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宇
- 作品数:22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EAE豚鼠外周血IL-17、IL-23水平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通过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豚鼠外周血IL-17、IL-23水平的影响,探讨α-MSH对EAE发病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和EAE高剂量治疗组、EAE低剂量治疗组,每组各10只。EAE对照组及EAE高剂量治疗组、EAE低剂量治疗组采用粗制髓鞘碱性蛋白(cMBP)诱发急性EAE,EAE高、低剂量治疗组自造模前7d始分别按1mg/(kg.d)及0.25mg/(kg.d)予腹腔注射注射α-MSH直至试验结束。观察4组豚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并用ELISA法测定IL-17、IL-23水平。结果 EAE高剂量治疗组、EAE低剂量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EAE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5),且EAE高剂量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EAE对照组及EAE低剂量治疗组豚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IL-17、IL-2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均P<0.01),EAE高剂量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7、IL-2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AE高剂量治疗组与EAE低剂量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各组豚鼠发病高峰期外周血IL-17、IL-23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呈正相关(r=0.79、P<0.05,r=0.84、P<0.01)。结论α-MSH对EAE豚鼠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7、IL-23生成发挥调节作用的。
- 于周邱丽蓉吕志宇李作孝
- 关键词:Α-黑素细胞刺激素脑脊髓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白细胞介素-23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量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急性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EAE)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FN-γ分泌量,探讨其与EAE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和佐剂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粗制髓鞘碱性蛋白诱发豚鼠急性EAE。记录上述3组豚鼠发病的潜伏期、进展期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量的变化。结果EAE模型组在接种约2周后出现厌食、体重下降,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且均表现为单病程发病;正常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未发病。EAE模型组豚鼠PBMC分泌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佐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E模型组豚鼠PBMC分泌IFN-γ的量与发病的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与进展期及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EAE豚鼠体内存在免疫失衡,IFN-γ分泌量增加,且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 吕志宇荣本兵李晓红李作孝
-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单个核细胞IFN-Γ
- 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豚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免疫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豚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免疫机制。方法将5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分别为来氟米特(LEF)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EAE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LEF低、中、高剂量组于造模前7 d始按体质量分别予LEF 10、20、40 mg/(kg·d)灌胃,均1次/d,至实验终止。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 LEF高、中剂量组较EAE对照组发病高峰期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潜伏期延长、进展期缩短(P均<0.05),以LEF高剂量组最明显(P<0.05)。EAE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发病高峰期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下降(P<0.05),LEF高、中剂量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较EAE对照组升高,以LEF高剂量组为著(P均<0.05)。EAE对照组、LEF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呈负相关(r=-0.76,P=0.011;r=-0.66,P=0.000)。结论 LEF可减轻EAE豚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剂量越高效果越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恢复免疫抑制功能。
- 吕志宇于周荣本兵李作孝
-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来氟米特多发性硬化调节性T细胞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指南给予西药及康复治疗,而治疗组采用西医联合自拟滋阴养血舒筋汤、针灸及推拿的治疗,疗效判断指标包括随访期末死亡/残障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6个月随访期末,治疗组的死亡/残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30 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00)。治疗30 d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致残率,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 吕志宇李作孝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
- 来氟米特对EAE豚鼠外周血CD28/CTLA-4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观察来氟米特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豚鼠外周血CD28/CTLA-4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来氟米特对EAE的防治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将5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于造模前7 d始按体质量分别予来氟米特10、20、40 mg/(kg·d)灌胃,均1次/天,至实验终止。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T细胞膜上CD28、CTLA-4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并记录豚鼠发病情况。结果高、中剂量治疗组较EAE对照组潜伏期延长、进展期缩短、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剂量治疗组最明显(P<0.05)。EAE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发病高峰期外周血CD4+T细胞膜上CD28分子表达升高(P<0.05),而CTLA-4表达下降(P<0.05);高、中剂量治疗组较EAE对照组CD28分子表达下调(P<0.05),而CTLA-4表达升高(P<0.05);各治疗组间CD28分子的表达以高剂量治疗组下调最显著(P<0.05),CTLA-4分子的表达以高剂量治疗组上调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EAE对照组、各治疗组外周血CD28/CTLA-4比值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呈正比(r=0.85,P=0.002;r=0.77,P=0.000)。结论来氟米特可减轻EAE豚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剂量越高效果越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8分子,上调CTLA-4分子的表达,使EAE豚鼠免疫失衡重新达到平衡,从而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应答,减轻临床症状。
