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丹阳
- 作品数:44 被引量:22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大鼠生存信号改变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测定不同周期STZ诱导糖尿病生存信号改变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I/R模型,用TTC染色,测定大鼠心肌I/R后梗死面积,用免疫印迹法定量分析代表心肌凋亡水平的caspase-3及代表细胞生存信号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用槽式电泳法测定硝基酪氨酸。【结果】在STZ处理后2周,糖尿病组(2WD)心肌梗死面积比相应周期对照组(2WC)明显缩小,STZ处理后16周(16WD),梗死面积比相应对照组(16WC)增加;P-Akt,在心肌的表达在2WD比2WC组增加35%,在16WD比16WC明显减少;超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生成的标志性产物硝基酪氨酸(NT)在2WD组中较2WC组低约49%,但在16WD组中较16WC组显著增加;在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在2WD组较2WC组中减少,而16WD组caspase-3较16WC组增加。【结论】STZ诱导糖尿病早期、晚期对心肌I/R损伤和细胞凋亡呈现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早、晚期糖尿病相反的细胞生存信号改变而引起的。
- 马国川夏焱罗向阳陈环苏浩彬岑丹阳Ruth B.CaldwellR.William Caldwell
-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凋亡
- 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脑炎11例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檀卫平麦贤弟吴葆菁翁文俊曾巧惠岑丹阳罗向阳张玉兰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脑炎肺炎支原体儿童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干预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效果及其机制,以及最佳的治疗时机.方法 3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和免疫后当天、第5d、第10 d、第15 d注入BMSCs干预治疗组(d0、d5、d10、d15 BMSCs组).用MBP68-86作免疫原制作EAE大鼠模型,分别在免疫后相应时间点静脉注入Wistar大鼠的BMSCs或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发病状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脑、脊髓组织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周围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血干扰素-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IL)-4和IL-10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均正常.与EAE模型组比较,d0 BMSCs组和d5 BMSCs组大鼠的发病数减少,发病时间延迟,高峰期和平均NDS降低,外周血CD4+T细胞明显降低,Treg细胞明显升高,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 <0.05~0.01),脑、脊髓组织的病变明显减轻;d10 BMSCs组CD4 +/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预先用BMSCs干预治疗EAE大鼠有显著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为BMSCs通过上调IL-10表达来调节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而在发病后给予BMSCs则无明显效果.
- 何展文岑丹阳李栋方孟哲罗向阳梁立阳李平甘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T细胞细胞因子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嗜异性凝集抗体与EBV-VCA-IgM检测的比较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比较分析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AL)、血清嗜异性抗体(HA)及EBV-VCA-IgM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38例儿童IM进行AL计数、AVITEX-IM乳胶凝集法检测HA、ELISA法检测EBV-VCA-IgM,分析比较此3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⑴82.35%的患儿外周血AL>10%,其中71.94%在病程第2周AL>10%。⑵HA阳性者占48.85%,HA阳性率<3岁(14.55%)明显低于≥3岁(53.90%),P<0.05。⑶EBV-VCA-IgM163例阳性(75.81%),各年龄组EBV-VCA-IgM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⑷72例同时检测血清EBV-VCA-IgM和HA,EBV-VCA-IgM阳性者58例(80.56%),HA阳性者36例(50%),EBV-VCA-IgM与HA均为阳性者33例(45.83%),EBV-VCA-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A。结论EBV-VCA-I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A的阳性率,早期及时送检EBV抗体对于及早、快速、准确诊断IM十分必要。
- 岑丹阳陈纯薛红漫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淋白血病的副作用观察及对策被引量:12
- 2002年
- 对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岭 (MTX)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 ,观察及总结MTX副作用的种类、发生率 ,评价相应防治MTX副作用措施的实用性及价值。方法病例来源 :急淋患儿 33例共接受大剂量MTX治疗 1 0 7例次 ,以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为观察指标 ,总结MTX的副作用发生种类及发生率 ;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TAD)护肝治疗及大剂量VitB12 肌注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分别防治MTX对肝脏和粘膜的毒副作用 ,对比采用防治措施前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程度的变化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t检验 ) ,评价其防治效果。结论 33例患儿接受MTX冲击治疗后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种类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两种综合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值得推广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MTX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方法能否推广应用尚需进一步观察。
