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珍
- 作品数:4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陕西作家柳青笔下的乡村世界解读
- 2014年
- 柳青是陕西籍的乡土小说家,陕西农村和农民生活是柳青的创作之源。柳青用笔抒写中国式农民的乡村故事,用心刻画中国式农民精神世界的不懈求索,他通过一幅幅朴实而智趣的陕西乡村风情画为我们建构了耐人寻味的"乡村寓言"。
- 孟凡珍
- 关键词:乡土世界延安文学
- 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草原文化"是指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人民所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的复合性文化.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它作为草原人民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草原文化这一核心理念,对发展本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 孙永兰王昌东周建华赵艳艳王晓丽李景梅孟凡珍
- 关键词:草原文化文化产业
- 赤峰英雄史诗原型的变异
- 英雄史诗在赤峰巴林地区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种种变异,史诗英雄物化与人格化,都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于空降的史诗般的英雄人物格斯尔的崇拜与归属。史诗英雄不仅是赤峰巴林地区战场上的英雄伙伴,甚至被尊为当地的保护神。
- 孟凡珍
- 关键词:英雄史诗
- 文献传递
- 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存留下来的文化与思想的一个缩影,蕴含着浓厚的文学知识与历史故事。本文基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活动的现状,提出教师可通过探本求源、增加趣味、讲述故事的方法完善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自觉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 刘泽辰孟凡珍
-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
- 新生力量崛起:韩延青春类型片的个性化元素探析
- 2019年
- 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促成电影正式诞生那一日起,电影艺术开始为人类情感服务。早期的欧美影片大多表现工业革命、战争危害等严肃社会主题,如卓别林系列影片。到20世纪前期欧美世界因战争结束、经济形势趋向稳定,人民生活安乐,开始出现大量诱发人情感的青春片,如《乱世佳人》《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由铁凝小说改编的影片《红衣少女》被称为中国新时代第一部青春电影,此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青春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呈现。然而大多数青春片落入俗套、风格沉闷,中国青年导演对于这一类型片开始进行全面的自我创新。
- 孟凡珍
- 关键词:青春电影《乱世佳人》类型片人类情感青春片
- 中学语文游戏性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 2024年
- 游戏性教学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重要教学方法,它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对塑造学生的自信与独立人格有一定的帮助。但目前,在教育工作中,也不难发现中学语文的游戏性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欠缺与问题,对此,笔者在旁听了大量的中学语文公开课后,对现有中学语文游戏性教学活动的缺陷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能够切实提升中学语文游戏性教学活动最终效果的方法。
- 孟凡珍
- 关键词:中学语文游戏性教学活动
-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下的文学院文学课教学方法新探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学课是当代大学生们的基础课,也是提升大学生们的文学修养、提高写作水平的必修课.作为地方院校,我们在适应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形势之下适时调整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原有的教学思路,探讨培养应有型人才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学课教学新模式.通过精研教材因地制宜、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创新教法有章可循、注重教学效果有的放矢等几个环节来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在这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必备的文字写作、文学鉴赏甚至文学创作的能力.
- 孟凡珍周建华孙永兰李景梅刘晓慧王亚慧
- 关键词:文学修养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 中国古籍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内涵解读——以《周易》《尚书》《礼记》《困学纪闻》《十三经提纲》为例
- 2023年
- 教育需要我们回归传统文化经典古籍中,从中汲取教育思想的精华,从中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本文以《周易》《尚书》《礼记》《困学纪闻》《十三经提纲》为例,按照成书时间顺序从道德教育、儿童启蒙和知行合一三个方面梳理了古籍教育思想的特点,以期为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
- 马光超孟凡珍张向红
- 关键词:中国古籍儿童启蒙知行合一
-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以《红楼梦》为例
- 2025年
-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碎片化、应试化与实施随意化等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红楼梦》为研究载体,探讨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聚焦以下问题:如何通过整合学情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境及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结合,教师需立足学情设计分层阅读计划,借助思维导图与跨学科探究强化文本理解;通过情境任务驱动深度阅读;构建“过程+终结”双轨评价体系。
- 郝小宁孟凡珍
- 关键词:《红楼梦》
- 探析《赤壁赋》中“舟”的意象
- 2025年
- “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客体对象,但《赤壁赋》中的“舟”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象,它负载了丰富的情感。“舟”是心灵的放逐,是哲理思考的媒介,也是自由与超脱的象征。“舟”这一客体对象体现着苏轼的情感和情操,凝聚着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趣与情感寄托。本文旨在探析《赤壁赋》中“舟”的意象,领略苏轼几经沉浮的诗意人生,同时也为赏析《赤壁赋》提供一个新视角。
- 杜佳冉孟凡珍
- 关键词:《赤壁赋》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