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洪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肾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胱抑素
  • 1篇血清胱抑素C
  • 1篇血压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血液透析治疗
  • 1篇亚群
  • 1篇抑素
  • 1篇原因及治疗
  • 1篇早期糖尿病
  • 1篇早期糖尿病肾...
  • 1篇肾病患者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机构

  • 4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4篇夏洪
  • 2篇杨蔚洁
  • 2篇顾敏娟
  • 1篇刘德忠
  • 1篇黄慧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治疗
2025年
血液透析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许多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仍然面临着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症状——瘙痒。瘙痒,尤其是慢性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并且增加治疗的复杂性。那么,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病因、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地防治呢?
夏洪
关键词:病因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2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5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HD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HP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结果:2组患者血压均得以良好控制,但是HD组与HP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夏洪杨蔚洁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CD28/CTLA4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 28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018年06月至我科室和内分泌科治疗的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DM组(T2DM无肾病,n=42)和DN组(T2DM合并肾病,n=40),同时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4、CD8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TLA4分子的表达。结果:三组外周血CD4^+和CD4^+/CD8^+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3^+、CD8^+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三组外周血CD4^+CD28^+、CD8^+CD28^+ T细胞按NC组-DM组-DN组顺序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1),CD4^+CTLA4+及CD8^+CTLA4+T细胞按照顺序呈显著递减趋势(P<0.01),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T2DM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其中合并肾病患者表达失衡更为严重,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同时T2DM合并肾病患者外周血CD28和CTLA4表达也显著异于正常对照,提示共刺激分子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肾病的免疫功能紊乱。
吴昊顾敏娟夏洪黄慧
关键词:2型糖尿病共刺激分子CD28CTLA4T细胞亚群
血清胱抑素C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肾损害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血清胱抑素C是否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UAE)并选择性分成两组,其中UAE〈30mg·24h^-1为I组(30例),UAE在30~300mg·24h^-1为Ⅱ组(30例),对照组(Ⅲ组)为正常体检者(30例),同时测定血清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3组进行比较。Ⅱ纽给予ACEI+ARB治疗6个月后复测CysC、血β2-MG、血Cr及UAE,与未治疗前比较。结果:在I组(0.98±0.18mg·L^-1)和Ⅱ组(1.83±0.66mg·L^-1)CysC的浓度均比对照组(0.74±0.11mg·L^-1)显著升高,同时I组和Ⅱ组之间的比较也有(P〈0.001)。I组血β2-MG浓度(2.27±0.74mg·L^-1)与对照组(1.76±0.69mg·L^-1)比较无显著差异(P〉0.2),而Ⅱ组血β2-MG浓度(5.80±1.53mg·L^-1)与对照组和I组之间的比较均有升高(P〈0.001),血Cr的浓度在I组(75.83±16.58μmmol·L^-1)、1I组(97.26±15.26μmmol·L^-1)及对照组(74.26±15.01μmmol·L^-1),3组之间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5)。Ⅱ组在用药后的CysC浓度比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UAE的浓度也显著下降(P〈0.001),而血β2-MG、血Cr用药前后的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的标志物。
杨蔚洁顾敏娟夏洪刘德忠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胱抑素C糖尿病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