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惠川

作品数:158 被引量:815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8篇肝癌
  • 84篇细胞
  • 63篇肝细胞
  • 42篇肿瘤
  • 41篇血管
  • 33篇细胞癌
  • 32篇切除
  • 32篇肝细胞癌
  • 28篇术后
  • 22篇复发
  • 21篇切除术
  • 21篇人肝
  • 20篇人肝癌
  • 18篇血管生成
  • 18篇肝切除
  • 16篇肝癌细胞
  • 15篇蛋白
  • 14篇肝肿瘤
  • 12篇血管内皮
  • 12篇荧光

机构

  • 157篇复旦大学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康哲医药研究...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57篇孙惠川
  • 85篇汤钊猷
  • 65篇樊嘉
  • 59篇王鲁
  • 53篇钦伦秀
  • 37篇周俭
  • 32篇叶青海
  • 27篇朱小东
  • 20篇吴伟忠
  • 19篇马曾辰
  • 16篇刘银坤
  • 15篇吴志全
  • 15篇张巨波
  • 13篇薛琼
  • 13篇叶胜龙
  • 12篇邱双健
  • 12篇夏景林
  • 11篇任宁
  • 10篇潘奇
  • 9篇沈英皓

传媒

  • 20篇中国临床医学
  • 1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中华肝胆外科...
  • 9篇中华肝脏病杂...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华消化外科...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国外医学(肿...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肿瘤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癌症进展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 19篇2005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中心17 232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10年变迁及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单中心2014—2023年肝细胞癌肝切除术10年变迁及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723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404例,女2828例;年龄为58(11~94)岁。观察指标:(1)2014—2023年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变迁及荧光腹腔镜使用情况。(2)荧光腹腔镜与普通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倾向评分匹配情况。(3)倾向评分匹配后荧光腹腔镜组与普通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倾向评分匹配按1∶3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卡钳值为0.01。结果(1)2014—2023年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变迁及荧光腹腔镜使用情况。1723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4074例行腹腔镜手术,13158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2014—2023年肝切除术中腹腔镜手术比例分别为8.993%(117/1301)、6.804%(99/1455)、9.379%(145/1546)、17.511%(287/1639)、23.828%(427/1792)、24.572%(459/1868)、29.662%(544/1834)、31.568%(584/1850)、38.080%(599/1573)、34.246%(813/2374)。腹腔镜肝切除术中Ⅲ级难度手术比例分别为11.966%(14/117)、7.071%(7/99)、12.414%(18/145)、21.254%(61/287)、28.337%(121/427)、27.887%(128/459)、34.375%(187/544)、34.644%(214/584)、35.726%(214/599)、42.681%(347/813)。2016—2023年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荧光腹腔镜使用比例分别为2.069%(3/145)、5.923%(17/287)、8.431%(36/427)、10.022%(46/459)、17.647%(96/544)、24.829%(145/584)、9.182%(55/599)、12.915%(105/813)。(2)荧光腹腔镜与普通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倾向评分匹配情况。407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503例使用荧光腹腔镜,设为荧光腹腔镜组;3571例使用普通腹腔镜,设为普通腹腔镜组。1794例患者匹配成功,荧光腹腔镜组483例,普通腹腔�
朱凯高强王晓颖丁振斌史颖弘叶青海孙惠川邱双健周俭樊嘉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肝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肝癌肿瘤血管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和优化
2007年
目的克服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肝癌肿瘤血管异质性研究中应用的技术障碍。方法采用噬菌体体内分布及代谢实验研究噬菌体在裸鼠体内的分布及代谢规律,比较噬菌体饱和灌注、聚肌苷(Poly Ⅰ)及不同的活体灌洗技术对组织中噬菌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器官可非特异性结合噬菌体。这种结合可被空白噬菌体饱和灌注所抑制(P〈0.01),而Poly Ⅰ无显著影响(P〉0.05)。左、右心室加门静脉灌洗较单纯左心室灌洗可显著减少组织血管中血液及未结合噬菌体的残留(P〈0.01)。结论经过改进优化的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为肝癌肿瘤血管异质性研究提供稳定、高效的技术平台。
徐泱孙惠川汤钊猷樊嘉周俭钦伦秀刘银坤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肝肿瘤肿瘤血管
癌旁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预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癌以及癌旁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的价值。方法从1999年至2006年我所9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随机选取105例制成组织芯片,随访至2010年3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并半定量分析肝癌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HIF-2α的表达,分析HIF-2α高低组主要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评价其与患者复发、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癌中HIF-2α表达高低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肝癌癌旁肝组织中HIF-2α阴性患者57例,1,3,5年生存率(92.7%,74.5%,58.6%)、无瘤生存率(80.1%,58.6%,44.6%)和早期复发(19例)显著好于癌旁HIF-2α阳性患者(46例)的总体生存率(75.4%,50.3%,41.0%)、无瘤生存率(55.1%,35.3%,22.9%)和早期复发(2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提示癌旁HIF-2α高表达为术后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IF-2α可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和预后。
