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

作品数:54 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角膜
  • 11篇显微镜
  • 9篇激光
  • 9篇共焦
  • 9篇共焦显微镜
  • 7篇激光共焦显微...
  • 6篇手术
  • 6篇内障
  • 6篇白内障
  • 5篇微镜观察
  • 5篇显微镜观察
  • 5篇膜炎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医用胶
  • 3篇翼状胬肉
  • 3篇烧伤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脱离
  • 3篇术后

机构

  • 50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53篇吴艳
  • 34篇黄振平
  • 15篇薛春燕
  • 13篇叶芬
  • 8篇石尧
  • 6篇程莹莹
  • 6篇杨丽萍
  • 5篇于晓玲
  • 5篇朱小敏
  • 4篇田农
  • 4篇王春红
  • 3篇施宇华
  • 3篇朱役
  • 3篇曹茜
  • 3篇穆小苏
  • 3篇夏元
  • 2篇邵加庆
  • 2篇陈银
  • 2篇黎介寿
  • 2篇闫峰

传媒

  • 9篇医学研究生学...
  • 9篇国际眼科杂志
  • 5篇临床眼科杂志
  • 4篇眼科新进展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相干光断层扫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2例(42只眼)视网膜脱离患眼在术前进行OCT检查,观察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的黄斑结构改变及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前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3个月)和B组(>个3个月)。结果 (1)OCT检查黄斑部形态:黄斑未出现脱离有13只眼,黄斑部分或全部脱离有29只眼,其中黄斑囊样变6只眼,视网膜水肿14只眼,视网膜劈裂2只眼,黄斑前膜2只眼。(2)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未出现黄斑脱离和已出现黄斑脱离的视网膜厚度为比较,结果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两者之间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视网膜水肿的发生率:A、B两组的视网膜水肿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检查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研究有意义。
吴艳叶芬田农黄振平
关键词:相干光断层扫描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研究角膜神经的改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合并DPN组25例,不伴DPN组20例,另选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NC)组10名,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受检者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形态结构情况。结果 NC组的角膜上皮下神经较直,分支较少。糖尿病不伴DPN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度与N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神经曲折度显著增加(P<0.05),神经分支密度亦明显增加(P<0.05)。而糖尿病合并DPN组的神经纤维长度相比于NC组、糖尿病不伴DPN组均显著减少,同时神经曲折度进一步增加,神经分支密度显著降低。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不同时期均有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变化,提示使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进行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形态结构观察对DP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薛春燕邵加庆陆成伟吴艳丁丽丽黄振平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致病真菌所致角膜炎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仍是中国主要的感染性眼病,传统的确诊方法主要是角膜刮片后进行菌种培养。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是近年来使用的无创性活体眼表检查的方法,但目前关于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区相关检查特点的研究工作尚不够系统和完善。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国常见的4种致病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初诊且进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的6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所有患眼均进行角膜真菌的实验室培养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对不同菌种引起的真菌角膜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菌丝的特点、孢子的分布及菌丝与病灶周围组织反映的关系,并总结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真菌菌丝与其他角膜组织的鉴别要点。结果角膜感染菌的实验室培养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纳入的患眼中镰刀菌角膜感染者占63.0%,曲霉菌感染者占16.9%,念珠菌感染者占3.0%,链格孢霉菌感染者占4.6%。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镰刀菌感染性角膜炎病灶中的菌丝在角膜浅基质层呈树枝样高反光,而在深基质层表现为线型,病灶区炎性细胞较少;念珠菌感染性角膜炎病灶中的假菌丝位于角膜浅、中基质层,有散在的孢子和炎性细胞浸润,基质纤维增生活跃;曲霉菌感染病变区的菌丝呈蠕虫状,形状较镰刀菌细且短;链格孢霉菌感染病灶区的菌丝长、直且粗大,并有球形厚垣孢子位于菌丝顶端。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各种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区的菌丝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树突状细胞、角膜的增生纤维等均表现为高反射,但其形状、分布及走行均有所不同。结论真菌菌丝是诊断和�
夏元薛春燕吴艳黄振平
门诊抽血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本文对我院门诊抽血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经实际工作...
于晓玲吴艳甘倩
关键词:抽血室护理干预安全管理服务水平
