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体中肾样腺癌1例
- 2025年
- 患者女,72岁。因“绝经20年,下腹疼痛1个月伴阴道出血2天”入院。查体:子宫增大,质硬。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199577.7 U/mL,癌胚抗原53.98 ng/mL。超声检查:子宫右前壁探及5.8 cm×3.9 cm×5.4 cm肿块,回声不均,其内显示3.7 cm×2.5 cm×3.9 cm低回声区及1.8 cm×1.4 cm×2.2 cm团块样稍高回声,CDFI:回声不均匀区周边可探及血流信号(图1);超声诊断:子宫体肌层肿块,考虑肌瘤变性,恶变不除外。CT检查:子宫体右前壁肌层实性病灶伴坏死,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图2)、延迟期CT值依次为39、49、57、64 HU,与正常肌层分界不清,浆膜面不完整。MRI检查:子宫体右前壁肌层囊实性病灶,T_(1)WI及T_(2)WI呈等信号,T_(2)WI可见高信号坏死区,边界不清,浆膜面受侵,弥散明显受限,渐进性轻度强化,与正常肌层强化对比明显(图3~6);CT及MRI考虑子宫肌层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
- 吴秋花毛旭马登云
- 关键词: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 引流胆管冷却保护在肝癌微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引流胆管冷却保护在超声引导下肝癌微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癌患者1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引流胆管冷却保护,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中根治冷却60例,显著冷却5例,有效冷却3例,无效2例,冷却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的实体瘤总有效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胆汁性腹膜炎、胆道狭窄、胆道脓肿、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CD4^+水平高于术前1 d,CD8^+水平低于术前1 d,且观察组CD4^+、CD8^+水平优均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流胆管冷却保护在超声引导下肝癌微波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胆管热损伤的发生,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 朱兰英瓦增成时小青吴秋花
- 关键词:肝癌微波治疗免疫功能
- 肝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和CT表现
- 2023年
- 目的:观察肝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MHL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6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MHL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共性及差异。结果:年龄1~15岁,平均(4.6±3.9)岁,5例均为单发病灶,左侧叶1例,右侧叶4例,均为囊实性类圆形,分叶呈花瓣状改变,其内可见条状分隔和不同程度实性成分,斑点状钙化出现2例,病灶最大直径约7~19 cm,平均(12.6±4.8)cm,增强后分隔及实性成分呈中度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未见明显包膜。血清甲胎蛋白升高1例,肝功能出现异常1例。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MHL较为罕见,需结合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总结,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 毛旭吴秋花马梦雪
- 关键词:间叶性错构瘤肝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CT表现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CT表现,提高术前对此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13例患者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其中左侧卵巢病灶6例,右侧卵巢病灶7例。病灶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实性1例呈分叶状改变,囊实性多呈圆形、类圆形改变,平均最大直径约(10.3±3.3)cm。病灶明显出血1例。平扫病灶实性成分平均CT值约(38.4±4.6)HU,病灶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特别是规则实性肿块多发囊变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及雌激素水平可以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 毛旭吴秋花刘刚
- 关键词: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表现
- 主动脉弓左侧静脉变异的MSCT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左侧静脉变异的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避免误诊漏诊。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CT共同诊断的18例主动脉弓左侧静脉变异的CT图像。结果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左上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1例,主动脉弓下左头臂静脉2例,食管后左头臂静脉1例。结论主动脉弓左侧异常血管断面是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左上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主动脉弓下左头臂静脉、食管后左头臂静脉的共同CT征象,不同的是血管走行,通过此征象可以提高CT对主动脉弓旁先天静脉畸形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 毛旭吴秋花
- 关键词:血管发育异常
-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肌毒性评价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肌毒性评价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79例,化疗前后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患者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凋亡应激指标含量以及心肌毒性标志物进行测定,比较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化疗后患者心肌毒性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心动图检查结果及凋亡应激指标含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肺癌化疗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化疗后心肌毒性反应进行评定,可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张建月瓦增成吴秋花
- 关键词:肺癌超声心动图心肌毒性化学治疗
-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足的应用以及预后预测价值
- 2024年
-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足的应用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是否愈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愈合(n=33),对照组未愈合(n=47),通过下肢动脉超声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管壁厚度、斑块大小、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踝肱指数(ABI)等指标进行检查,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以分析相关指标与患者的糖尿病足愈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针对具有相关性的指标采取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以了解对应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结论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措施在糖尿病足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对临床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的指导作用。
- 王萍韩灿吴秋花张俊升
-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后预测
- 多层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多层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对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检出准确率,并对其检查后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整理。结果:多层螺旋CT在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复杂性心脏病检出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先天性心脏病类型鉴别中,整体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率优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心外畸形的先天性疾病的诊断率相对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心内畸形先天性疾病诊断率相对较高,联合两种检查方式可提升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性。
- 张建月吴秋花毛旭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 心脏超声造影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左心声学造影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检出率,并对此类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用心肌声学造影进行评价。结果:左心声学造影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左心声学造影诊断检出率均高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检查中应用左心声学造影方式,其诊断准确率更高,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
- 张建月吴秋花沈延梅
- 关键词:心脏超声造影肥厚型心肌病
-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影像诊断1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hypercalcaemic type,SCCOHT)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很强的与SMARCA4基因相关的卵巢恶性肿瘤,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或可触及肿块,术前常常误诊,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常作为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对肿瘤进行初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结合相关文献,希望影像科医生能加强对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的认识,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的能力。
- 毛旭吴秋花
- 关键词:卵巢肿瘤小细胞癌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