- 吕志宇袁正洲荣本兵李作孝
- 关键词:来氟米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共刺激分子CTLA-4
- 多发性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1
- 2008年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常分为复发-缓解型(RRMS)、原发进展型(PPMS)及继发进展型(SPMS)三种类型。MS不仅可以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还常常造成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提高临床医师对MS认知障碍的认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预后。本文参阅了近年来国外大量的研究进展。就MS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发生机制、评测方法、神经影像学及治疗进行综述。
- 吕志宇李作孝荣本兵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NC-N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非酮症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复习近20年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人,急性起病。舞蹈样症状可累及单侧或双侧肢体或面部。既往有或无糖尿病史。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5~31.8mmol/L,尿酮阴性。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患肢对侧尾状核头和壳核呈高密度,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或等信号,DWI像呈稍高或等信号。首选降糖、补液治疗,必要时联合应用氟哌啶醇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CT表现为基底节区高密度和(或)MRI表现为基底节区T1高信号,可能构成典型的HC-NH表现三联征;影像学改变可能与高血糖导致血液高黏度、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有关。采用降糖、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 李玲徐双吕志宇
- 关键词:非酮症高血糖糖尿病偏侧舞蹈症CTMRI
- 浅谈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点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分析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这27例患者中,并发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3.33%),并发原因不明性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22.22%),并发结核性脑膜(脑)炎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18.52%),并发弓形虫脑炎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14.81%),并发HIV脑病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7.41%),并发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3.70%),并发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3.70%)。结论 :AIDS患者极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且以机会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较为多见。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发生原因不明的颅内病变患者,应考虑到其是否患有AIDS的可能性,并及早对其进行血清抗体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对其进行明确的诊断。
- 吕志宇李作孝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机会性感染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量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4分泌量,探讨其与EAE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和佐剂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粗制髓鞘碱性蛋白诱发豚鼠急性EAE。记录上述三组豚鼠发病的潜伏期、进展期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量的变化。结果:EAE模型组在接种约2周后出现厌食、体重下降,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且均表现为单病程发病;正常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未发病。EAE模型组PBMC分泌IL-4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佐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E模型组豚鼠PBMC分泌IL-4的量与发病的潜伏期呈正相关,与进展期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呈负相关。结论:EAE豚鼠体内存在免疫失衡,IL-4分泌量减少,且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 吕志宇李晓红荣本兵李作孝
- CD28/CTLA-4共刺激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CD28/CTLA-4共刺激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机制中可能的免疫学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20只,分别为对照组、佐剂对照组及EAE模型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T细胞膜上CD28、CTLA-4共刺激分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NF-γ及IL-4的量,并评测两者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EAE模型组豚鼠外周血CD4+T细胞膜上CD28的表达率为(42.39±9.82)%,高于对照组及佐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模型组CTLA-4表达率为(2.31±1.27)%,低对照组及佐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佐剂对照组在CD28和CTLA-4两者的表达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CD28/CTLA-4比值与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r=0.645,P=0.000)。结论 EAE豚鼠外周血CD4+T膜上CD28/CTLA-4共刺激分子表达失衡,并且影下游Th1/Th2的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异常免疫反应持续增强,从而使EAE豚鼠发病。
- 吕志宇李晓红陈秀李作孝
-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共刺激分子CD28CTLA-4T辅助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