张巨波郭坤朱小东孔令群柴宗涛王文权陆录孙惠川
关键词:缺氧癌旁组织预后
人肝癌转移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汤钊猷叶胜龙刘康达刘银坤孙昉宪田健李雁钦伦秀孙惠川王鲁夏景林周俭周信达马曾辰吴志全林芷英杨秉辉任正刚樊嘉薛琼
该项目属于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人口与健康-医学-临床医学-肿瘤学。1.建立人肝癌高、低转移模型(LCI-D20和LCI-D35)和细胞系(MHCC97),和遗传背景相仿的高、低转移株(MHCC97-H和MHCC97-...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病因学肿瘤治疗学
抗肿瘤血管形成剂抑制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研究α干扰素 (IFN α)对肝癌生长及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是否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 (Ⅱ型 ,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进而减少肝癌血管形成起作用。方法 应用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 D2 0 ,于肿瘤移植后第 2天每只开始皮下注射不同剂量IFN α(3× 10 5U/d ,6×10 5U/d) ,每天 1次 ,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治疗 35d后处死部分裸鼠 ,测量移植瘤大小 ,观察肺转移情况 ;剩余裸鼠继续用药观察IFN α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LCI D2 0肿瘤组织移植到裸鼠角膜建立角膜微囊移植模型 ,检测IFN α对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肝癌组织iNOS ,VEGF及肿瘤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 对照组裸鼠肺转移率为10 0 % (10 /10 ) ,移植瘤大小为 8475± 2 6 36mm3,生存时间为 45± 4d ;IFN α 3× 10 5U/d治疗组分别为 5 0 % (4/8)、76 9± 2 87mm3 和 81± 6d ,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大小及生存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而二者之间肺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 ;IFN α 6× 10 5U/d治疗组则分别为 0 (0 /8)、13± 9mm3 和 10 5± 2 4d ,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应用裸鼠角膜微囊移植模型检测LCI D2
王鲁汤钊猷孙惠川钦伦秀纪元薛琼吴志全刘银坤叶胜龙
关键词:Α干扰素肿瘤转移肝癌
人肝癌肺和淋巴结靶向转移细胞及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克隆具有肺和淋巴结转移亲嗜性的人肝癌细胞并建立相应的裸鼠移植模型。方法将荧光人肝癌细胞HCCLM3-R接种于4周龄的裸鼠肝脏,6周后在荧光解剖下观察并获取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灶组织,经体外克隆培养,所获细胞分别标记为HCCLM3R—LM1和HCCLM3R—LnMl。接种上述两种细胞于4周龄裸鼠肝脏,观察各自肺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灶荧光数量,并与肺组织连续切片中的转移灶数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m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LM3-R—LM1、HCCLM3-R和HCCLM3-R—LnMl细胞接种于裸鼠肝脏后第6周,在肺和腹腔淋巴结中均能发现肿瘤转移。3株细胞接种后,裸鼠肺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灶荧光面积分别为8687.00±1844.63和2570.00±318.20(P〈0.001),6457.67±832.62和10994.33±2212.31(P〈0.001),2968.67±2571.00和24416.00±7186.13(P〈0.001),每只裸鼠光镜下肺转移灶中位数分别为755、430、310个(P〈0.001),与荧光定量结果相吻合。结论成功建成人肝癌肺和淋巴结亲嗜性转移细胞和裸鼠移植模型,其中HCCLM3R—LM1细胞具有明显的肺转移特性,而HCCLM3-R—LnM1细胞具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特性,为肝癌器官靶向转移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内外模型。
陶中华吴伟忠王曦龙万金良孙惠川王鲁夏景林樊嘉
关键词:肝细胞荧光蛋白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良性肿瘤的管理被引量:15
2016年
根据1994年世界胃肠病学大会国际专家小组的总结,肝脏良性肿瘤是一类包括各种不同细胞起源的多样化病变。这些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被偶然发现。2016年该推荐意见的目的是为临床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黄成孙惠川
关键词:肝肿瘤诊疗准则
影响肝细胞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2
2005年
通过对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2 0世纪 90年代手术治疗的 2 333例肝细胞癌病例的分析 ,旨在寻找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其中根治性切除 14 6 5 (6 2 8% )例 ,姑息性切除 86 8例(37 2 % )。随访至 2 0 0 3年底 ,术后存活 5年以上者 5 2 7例 ,其中根治性切除组 4 5 4例 ,姑息性切除组 73例。根治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的发现途径 ,肿瘤大小、包膜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肝硬化程度 ,血清γ -GT水平。姑息性切除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包膜、γ-GT、肝硬化程度、术后TACE和二步切除是长期生存独立的影响因素。术后复发的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后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长期生存率。
张博恒汤钊猷余耀吴志全樊嘉钦伦秀周俭孙惠川邱双健叶胜龙正刚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存活率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4年
王鲁钦伦秀孙惠川叶青海马曾辰樊嘉吴志全汤钊猷
关键词:原发性肝淋巴瘤外科治疗预后影像学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相关技术无创量化评估肝纤维化进程的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
丁红王文平韩红孙惠川黄备建朱宇莉薛立
该项目属于临床诊断学的医学影像学领域(320.1140)。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途径;及时治疗可逆转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临床上缺乏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手段。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探头发射脉冲波并接收组织激励...
关键词:
关键词:肝纤维化医学影像学药物治疗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