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志刚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奶牛
  • 3篇淋巴
  • 2篇异黄酮
  • 2篇饲养
  • 2篇饲养管理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奶牛饲养
  • 2篇奶牛饲养管理
  • 2篇抗菌
  • 2篇黄酮
  • 2篇大豆异黄酮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病
  • 1篇动物病原
  • 1篇新药
  • 1篇新药研发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9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9篇孙志刚
  • 4篇刘晓晔
  • 3篇王明
  • 3篇蒋林树
  • 2篇方洛云
  • 1篇郭玉琴
  • 1篇茅婷婷
  • 1篇张金芳
  • 1篇朱志宁
  • 1篇穆祥
  • 1篇冯波
  • 1篇杨柳
  • 1篇张倩
  • 1篇张倩
  • 1篇侯晓林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首届全国奶牛...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兽药研究进展及新药研发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对畜禽养殖业和宠物医疗构成重大挑战,病原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不仅危害动物健康,也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目前,针对这些疾病的新兽药开发面临瓶颈。本文重点归纳总结我国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疾病兽药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兽药种类、研发时间、用药规律,以及兽药剂型等特点进行了全面总结,以期归纳我国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兽药研发进展。同时本文针对动物呼吸系统兽药中化药和中药类别、剂型、临床应用等特点,分析出我国新兽药的未来研发趋势需要侧重于现有药物的高效应用,重点研究药物剂型优化和多靶点药物的开发,本文旨在为有效防控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用药方案,为兽医临床新兽药未来研发的方向提供参考。
蔡子雯孙志刚司晓慧吕若一刘晓晔
关键词:兽药
细胞外基质刚度对细菌菌落生长及药物抗性的影响
2025年
【背景】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的感染过程受到许多因素调控,其中细胞外基质刚度是宿主细胞普遍具备并调控细胞功能的重要因素,然而其是否对病原菌侵袭宿主细胞后的生长产生影响仍不明确。【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刚度对细菌菌落生长、群体结构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模拟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刚度,观察并分析细菌在不同刚度基底上的菌落形成情况。利用显微镜对培养的菌落进行观察,并通过软件处理图像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结果】细胞外基质刚度大的情况下细菌菌落生长较大;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菌落边缘密度更容易在细胞外基质刚度较小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变小,而不易在细胞外基质刚度较大的类组织水凝胶上变小。【结论】细胞外基质刚度的增加促进了细菌的黏附和菌落形成,进而改变药物渗透和细菌存活率。研究细胞外基质刚度在细菌生长和药物抗性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型抗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卞洋洋吕若一张文静李卓张朝晖蔡子雯孙志刚刘晓晔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凝胶菌落形态药物抗性
北京市奶牛饲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
为了对北京市奶牛饲养管理的整体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制约奶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探讨出适合北京都市特点的奶牛饲养管理发展模式。调查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政策咨询2种基本方法了解相关前沿理论,在结合访问座谈、市场调查、问卷调查、抽样...
孙志刚王明刘文奇张金芳方洛云蒋林树
关键词:奶牛养殖业饲养管理
文献传递
柔性水凝胶细胞筛药基底评估清热凉血中药复方的抗菌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抗菌药物的筛选技术对于兽医临床合理精准制定抗菌策略至关重要,传统的筛药技术较多关注药物和病原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考虑到宿主体内微环境对药物、细菌和细胞的影响,所以在筛选具有多靶点宿主导向特点的中药复方时参考性较低。用柔性水凝胶在体外重塑细胞生存的微环境模型,筛选4种经典多靶点中药复方的抗菌效果。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结合微图案复刻的方法,建立类组织细胞微环境的水凝胶,在水凝胶上形成细胞培养芯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侵染细胞的感染互作模型,之后加入中药复方治疗。通过荧光技术可视化检测细胞、细菌的数量变化,实现对中药复方可视化和定量化的药效评价。结果显示,牛角地黄汤、清营汤和清瘟败毒饮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其中清瘟败毒饮的抗菌效果最佳且对细胞损伤较小,而白头翁汤对细胞毒性较大且抗菌作用不显著。
吕若一王潇穆君宇司晓慧孙志刚孙志刚
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后期高产奶牛脾脏、肠系膜淋巴结中IL-4、TNF-α含量和其mRNA表达量的影响研究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机体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12头生产性能、胎次相近的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头。4组中,D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A、B和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
朱志宁王明孙志刚茅婷婷蒋林树郭玉琴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奶牛泌乳机体免疫
