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忠一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注射可达龙治疗非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可达龙(盐酸胺碘酮)对非永久性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给予可达龙150mg静脉推注,再以0.5mg/min,静脉维持24h,若未恢复窦性心率,次日起加用口服可达龙片剂200mg,3次/日,口服7d;200mg,2次/天,口服7d;200 mg,1次/天,口服7d。结果可达龙治疗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总有效率为88.5%。结论可达龙治疗非永久性心房纤颤有较高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 华红霞朱立新尤忠一
- 关键词:可达龙心房纤颤
-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并发症前瞻性研究5年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5年随访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及氢氯噻嗪双盲对照对高血压疗效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方法按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Fever研究规划,严格选择50~70岁的高血压者,经3个月用安慰剂观察期后血压在160~180/90~100mmHg之间。排除半年内心肌梗死、脑卒中、肿瘤等严重疾病。入选者按多中心双盲用非洛地平缓释片2.5~5mg/d或氢氯噻嗪12.5~25mg/d经5年随访。每例平均随访40次左右,治疗前后测坐立位血压、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肝、尿酸、血清钾、心电图等。记录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发生。结果200例中死亡6例,失访14例,随访率达93%。其余180例开盲后分为非洛地平缓释片组(T组)94例,氢氯噻嗪对照组(C组)86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基础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P>0.05有可比性。治疗前T组收缩压160.30±7.99mmHg、舒张压94.49±2.70mm-Hg,治疗后降到133.54±8.32mmHg及82.35±5.06mmHg。自身前后对照P<0.01,两组间P>0.05。TC、TG,T组治疗前5.46±0.81mmol/L、2.10±0.89mmol/L,治疗后降到5.07±1.07mmol/L、1.75±0.59mmol/L,前后和组间P均<0.01。HDL-C治疗前1.16±0.19mmol/L,治疗后升高到1.20±0.21mmol/L,前后比P均<0.01,组间比P<0.01,差异显著。200例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1例,T组4例,占4.26%;C组7例,占8.14%,肿瘤1例。T组比C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47.78%。C组脑卒中3例(1例脑梗塞,2例脑出血)及心肌梗死1例、不稳定心绞痛3例、肿瘤1例。T组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各1例。共死亡6例(含C组肿瘤1例):其中心脑血管事件5例,T组2例,占2.13%;C组3例,占3.49%,T组比C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死亡38.97%。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小剂量氢氯噻嗪经5年前瞻性研究,两者均有良好降压作用,T组尚有降低TC、TG及升高HDL-C;T组比C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47.78%,
- 尤忠一陆德澄解金兴任国庆
- 关键词:心脑血管事件非洛地平缓释片氢氯噻嗪
- 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临床应用88例分析
- 2011年
-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心内科临床拟诊为冠心病88例患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CTA),其中36例行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共有47例(53.41%)94支冠脉血管狭窄,30例(34.9%)冠脉钙化病变,42例(47.72%)冠脉血管心肌桥,36例行冠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有34例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4.44%。结论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钙化病变、心肌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尤忠一许绍奇
- 关键词: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钙化心肌桥
- 一氧化氮变化在高血压病前瞻性研究中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在高血压病前瞻性研究中对一氧化氮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进行比较。方法按中国医科院Fever研究规划,选择50~7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113例,入选患者采用多中心、双盲研究设计,T组58例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2.5~5mg,C组55例给予氢氯噻嗪每天12.5~25mg,经5年随访,治疗前后测坐、立位血压,心率、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TC、TG、HDL、肌酐、尿酸、血清钾、心电图等检查,并记录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结果NO值T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TC及TG均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小剂量氢氯噻嗪对高血压5年前瞻性研究均有良好降压作用,特别对非洛地平治疗组NO升高明显,提示扩张血管作用良好。
- 马梅香解金兴尤忠一
- 关键词:一氧化氮非洛地平缓释片高血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某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8个社区1504个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武进区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率达97.54%,控制率达72.67%。年龄、体质量指数、家族史影响高血压的控制效果,不同药物及种类对高血压控制效果无明显影响。结论按照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可提高武进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 尤忠一崔萍樊志华郭晨贤吴晓萍
- 关键词:高血压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介入治疗的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 马礼坤余华冯克福褚俊张晓红余国忠李世光尤忠一韩晓萍叶琪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血管成形术
- 球囊漂浮电极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28例被引量:1
- 2011年
- 临时心脏起搏术是救治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一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技术,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球囊漂浮电极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可以起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有时甚至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抢救手段.我们回顾总结我院28 例球囊漂浮电极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资料,报告如下.
- 尤忠一朱立新
-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时心脏起搏漂浮电极
- 非洛地平缓释片和氢氯噻嗪双盲5年随访
- 2007年
-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及氢氯噻嗪双盲对照5年随访对高血压疗效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比较。方法按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Fever研究规划,严格选择50~70岁的高血压病人,入选病人采用多中心双盲非洛地平缓释片2.5~5mg/日,经5年随访,治疗前后测坐位、立位血压、心率;空腹血糖、TC、TG、HOL-CH、OX-LDL、肌酐、尿酸、血钾、心电图等检查并记录心肌梗死、脑猝中的发生。结果67例中非洛地平缓释片组简称T组35例,氯噻嗪对照组C组32例,严格编号入双盲,5年随访结束,由医科院开盲统计。两组基础收缩压、BMIP均>0.01有可比性,治疗前T组收缩压(157.89±9.90)、舒张压(95.26±2.57)治疗后降到(132.03±8.87)及(81.88±4.94)mmHg自身前后对照P<0.01有显著降压作用,但和C组比P>0.05无组间差别,OX-LDL、TC及TG,T组治疗前(98.34±61.4)、(5.45±0.60)、(2.55±0.88),治疗后降到(67.54±36.11)、(4.78±1.06)、(1.92±0.51),自身前后及组间P均为<0.01及<0.05有显著性,C组5年随访中发现心梗塞死1例、脑梗塞1例。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小剂量氢氯噻嗪对高血压5年前瞻性研究均有良好降压作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TC、TG。
- 尤忠一任国庆陸德澄解金兴
- 关键词:非洛地平缓释片氢氯噻嗪心脑血管事件
- 对武进区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分析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率及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进区8个社区的15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血压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的1504例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有1467例,其高血压的治疗率为97.54%;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有1093例,其血压的控制率为72.67%。中青年组患者与老年组患者的治疗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血压的控制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所用降压药的构成比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单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及进行二联药物治疗的比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中青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进行三联及三联以上药物治疗的几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次调查的1504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采取的联合用药方案不合理。结论 :在武进区的高血压患者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的此病患者。我社区的高血压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有一小部分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降压药物的方案不够合理。我们应进一步熟练掌握各种降压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优缺点,并加强与辖区内患者的沟通,以便为高血压患者都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 崔萍郭晨贤尤忠一樊志华吴晓萍
- 关键词: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