时间(院前时间)平均为3.1 d;到达死亡所在医院平均13.8 h死亡;大都诊断为HFMD并脑炎;死亡原因均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结论河北省2008年手足口病好发人群主要为≤5岁儿童,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多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降低,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在临床工作中对EV71感染患儿更要加强监护。对≤5岁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落实好对托幼机构的防控措施,并研发能有效控制EV71流行的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到定点医院接受规范诊疗是防止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关键。
张九菊张少丹张会丰田晓瑜王晓凯荣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以及血清肾上腺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及死亡病例特点,探索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检测2009年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以及2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肾上腺素水平,探...
张九菊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肾上腺素EV71神经源性肺水肿
文献传递
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血脂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就诊的30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5例口服左甲状腺素钠25μg/d治疗12个月(干预组),154例未治疗观察(对照组),均每3个月随访1次至12个月。治疗后,干预组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甲状腺结节体积分别为(31.87±3.84)mm、(17.32±0.94)cm^3,小于对照组的(34.01±3.72)mm、(24.25±1.21)cm3(均P<0.05);TSH为(2.24±0.41)mIU/L,低于对照组的(2.52±0.58)mIU/L,游离T4为(25.64±3.85)pmol/L,高于对照组的(16.39±3.28)pmol/L(P<0.05);TC、TG和LDL-C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干预组无恶变发生,对照组2.6%(4/154)发生恶变(P<0.05)。提示左甲状腺素治疗可降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TSH水平,抑制甲状腺结节病灶的生长。
刘义粉尹长恒赵光远张九菊王林娜侯素平郑保恒
关键词:甲状腺素甲状腺结节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小结节的效果。方法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03例,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进行为期12个月治疗后按不同性别、年龄、结节个数、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水平分析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变化。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结节个数、Tg-Ab含量患者治疗前甲状腺结节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男性与女性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患者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直径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多发结节、Tg-Ab≥2kU/L患者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缩小更多,与年龄≥45岁、单发结节、Tg-Ab<2kU/L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2.5mU/L患者治疗前甲状腺结节直径大于TSH<2.5mU/L者,但是治疗后TSH≥2.5mU/L患者甲状腺结节直径缩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小结节效果确切,尤其适用于年龄<45岁、多发结节、TSH及Tg-Ab水平较高者。
刘义粉尹长恒郑保恒赵光远张九菊王林娜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