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萍波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微透析
  • 2篇单胺
  • 2篇单胺类
  • 2篇单胺类递质
  • 2篇递质
  • 1篇代谢产物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电化学法测定
  • 1篇电活动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色谱
  • 1篇神经科
  • 1篇神经科学
  • 1篇神经生物学
  • 1篇神经元
  • 1篇生物学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5篇尹萍波
  • 3篇梅镇彤
  • 3篇叶惟泠
  • 1篇李葆明
  • 1篇施玉梁
  • 1篇陈文雁

传媒

  • 2篇色谱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脑和脊髓内微透析样品中的递质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被引量:8
1996年
测定了猴、兔的尾核、海马和小脑深核以及猫脊髓背角微透析样品中递质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浓度与响应的线性关系、检测极限和重复性均与以前的报道一致。对应用常规液相色谱方法分析脑内微透析样品中的上述化合物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扼要的讨论。
叶惟泠尹萍波
关键词:脊髓单胺
脑内微透析采样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1995年
作为一种新的在体(invivo)化学采样技术,脑内微透析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关注。它与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度的微量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体内细胞外环境中化学物质变化的动态监测,从而在神经科学领域获得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扼要地介绍了这一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新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尹萍波梅镇彤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神经生物学
川楝素影响大鼠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微透析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利用脑内微透析结合微柱高效液相检测技术,观察了突触前阻遏剂川楝素(TSN)对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结果为:TIN引起DA基础水平“一过性升高-持续性降低”的双相变化;DA的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和高香草酸的水平依次升高,长时间高于基础水平.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水平亦有相似的变化;TSN可以完全消除高K+诱发的DA释放.这表明TSN不只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释放,也可能作用于多种突触的递质释放的共同结构,通过干扰那些参与囊泡融合的蛋白从而阻遏正常的胞吐.
陈文雁尹萍波叶惟泠施玉梁
关键词:川楝素多巴胺微透析
微柱液相色谱-双电极电化学法测定脑微透析液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被引量:4
1997年
用微柱液相色谱-双工作电极电化学检测法,分析了麻醉大白鼠纹状体微透析样品中的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无论在上游的氧化电位或下游的还原电位进行检测,至少在2~200pg范围内,浓度与响应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极限可达1pg以下。对于检测的优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扼要的讨论。
叶惟泠尹萍波梅镇彤
关键词:微柱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单胺类递质
延缓go/no-go行为作业相关的猴尾核神经元电活动
1996年
本工作观察了猴(Macacamulatta)在执行延缓go/no-go行为作业时的展核神经元电活动、在记录到的231个行为作业相关的尾核单位中,有179个被监别为与某些认知功能有关。这些尾核单位的大多数在暗示信号(ECS—unit,n=31)或反应触发信号(ETS—unit,n=72)出现之前呈现逐渐增强的放电活动,并持续到相应的信号出现。这类尾核单位的活动可能参与选择性注意过程,也可能参与一种期待(随后的事件)或准备(随后的反应)状态的形成。另一类尾核单位的活动在延缓用间持续增强(ADP-unit,n=52),并且这种持续增强的活动与随后的反应正确与否相联系,可能在暂时保持信息的工作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中坯观察到一类与行为作业的多个成分相关的尾核单位活动(MT-unit,n=24),这类单位活动可能反映了信息在尾核内的会聚和处理过程。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为尾核参与注意和期待,尤其是信息的暂时保持等复杂的认知功能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尹萍波李葆明梅镇彤
关键词:尾核神经元电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