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祚
- 作品数:23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苏秉琦先生关于河南考古工作的几点意见
- 2016年
- 从区、系、类型角度考虑河南考古,可以分为豫西到豫北和其他地区两大块,后者又可分为汉水和鲁、颍水流域及苏鲁豫皖交界区等小块,各块自身特点、发展序列和道路各有差异。河南是解决夏、商文化及各自渊源和相互关系的重点地区而在全国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 吴汝祚郭大顺
-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在浙江史前史上的贡献被引量:4
- 2002年
-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创造了灿烂文化 ,在浙江史前史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有榫木构件的出现 ,经河姆渡文化人们的发展 ,其后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点。跨湖桥遗址的彩陶 ,与陕西临潼白家村老官台文化的彩陶 ,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分属南北两大系统。跨湖桥遗址刻划纹的发展 ,为良渚文化时期雕琢精细而优美的玉器纹饰的产生奠立了基础。跨湖桥遗址早期的年代 ,为距今 80 0 0多年 ,把长期停留在晚期的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推进到中期。
- 吴汝祚
- 关键词:跨湖桥遗址彩陶
- 甘肃青海地区的史前农业被引量:11
- 1990年
- 甘肃、青海两省同属黄河上游地区,主要处在北纬32度至40度之间,但是两省的地理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如此,我们还应看到青海的湟水流域以东地域,与甘肃毗邻的广大地区,两者的地理环境比较接近,同时,都分布着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这为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探讨,有了一定的基础。还应看到,齐家文化之后,甘肃境内有辛店、寺洼、沙井等考古学文化;青海主要是卡约文化,也有少量的辛店文化,在柴达木盆地内则有诺木洪文化。两者之间这种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大转变,与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的不一致,从而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上、习惯上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呢?还是有其它的原因所造成的呢?需要作出回答。
- 吴汝祚
- 关键词:农业史史前农业
- 太湖文化区的史前农业被引量:9
- 1987年
- 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有它自身的发展序列,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中层文化类型。马家浜文化发展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这是为考古工作者所公认,至于良渚文化与马桥中层文化类型的关系,目前虽有一些线索可循,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与西邻的宁镇地区、北邻的江淮地区和南邻的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地区的诸史前文化的关系,据目前的分析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没有发展上的继承关系。
- 吴汝祚
- 关键词:文化区文化类型马家浜文化史前文化
-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被引量:1
- 1994年
-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吴汝祚宁绍地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从史前遗址发掘出土的兽骨、鱼骨和采集的抱粉分析,在平原的低洼处是土地肥沃的沼泽地带,对居住在这样优厚条件的自然环境中的史前人们,又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势利导的开辟沼泽地带,种植水稻;又利用山水的...
- 吴汝祚
- 关键词:河姆渡遗址史前时期河姆渡文化手工业生产史前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
- 试论大汶口文化的三处墓地被引量:2
- 1987年
- 目前,大汶口文化的田野发掘工作,在居住遗址方面做得较少,墓葬方面做得较多,资料相当丰富。已发掘的主要墓地有泰安大汶口、曲阜西夏侯、兖州王因、邹县野店、胶县三里河、诸城前寨和呈子、邳县刘林和大墩子等,其中有的墓地发掘资料还未完全发表。本文拟以刘林、三里河、大汶口三处墓地的发掘资料为主,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为什么要选择这三处墓地,其原因有三:(一)
- 吴汝祚
- 关键词:墓葬随葬器物传统习俗大汶口文化墓群
- 大汶口文化的墓葬被引量:6
- 1990年
- 墓葬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它的葬俗,是属于思想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思想意识形态的产生,是与社会存在相联系着的。不同的社会,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就有不同的反映。因此,考古学研究原始氏族社会各阶段的社会性质,对墓葬的分析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资料。
- 吴汝祚
- 关键词:大汶口文化墓葬随葬品遗址龙山文化
- 海岱文化区的史前农业被引量:3
- 1985年
- 海岱文化区的命名,是对山东大部分地区和江苏淮北地区的史前文化有了相当认识,明确了它的发展序列,与其它地区史前文化的面貌和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此条件下,才提出来的,这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进一步促进对这一文化区的史前史的研究。海岱文化区史前时期的文化发展序列,据目前了解的是由北辛文化发展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由于岳石文化的农业考古资料甚少,只得暂不论述。北辛文化之前,近年来在临沂地区的沂、沐河之间发现了数十处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距今约一、二万年,而北辛文化为距今七、八千年,所以、在北辛文化之前的数千年内的农业生产,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这一方面的探讨,就会涉及到海岱文化区居民对农业的产生。
- 吴汝祚
- 关键词:农业生产水平北辛文化文化区裴李岗文化岳石文化
- 读《越国文化》有感
- 1998年
- 方杰先生主编的《越国文化》,于1998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此书为纪念越国建都2485周年(公元前490年~1995年)而作。全书除《前言》、《后记》和《序》外,分为越国兴衰、政治、军事、农业、水利、手工业、建筑、商业、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信...
- 吴汝祚
- 关键词:河姆渡遗址中日文化交流海内外越文化研究唯物论
- 太湖、杭州湾地区的史前文化在我国史前史上的地位
- 1986年
- 史前时期的太湖、杭州湾地区,是文化发达的一个区域,在我国史前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并且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方面,南京博物院赵青芳先生已做了分析研究,本文仅在此基础上,作一些补充阐述。 太湖、杭州湾地区史前文化在我国史前史上的地位,主要的从下列十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一、水稻的种植 太湖、杭州湾地区是一片平原,河流纵横密布,雨量充沛,直到三国时,还有野生稻的记载。这为水稻的人工栽培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 吴汝祚
- 关键词:河姆渡遗址太湖史前文化犁耕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