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静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神经鞘瘤CT检查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CT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但CT检查误诊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以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黑便等就诊,均行上腹部CT扫描。CT影像表现为边界锐利的类圆形均质肿块,与肌肉组织比较呈低密度,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病灶长径平均(6.2±2.3)cm,其中4例病变长径>5.0 cm。5例CT检查误诊为恶性胃间质瘤2例,胃平滑肌瘤、胃外肿瘤及偏良性胃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胃神经鞘瘤。结论对CT表现为胃肠道壁内均质性、边界清晰的肿块,且无出血、坏死和囊变时,应警惕胃神经鞘瘤。
- 王文娜周倩静蔡鹏杰曾利泉李泽龄文戈
- 关键词:神经鞘瘤误诊平滑肌瘤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肺部病变取材成功率和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其病理及术后情况。结果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128例中,取材成功率达100%,病理确诊率为93.0%。128例病例中,术后并发气胸6例(4.7%),术后穿刺处有疼痛感46例(35.9%),咳嗽痰中带血丝23例(18.0%),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定位取材准确,病理确诊率高。是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 周倩静蔡鹏杰张桃
- 关键词:CT引导肺部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
- 胃神经鞘瘤三期增强CT表现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6~55岁。5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1例仅行动脉期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胃神经鞘瘤主体全部位于胃大弯侧,位于胃体3例,胃底、胃窦各1例。5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均质病灶,除1例病灶较小呈结节状外,其他4例均表现为团块状;表现为腔内生长者1例,腔外生长者2例,腔内、外同时生长者2例;2例肿瘤表面溃疡形成。5例均无胃周淋巴结转移及胃外浸润。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平均CT值分别为50.25、68.00和81.67 HU,呈明显渐进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 王文娜陈燕萍周倩静曾利泉周子来杨彬
-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
- 小肠克罗恩病的CT诊断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肠克罗恩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CT检查资料。图像分析项目包括小肠本身改变(如受累的部位、数目、肠壁厚度、黏膜强化、肠腔扩张和肠腔狭窄)、肠道周围病理改变(如系膜水肿、淋巴结肿大和积液等)和并发症(如蜂窝组织炎、脓肿和窦道等)等。结果 27例中,肠壁增厚、水肿、分层21例;肠腔狭窄6例;19例见小肠系膜"梳状征";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积液4例;小肠外脓肿2例,窦道形成1例。结论小肠克罗恩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周倩静王文娜严伟宏蔡鹏杰
- 关键词:小肠克罗恩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脑室内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6例位于右侧侧脑室,7例位于左侧侧脑室,其中1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位于三脑室。肿瘤9例呈类圆形,体积较大,边界较清,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稍高或稍低信号,内可见斑片状短T1长T2或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多伴有脑室的明显扩张。结论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王文娜周倩静曾利泉蔡鹏杰
- 关键词:脑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 急性胰腺炎累及肠系膜与其肠管的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肠系膜与其肠管的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AP的临床与CT资料,分析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的CT表现及其临床相关性。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肠系膜受累18例(28.1%),表现为小肠系膜或其根部水肿、密度增高,其内脂肪见絮状影;肠系膜相应肠管受累5例(7.8%),表现为肠壁增厚或肠管积气、积液;轻症AP发生率为32.8%(21/64),重症AP发生率为67.2%(43/64),重症AP中以小肠系膜受累的发生率最高(27.9%,12/43)。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的CT形态评分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43,P<0.05)。结论 AP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的严重程度。掌握AP肠系膜与其肠管受累的CT表现,可为临床判断AP病情及制定对症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 周倩静张桃吴文何珍
- 关键词:胰腺炎肠系膜小肠
- MRI及MRCP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增强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肝门部胆管癌均显示肝门部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I增强扫描结合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门静脉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MRI综合评价肿瘤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8%、91.6%及86.9%。结论增强MRI结合MRCP,能在术前较为客观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 周倩静张桃吴文何珍
- 关键词:胆管癌磁共振成像
- 多层CT在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资料共计2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并行全腹部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影像重点分析包括:肠系膜血管受累部位、CT表现、相应肠管表现及其他继发表现,如腹水、系膜改变等。结果 27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栓塞3例,肠系膜下动脉血栓形成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3例,CT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9例、肠壁水肿增厚15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15例、腹腔积液6例。结论多层CT对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 周倩静张桃严伟弘曾利泉吴政光
-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多层CT
- 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门脉血管造影(3D DCE MR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及门体侧支循环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组病人及51例非肝硬化对照组行3D DCE MRP 检查,测量门脉系统各主要干支的径线并比较两者差异;于3D DCEMRP 检查前后10d内,对所有肝硬化症组病人行门脉间接造影,以其结果为标准,分析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分布范围,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组 MPV、SPV 及 SMV 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门脉分支级数明显减少;但 Child A、B 级病人间 MPV 直径及门脉分支级数的减少无明显差别(P>0.05)。同时,3D DCE MRP 显示2例门脉主干海绵样变并检出48条肝外侧支血管,与 DSA 结果相对照,除1例脐静脉开放及1例自发性脾肾分流未见显示外,其余侧支循环在3D DCE MRP 上均清楚显影,总符合率为96.0%(48/50)。结论 3D DCE MRP 能较好显示门脉系统的解剖影像,并对曲张静脉、侧支循环显影良好,也是诊断门脉海绵样变的有效方法,对于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张水兴张雪林周倩静张玉娴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门静脉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7例MR特征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表现。结果 17例中,位于额叶6例,颞叶4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胼胝体、脑干及第四脑室各1例。MR中,病变信号与脑灰质相比,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等低信号,其中1例周缘可见弧形高信号影,在T2WI及FLAIR中以高信号为主,部分瘤内可见小囊状或不规则更长的T1、T2信号区,1例可见液—液平,钙化在T1WI及T2WI中均为低信号影;注射Gd-DTPA增强扫描,3例呈小片状强化,4例病变内部见结节样强化,5例瘤周呈环状强化,线样强化3例,2例未强化,2例瘤周可见轻度水肿。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对此肿瘤的术前正确诊断率,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 王文娜周倩静曾利泉
- 关键词: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