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昌
- 作品数:68 被引量:3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被引量:2
- 2008年
- 吸烟是众所周知的健康杀手,与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根据往年的数据估计,今年烟草将会造成500多万人死亡——超过结核、艾滋病和疟疾死亡人数的总和。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烟草问题将在21世纪夺去10亿人的生命。2006年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1/3以上。目前全国约有3.5亿名吸烟者,2000年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近100万,超过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死亡的12%。
- 刘又宁崔俊昌
- 关键词:吸烟相关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烟草生产交通事故艾滋病
- 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防耐药变异选择浓度测定被引量:35
- 2004年
-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比较其防耐药变异能力。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25株临床分离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左氧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9、暂定防变异浓度(MPCpr)及MPC。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沙星、帕珠沙星、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PC分别为0072、0048、009、009、006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99)分别为4、68、69、9、12。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莫西沙星对25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MPCpr90值分别为2、1、2、1μg/ml,选择指数(MPCpr90/MIC90)分别为16、4、16、2。结论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
- 梁蓓蓓王睿崔俊昌郑专杰裴斐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防耐药变异浓度
- 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金葡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影响。方法将金葡菌ATCC 25923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根据不同药物浓度平皿上生长的菌落数.计算菌落生长比例。对不同药物浓度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进行编码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基因par C(grl A)和促旋酶A亚单位基因gyr 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PCR扩增和测序,并测定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对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MIC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对平皿中生长的菌落数有明显影响。环丙沙星在低、中浓度主要选择出主动外排泵介导的非靶位耐药突变株,高浓度选择出Grl A变异的耐药突变株,以Ser-80→Phe为主。加替沙星低浓度选择出非靶位及靶位变异菌株,而中、高浓度均选择出Grl A变异株,也以Ser-80→Phe为主。结论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金葡菌耐药突变株菌落数以及耐药位点的选择都有明显影响。
- 崔俊昌刘又宁王睿梁蓓蓓
- 关键词:氟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防耐药变异浓度
-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细菌学疗效。方法 以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对照药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对照平行试验设计方法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结果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组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组细菌分离阳性率分别为 77 4 2 %和 80 99% ;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7 92 %和 97 96 % ;对不同致病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 83 33%~ 10 0 %和 80 %~ 10 0 % ;以上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纸片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的细菌敏感率分别为 93 81%、93 30 %、91 2 4 %、84 5 4 %和 87 11% ;从MIC90 结果看 ,加替沙星对多数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左氧氟沙星。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具有良好的细菌学疗效。
- 崔俊昌王睿裴斐刘庆锋余秉翔段蕴铀高和陈萍王选锭张健鹏梁蓓蓓方翼柴栋刘又宁
- 关键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细菌学疗效
-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附16例报告)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分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SIADH)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提高对SIADH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SIADH患者的原发疾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16例SIADH患者 ,平均年龄 6 6岁 ,其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 (5 0 % )和肺部疾病 (37% )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纳差 ,恶心 ,呕吐 ,精神萎靡和乏力。从发现低钠血症到确诊SIADH的时间平均为 2 8d ,最长为 70d。经限制水摄入治疗 ,预后良好。结论 正确认识SIADH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 崔俊昌刘又宁陈良安汪建新赵会泽胡红
- 关键词: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肺部疾病
- 抗菌药物防突变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提出了防突变浓度和突变选择窗概念。防突变浓度是指防止耐药突变菌株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防突变浓度与MIC的浓度范围为突变选择窗。只...
- 崔俊昌刘又宁
- 关键词: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药物浓度突变选择窗
- 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进展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 2025年
- 背景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FILD)病死率高且预后差,目前关于FILD进展的相关因素尚无明确定论。目的分析FILD进展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对应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第六医学中心、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接受治疗的FILD患者临床资料。符合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定义者纳入进展组,其余纳入稳定组,比较进展组与稳定组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多元全模Logistic回归、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三种方式筛选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变量。绘制多元全模Logistic回归、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评估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443例FILD患者中215例(48.5%)发生进展,其中男性123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66.6±11.1)岁;228例(51.5%)未进展(稳定组),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65.5±10.8)岁。与稳定组比较,进展组有吸烟史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占比较高,mMRC评分、CA19-9、CEA及CA-125水平较高,FVC%pred及DLCO%pred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mMRC评分≥2分(OR=3.533,95%CI:1.950~6.401)、基线低水平FVC%pred(OR=0.951,95%CI:0.935~0.967)、基线低水平DLCO%pred(OR=0.942,95%CI:0.926~0.958)、合并肺动脉高压(OR=2.745,95%CI:1.430~5.270)与FILD进展独立关联,与多元Logistic全模回归及LASSO回归筛选结果一致。多元全模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的AUC值分别为0.844、0.840。结论mMRC评分≥2分、基线低水平FVC%pred及DLCO%pred、合并肺动脉高压与FILD发生进展独立相关,应针对具有这些特征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尽早启动抗纤维化治疗,以降低FILD进展的风险。
- 张丽丽张丽丽张春阳李泳群陈旭昕孟激光康奕欣丁毅伟丁静崔俊昌
- 关键词: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疾病进展
- 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与合理用药被引量:4
- 2007年
- 崔俊昌陈良安
- 关键词:耐药突变选择窗合理用药细菌抗菌药物耐药药物开发
- 纤维化性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纤维化性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进展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32例纤维化性CTD-ILD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进展分为疾病稳定78例为对照组,疾病进展54例为观察组。采用LASSO回归、随机森林、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三种方法进行变量筛选,筛选出的共有变量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寻找纤维化性CTD-ILD进展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逐步回归构建预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病毒感染史(OR=8.735,95%CI:2.754~27.711,P<0.001)、DLCO%pred(OR=0.962,95%CI:0.930~0.995,P<0.001)、HRCT有蜂窝影(OR=7.685,95%CI:2.399~24.613,P<0.001)、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OR=19.812,95%CI:4.152~94.534,P<0.001)与纤维化性CTD-ILD的进展相关。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在训练集的ROC曲线AUC为0.92,其对应的敏感度为0.81,特异度为0.89,95%CI:0.87~0.97,在测试集的ROC曲线AUC为0.95,其对应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75,95%CI:0.88~1.00,提示预测具有很好的区分力。训练集及测试集所绘制的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均基本接近,提示模型有校准能力。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及测试集在较大的阈值内均有临床净收益,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病毒感染史、基线低水平DLCO%pred、合并PH及HRCT出现蜂窝影与纤维化性CTD-ILD进展相关。
- 张丽丽韩志海张春阳张春阳康奕欣张燕张燕丁毅伟丁静崔俊昌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8
- 2018年
-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流感染28 d预后将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其中46例接受抗菌治疗方案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32例)与单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病死率为40.0%(24/60)。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OR=1.15,95%CI为1.0~1.3,P=0.048)为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纳入抗菌治疗方案研究中32例接受联合用药(包括二联、三联或四联抗菌治疗方案),14例接受单药治疗,28 d总体病死率为34.8%,经单因素分析,28 d病死率在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 杨修文崔俊昌赵进倪文涛
-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死亡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