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式伟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石
  • 3篇胆管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探查
  • 2篇引流
  • 2篇治疗肾癌
  • 2篇肾癌
  • 2篇探查
  • 2篇肿瘤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脱甲基化
  • 2篇甲基化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DAC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内
  • 1篇胆道内引流

机构

  • 7篇河北大学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作者

  • 7篇孙式伟
  • 3篇晁志涛
  • 2篇彭彦辉
  • 2篇蔺正印
  • 2篇赵春利
  • 1篇尚东浩
  • 1篇洪浩
  • 1篇张月峰
  • 1篇李远
  • 1篇王媛
  • 1篇李勇
  • 1篇陈积圣
  • 1篇周军
  • 1篇陈合群
  • 1篇刘常利

传媒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胆总管内置“支撑内引流管”一期缝合微创治疗胆管结石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置管内引流、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61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置入"胆道支撑内引流管",一期缝合胆总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260min,平均125min。术后发生胆漏3例,戳孔内遗留结石1例,戳孔疝1例。内引流管于术后5~7d拔除。随访3~24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置管内引流、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晁志涛彭彦辉陈积圣刘常利蔺正印孙式伟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支撑引流管一期缝合
LEF1在脱甲基化药物和紫杉醇联合治疗肾癌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脱甲基化药物/(DAC/)与紫杉醇/(PTX/)联合在治疗RCC中的协同作用,并进一步探讨LEF1基因在此协同作用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应用MTT法测定作用72h后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
孙式伟
关键词:紫杉醇
文献传递
RUNX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human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RUNX)是基因属RUNT家族,参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包括3个基因,分别是RUNXl、RUNX2、RUNX3。其中RUNX3是最小的,是哺乳动物RUNT家族进化的基础,对其研究也是最少的。
李勇孙式伟张月峰
关键词:肿瘤RUNX3
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多发结石(附30例报告)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多发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多发结石30例。其中输尿管上段多发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盂结石采用后腹膜腔入路,输尿管中下段多发结石及输尿管下端结石伴肾盂结石采用经腹腔入路。结果除1例输尿管下端结石合并肾盂结石一次性取石失败外,其余29例患者的结石均一次性取净。手术时间120~210 min,术中出血量25~100 ml。术后1个月经膀胱镜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复查静脉尿路造影,结果显示输尿管无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多发结石安全有效。
孙式伟赵春利王媛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镜输尿管结石
膀胱镜下应用腹腔镜器械治疗膀胱结石15例的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镜下应用腹腔镜器械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2010年膀胱镜下应用腹腔镜器械治疗膀胱结石患者15例。结石直径0.8cm×0.6cm~4.5cm×3.0cm。结果:15例患者的结石均一次性取净。手术时间15~60min。结论:膀胱镜下应用腹腔镜器械治疗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孙式伟晁志涛洪浩
关键词:腹腔镜器械膀胱镜膀胱结石
LEF1在脱甲基化药物DAC和紫杉醇联合治疗肾癌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研究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基因在脱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ne,DAC)联合紫杉醇(paclitaxel,PTX)治疗(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发挥协同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定量PCR测定二者联合应用时LEF1 mRNA表达量变化.2种肾癌细胞株ACHN、NC65分别用DAC:0.5、1、2、4、8μmol/L;PTX:1、2、4、8、16nmol/L;DAC(1、2μmol/L)+PTX(1、2、4、8、16nmol/L)处理3d.Rneasy mini kit(Qiagen)抽提tRNA,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Amasham Pharmacia)逆转录合成cDNA第1条链,Real-time PCR采用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 (Applied Biosystems)进行扩增,IQ5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 通过Real-time PCR测定出DAC与PTX 2种药物联合应用时LEF1下降,且显著低于PTX或DAC单剂作用效果.结论 应用Real-time PCR进行了验证,LEF1是DAC和PTX治疗肾癌相乘作用中的重要靶基因.
孙式伟李远赵春利尚东浩
关键词:肾肿瘤脱氧胞苷紫杉醇
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前瞻性测定45例微创内引流一期缝合术与42例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在术前、术后2,4,8,12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显示微创组较开腹组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提高,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更好。
晁志涛彭彦辉周军蔺正印孙式伟陈合群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探查术胆道内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