白内障术中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散光的长期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术前伴有较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植入AcrySof Toric IOL后的屈光效果及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1.00D的患者28例32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AcrySof Toric IOL手术。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1a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及术后1a残余散光、IOL旋转度。结果:术后1a,85%患眼UCVA≥0.5,86%患眼BCVA≥0.8,BCVA≥0.6者达92%。相较术前角膜散光(2.20±0.65D),术后1a残余散光(0.54±0.13D)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4,P<0.01);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52±0.14D,术后1a残余散光为0.54±0.13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4,P>0.05)。术后6mo晶状体旋转平均为3.4°±2.2°。术后1a晶状体旋转平均为3.82°±1.27°。结论: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是一种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有效的、可预测性好、角膜损伤小、无角膜损伤的方法。谨慎的选择患者,准确的角膜曲率的测量和IOL轴位的精确调整是影响其屈光效果和旋转稳定性的因素。
兰文黄振平侯培丽王春红胡钦瑞吴艳
关键词:白内障散光人工晶状体ACRYSOFTORICIOL
改良ROX指数联合心率变异性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改良ROX指数联合心率变异性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在本院就诊。将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延迟撤机分为延迟撤机组和正常撤机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改良ROX指数、心率变异性指标。筛选影响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改良动态ROX指数联合心率变异性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延迟撤机组APACHEⅡ评分(18.75±3.41)分高于正常撤机组(17.21±3.12)分(t=2.810,P=0.006)。与正常撤机组相比,延迟撤机组SBT试验后30 min改良ROX指数(6.15±1.89)、SDNN(94.36±6.54)ms、LF(5.24±1.68)ms、LF/HF(0.350±0.08)水平更低(t=6.439、13.992、12.938、13.4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BT试验后30 min改良ROX指数(OR=0.331)、SDNN(OR=0.216)、LF(OR=0.260)、LF/HF(OR=0.223)水平均是影响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BT试验后30 min改良ROX指数、SDNN、LF、LF/HF水平及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59、0.821、0.849、0.889(P<0.05)。结论SBT试验后30 min改良ROX指数、心率变异性与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延迟撤机关系密切,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张超青卢仲谦李兴何磊许彬彬吴艳邓义军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机械通气脓毒症
入院登记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总结某医院入院登记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针对入院登记处特点,制定优质护理服务计划,采取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合理安排人力,实行弹性排班,提高岗位技能,完善硬件设施,进行流程再造。结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在入院登记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优质服务的基础。
谢欣兰于晓玲李琴吴艳王桂玲
关键词: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
α-氰基丙烯酸酯用于兔角膜穿通伤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对兔角膜穿通伤的急救效应。方法:对18只新西兰兔的双眼制作相同的角膜穿通伤模型,左眼作实验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作对照组,用10-0线行间断缝合。分别记录所用时间;术前及术后3 d连续测定两组兔眼眼压(IOP),观察兔眼IOP的波动情况;术后在裂隙灯下观察双眼的眼内容物情况。结果: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通伤手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后3 d内IOP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眼内容物稳定。术后3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OP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可用于角膜穿通伤的急救。
吴艳薛春燕黄振平黎介寿
关键词: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角膜穿通伤急救
医用胶在眼科手术的应用
2006年
60年代以来,医用胶逐渐在眼科手术,尤其是眼表手术中得到使用。到90年代后,随着医用胶本身材料、制作工艺和使用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内外眼科界对它的关注日益增加。本文介绍了目前眼科手术中常用的几种医用胶及其在手术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吴艳黄振平黎介寿
关键词:医用胶眼科手术
不同浓度KH902对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KH902对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24只,建立兔碱烧伤模型,将兔随机分为4组,使用KH902眼用注射剂(康柏西普)配置不同浓度的KH902,A组2.5 mg·m L^(- 1),B组5 mg·m L^(- 1),C组10 mg·m L^(- 1),D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均为每日滴眼3次。分别在制模后3 d、7 d、14 d、30 d拍摄眼前节照片,观察CNV情况并行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并计算CNV面积。观察各组处死兔常规病理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在制模后28 d内,四组CNV形成,其中D组CNV较A、B、C组生长明显;对各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四组均出现了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的损失和修复、炎性细胞的浸润和CNV的生长,但D组的炎性细胞较密集,CNV管径和密度较高。制模后14 d、28 d,A、B、C组炎性细胞密度较D组均显著减少(均为P<0.01);在制模后7 d、14 d、28 d,A、B、C组较D组VEGF表达明显减少;A、B、C三组进行组间比较,仅制模后28 d时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制模后7 d、14 d、28 d,A、B、C三组均较D组CNV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KH902对兔碱烧伤后的CNV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KH902即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吴艳叶芬黄振平
关键词: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