- 夏焱薛红漫方建培陈纯钟风仪岑丹阳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甲氨蝶呤副作用
-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VEGF表达及血管密度变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测定不同周期STZ诱导的糖尿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与心肌VEGF表达及冠脉血管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阻断和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I/R模型。分别用TTC染色、免疫印迹分析及Morphometric分析方法,测定大鼠心肌I/R后梗死面积、VEGF表达及冠脉血管密度。[结果]STZ处理后2周,糖尿病组(2WD)心肌梗死面积比相应周期对照组(2WC)明显缩小;STZ处理后16周(16WD),梗死面积比相应对照组(16WC)增加;Morphometric分析显示,心脏的冠脉血管密度在2WD组比2WC组显著增加(28%),而16WD组比16WC组明显减少(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在2WD组比2WC组显著增加(30%),但在16WD组大鼠VEGF表达比16WC组明显减少。[结论]STZ诱导糖尿病早期、晚期对心肌I/R损伤呈现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早、晚期糖尿病相反的心肌VEGF表达及冠脉血管密度改变而引起的。
- 马国川夏焱苏浩彬陈环刘彩红岑丹阳Ruth B.CaldwellR.William Caldwell
- 关键词:糖尿病再灌注新血管生成心肌
- 采用噬血细胞综合征-04方案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5例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 观察噬血细胞综合征(HLH)-04方案治疗儿童HLH5例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HLH患儿5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对以鬼臼乙叉甙(VP16)为基础的免疫化学方案治疗的反应及转归。结果 HLH患儿5例中4例在早期治疗阶段完全缓解(CR),CR时间17~22d(平均18.8d);另1例规则采用VP16治疗84d未CR,改用鬼臼甲叉甙(VM26)于d130CR;病例均存活9~11个月,目前仍CR。1例治疗14d时出现手足震颤,怀疑为环孢素(CSA)不良反应,改用骁悉替代后手足震颤消失。结论 儿童HLH可通过采用HLH-04方案的免疫化学治疗,早期得以有效控制。
- 薛红漫何展文岑丹阳陈环李文益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
- 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机制分析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可能机制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IVIG治疗儿童癫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癫痫患儿应用ⅣIG治疗癫痫的疗效、耐受性、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改变。免疫指标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前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后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设健康体检儿童66例为对照组,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IVIG治疗癫痫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8.57%。部分发作有效率为77.27%,全面发作有效率为79.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SL(P〉0.05)。特发性癫痫有效率68.09%,症状性癫痫有效率为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单药治疗组有效率89.29%,二次单药组有效率69.23%,添加治疗组有效率75.4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头颅MRI异常的患儿治疗后半年复查,31例病灶有改善,总有效率为68.89%;13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3.27%,但症状轻微,没有因不能耐受而停用的情况。治疗前,癫痫组CD19+13、CD20+B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高,CD3+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治疗后CD19+13和CD20+B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末、6个月时2组患儿的血清IgG水平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对癫痫患JLN高的CD19+B和CD20+B细胞有下调作用,对伴有免疫紊乱的症状性癫痫有较好的疗效。
- 罗向阳李平甘李栋方岑丹阳何展文孟哲梁立阳魏菁苏芳
- 关键词:儿童癫痫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
-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和MRI表现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的MRI表现及其与出生胎龄和CP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资料完整的126例CP患儿的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126例CP患儿MRI异常表现率为77.78%,主要表现为脑白质病变、弥漫性或局灶性脑萎缩和先天发育畸形。早产与足月CP患儿的MRI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儿的MRI主要表现为脑白质病变为特征,足月儿脑瘫MRI异常表现变化多且病变广泛。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CP患儿MRI异常表现率分别为79.03%、78.94%、100%、75.00%和70.83%。痉挛型CP主要以脑白质病变和先天畸形为主;共济失调型CP均存在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而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CP的MRI表现则变化多样。结论:MRI检查有助于评价CP的病理特点及其与出生胎龄和CP类型的关系,为CP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何展文罗向阳梁立阳岑丹阳
- 关键词:脑性瘫痪磁共振成像
- 18例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8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原发病、治疗及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94.4%)、肝脾淋巴结肿大(77.8%)、外周血细胞减少(>61.1%)、肝功能异常(88.9%);经针对原发病及采用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后3例治愈,6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关键。
- 薛红漫刘勇岑丹阳何展文陈环李文益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