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维
-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4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USL组(25例)和RLU组(20例),USL组患者采取USL治疗,RLU组患者采取RLU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USL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4%,RLU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L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6±13.10)min、(12.21±6.51)m L、(4.36±1.41)d,RLU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7.00±17.35)min、(22.19±8.99)m L、(7.7±2.0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L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RLU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USL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等优点。
- 薛珺王振中左维赵启群
- 关键词:输尿管镜钬激光后腹腔镜
- 复发性前列腺增生症
- 卫中庆沈百欣丁留成左维陈正森韶云鹏孙则禹戴玉田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间歇性或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联合间歇性或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6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TUR-P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照组采取TUER-P联合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3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IPSS、QOL、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1±1.62)分、(1.79±0.46)分和83.9%,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7.92±1.11)分、(2.16±0.34)分和5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RUV为(25.61±8.21)ml,Qmax为(16.13±2.98)ml/s;对照组患者术后RUV为(26.01±7.51)ml,Qmax为(15.93±3.22)ml/s。观察组患者潮热症、骨质疏松、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35%、12.90%和3.2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1.29%、35.48%和1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左维薛珺王振中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雄激素阻断
- 拦石网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拦石网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N-TRAP拦石网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66%,对照组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91±11.15)min、(13.21±4.19)m L、(4.87±1.39)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68±12.55)min、(12.98±6.21)m L、4.79±1.63)d,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拦石网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薛珺王振中左维赵启群
- 关键词:输尿管镜钬激光输尿管结石
- 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 卫中庆沈百欣于洪波易超然左维赵启群蒋荣江孙则禹
- 经尿道剥离式前列腺切除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患者性功能影响比较
-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使用专门前列腺增生腺体剥离器行剥离式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剥离式TUR-P,TUER-P)对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15)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性功...
- 王振中左维
- 剥离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评价使用前列腺剥离器(专利号为No:200420024030.8;No:200430015609.3)剥离式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ER-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15)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性功能变化。选取146例患者,年龄在53-75岁,术前IIEF-15评分在29-68分的BPH患者,用专门的前列腺腺体剥离器行TUER-P,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12个月的IIEF-15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IIEF-15总分以及其中的5个领域中4个(性欲评分、勃起评分、总体满意度评分、相互满意度评分)有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高潮满意度评分术后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术后逆向射精的原因。结论:根据IIEF评分表,TUER-P对BPH患者的总体性功能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术后逆向射精的原因,患者术后性高潮满意度评分有显著降低。
- 王振中薛珺左维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
- 改良TUER-P术与TUR-P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改良剥离式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ER-P)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1例具备手术指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TUR-P组(63例)和改良TUER-P组(48例),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生活质量(QOL)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术后逆向射精发生率。结果:改良TUER-P组手术时间短于TUR-P组,手术切除率高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IPSS、QOL评分及Qmax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TUER-P组术后逆向射精发生率低于TUR-P组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UER-P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左维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精囊镜在顽固性血精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精囊镜检查在顽固性血精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9例顽固性血精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于MRI检查后使用WOLFF6/7.5细输尿管硬镜进行精囊内检查。结果9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7~37min,平均(26.1±9.5)min。术中发现精囊慢性炎症6例,精囊内结石2例,射精管梗阻扩张1例。2例囊腔内有充血改变,有散在出血点,活组织病理检查示炎症改变。给予相应治疗后随访半年,7例未再出现血精;2例精囊慢性炎症病人再次出现血精,再次行精囊镜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精囊镜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确血精的病因,并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对治疗顽固性血精有一定的价值。
- 王振中薛珺左维蒋荣江赵启群卫中庆
- 关键词:血精症精囊输尿管镜检查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孕鼠尿道下裂模型后仔鼠睾丸细胞过氧化物酶6的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前期实验发现在邻苯=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诱导的仔鼠睾丸发育中蛋白过氧化物酶6表达显著增高。目的:进一步验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胚胎期暴露对胎鼠睾丸蛋白过氧化物酶6表达的影响。方法:妊娠14~18d按800mg,(kg·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染毒孕鼠,妊娠21d取出胚胎大鼠睾丸,提取蛋白,通过WeslembI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细胞过氧化物酶6的表达,以正常雄性仔鼠睾丸为对照。结果与结论:WeslembIot帅g检测显示,实验组过氧化物酶6的相对表达量为0.205±0.020,对照组为0.110±O.020,实验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过氧化物酶6主要定位于胎鼠睾丸Leydig细胞中。说明过氧化物酶6可能通过发挥抗氧化作用及刺激Leydig细胞增殖功能抵抗邻苯二甲酸=!丁酯的毒性作用,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 沈百欣卫中庆居小兵左维何佳史华超张炜王心如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