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川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附157例报告)
- 2004年
- 汤建国曾业宏吴碧川吕湖刘海宁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胆道手术
- 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种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服用安慰剂;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个组患者中,前者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治疗6个月;后者服用沙利度胺每日服200mg,每周增加200mg/d,直至最大剂量每日600mg,至少服用4月。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210ng/ml,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32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8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均降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322ng/m1,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17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5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均降低。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低于沙利度胺高(P<0.05)。对照组肝癌组织MVD为(44.32±5.16)个,索拉非尼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21.75±1.49)个,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34.78±2.31)个。结论:多靶点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最大,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可为其肝癌患者提供新的化疗方案。
- 吴碧川曾虎张杰军朱晋峰
- 关键词:索拉非尼沙利度胺肝癌
- VEGF-C和VEGF-D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吴碧川曾虎张杰军朱晋峰
- 关键词:胆管癌VEGF-CVEGF-D淋巴结转移
- 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术前应用放疗(剂量45Gy/5周)和mFOLFOX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d1,静脉滴注;甲酰四氢叶酸钙200mg,d1-d3,静脉滴注;氟尿嘧啶500mg/m^2,d1-d3,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共行2个周期)进行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位前切除术16例,保肛率72.7%,腹会阴联合切除6例。肿瘤完全消退3例(13.6%),肿瘤部分缓解10例(45.5%),治疗有效率为59.1%(13/22)。肿瘤分期降低13例,降期率为59.1%。结论对局部晚期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不同程度消退,分期降低,提高保肛率。
- 许金全邹菁帆吴碧川黄世权李建民杨水桃
- 关键词:直肠癌化学治疗新辅助治疗
- 桥本病并发甲状腺结节外科治疗73例分析
- 2001年
- 刘海宁吴碧川
- 关键词:桥本病甲状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