北京市奶牛饲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对北京市奶牛饲养管理的整体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制约奶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探讨出适合北京都市特点的奶牛饲养管理发展模式。运用文献检索、政策咨询2种基本方法了解相关前沿理论,在结合访问座谈、市场调查、问卷调查、抽样分析等方法获得实际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经统计处理,发现北京市奶业整体发展状态良好,但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在营养供给、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建设方面存在些许不足。因此,针对实际状况结合当地特点,建议相关部门建立适应京郊奶业特色饲养管理规范、扶持政策、宣传教育体系、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孙志刚王明刘文奇张金芳方洛云蒋林树
关键词:奶牛
补骨脂乙素联合抗菌药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源黄酮化合物补骨脂乙素(isobavachalcone,IBC)及其与临床常用6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抗菌作用,观察补骨脂乙素是否对临床常用抗菌药有抗菌增效作用,为补骨脂乙素作为潜在抗菌药物或抗菌增效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6种抗菌药(多黏菌素B、恩诺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对MRSA T144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进一步使用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测定联合用药效果,利用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index,FICI)判定药物协同效果,筛选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抗菌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为受试菌株,探究补骨脂乙素与筛选出的抗菌药联合使用时是否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抗菌增效作用。利用SYTO9-PI染色法探究补骨脂乙素对受试菌株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并根据PI荧光强度变化判断抗菌药在细菌内部的含量。【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黏菌素B、土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对MRSA T144均有抑制作用,MIC为8~64μ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补骨脂乙素分别与土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联合使用时,对MRSA T144呈相加作用(FICI为0.5625~1);补骨脂乙素与环丙沙星联合使用对MRSA T144呈无关作用(FICI=2);补骨脂乙素和多黏菌素B联合使用时,对MRSA T144呈协同作用(FICI=0.5)。进一步的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补骨脂乙素和多黏菌素B联合使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呈现协同作用(FICI为0.258~0.375),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呈现相加作用(FICI为0.531~0.563)。细胞膜通透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多黏菌素B和补骨脂乙素单独作用于受试菌
王婧孙志刚李欣洋吕若一蔡子雯张文静侯晓林侯晓林
关键词:抗菌药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并揭示大豆异黄酮提高奶牛免疫性能的作用机理。试验采用6×2(浓度×时间)实验设计,各浓度梯度的大豆异黄酮(100.00、25.00、5.00、1.00、0.25、0.05μg/mL)与淋巴细胞共育培养48h和60h后,用酶标仪在570nm处测得各孔的OD值。结果表明:(1)添加0.05~25μg/mL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奶牛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添加量为5μg/mL时达到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大豆异黄酮添加剂量达100μg/mL时显著抑制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增殖;(2)100μg/mL和25μg/mL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抑制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而1μg/mL浓度组则显著促进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其余各浓度组对奶牛脾脏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
王明孙志刚刘文奇杨柳方洛云蒋林树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奶牛淋巴细胞增殖
双黄连调控跨内皮淋巴细胞抗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双黄连(Shuanghuanglian,SHL)通过调控跨内皮淋巴细胞抗H9N2亚型抗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的作用机制,为抗流感病毒中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含SHL培养基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的药物毒性,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探究SHL对H9N2亚型AIV在rPMVECs上复制动力学的影响。对影响大鼠外周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各项指标(淋巴细胞浓度、FBS浓度和培养时间)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rPMVECs与淋巴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rPMVECs接种上室,分为6组:活病毒组、灭活病毒组、活病毒加中药组、灭活病毒加中药组、内皮组及空白组,接种淋巴细胞。H9N2亚型AIV与跨内皮淋巴细胞孵育后接种MDCK细胞,通过MDCK细胞死亡数和上清液中的活病毒量评估SHL的抗病毒效果。【结果】浓度≤100μg/mL的SHL与rPMVECs共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在rPMVECs完整的情况下,当SHL浓度为100μg/mL时,其与被H9N2亚型AIV感染的rPMVECs共作用24 h时对H9N2亚型AIV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灭活病毒组的MDCK死亡细胞数和活病毒量显著低于活病毒组(P<0.05);活病毒加中药组的MDCK死亡细胞数和活病毒量显著低于内皮组和活病毒组(P<0.05)。【结论】SHL在保护宿主抗H9N2亚型AIV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激活内皮细胞募集淋巴细胞从而发挥免疫作用,进而降低病毒载量,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张朝晖孙志刚穆祥穆祥冯波刘晓晔张倩
关键词:双黄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