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勤勤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教育
  • 3篇高职
  • 2篇大学生
  • 2篇德育
  • 2篇德育目标
  • 2篇院校
  • 2篇高职院校
  • 2篇高校
  • 1篇大学生生
  • 1篇大学生生命
  • 1篇大学生生命教...
  • 1篇德育改革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素养
  • 1篇学生生命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类
  • 1篇艺术类学生
  • 1篇艺术类专业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机构

  • 8篇无锡工艺职业...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9篇崔勤勤
  • 1篇盛波
  • 1篇张欢欢

传媒

  • 5篇文教资料
  • 1篇河北农机
  • 1篇无锡职业技术...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职院校德育目标建构探析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德育目标建构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素的剖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德育目标建构的三个方面内容,即促进高职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促使高职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成就对高职学生的终极关怀。
崔勤勤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目标
如何应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课程设置和考核急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偏离、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偏功利化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出发,并提出对策。
崔勤勤
关键词: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资助育人途径新探被引量:1
2020年
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宏观大背景发生了改变。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困境:资助育人对象存在精神上贫困;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位;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在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的效果实施过程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力,抓牢思政课主战场,理直气壮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宣讲工作,拓宽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
张欢欢崔勤勤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资助育人
协同育人背景下艺术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25年
在协同育人背景下,艺术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该研究探讨了艺术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改革的路径:首先,分析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必要性,艺术特长生面临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改革刻不容缓;其次,探讨艺术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提出艺术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协同育人背景下的艺术类专业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符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思政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崔勤勤闫怡冰盛波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思政教学教学改革
系统论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
2013年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等原则来研究、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生命教育不断深入.
崔勤勤
关键词:系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
试论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的在德育领域的具体化。高校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德育价值的凝结状态,是高校通过实施德育,使大学生达到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方面的水平及其标准,是高校德育实践所产生的...
崔勤勤
关键词:德育目标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改革德育改革
文献传递
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加强诚信教育探析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诚信教育,并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加强诚信教育.
崔勤勤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诚信教育
张载的性二元论
2007年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载人性论的二元论性质以及节欲复性的修养方法,论证了张载人性论与自然观的联系,以及张载的性二元论不能彻底贯彻,最终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崔勤勤
关键词:唯心主义
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被引量:2
2008年
社会公正不仅是和谐社会存在的前提,更是判断社会和谐与否的标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国家公民和睦相处的政治底线,也是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崔勤勤
关键词:社会公正和谐社会基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