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天威
-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例HIV抗体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2例,间质型神经梅毒9例,实质型神经梅毒8例(麻痹性痴呆5例和脊髓痨3例),特殊类型神经梅毒(多颅神经损害)1例。实验室检查示,63.16%的患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100%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阳性,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增高分别为75%和50%;头颅CT和MRI表现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实质型神经梅毒应引起重视;TPPA或许在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测中可以使用,但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 陈小红杨建史天威陈子怡卢斌珠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神经梅毒
-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究依巴斯汀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6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80例。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治疗,1次/d;研究组在口服依巴斯汀片的基础上口服200 mg西咪替丁,1次/d;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持续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8,P=0.001)。两组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7,P=0.017),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40,P=0.035);两组不良反应率(χ2=0.360,P=0.548)及治疗完成后1个月内症状复发率(χ2=0.250,P=0.6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优于单一依巴斯汀治疗方案。
- 王维史天威陈燕辉
- 关键词:依巴斯汀西咪替丁过敏性皮肤病
- 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阴囊湿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1例予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对照A组50例予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单纯基质外用,对照B组51例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每日2次并每周递减外用次数,3周后观察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对照B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比较,对照B组起效时间较短。观察3周结束时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治疗组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相当,优于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单纯基质,长期使用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
- 王艳云李占国陈燕辉史天威张敏
- 关键词:阴囊湿疹氟芬那酸丁酯曲安奈德益康唑基质
- 5%醋酸溶液配合电灼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在醋酸溶液外用指引下,电灼后并皮损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情况。方法将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分为三组,治疗1组单纯用电离子治疗仪去除可见疣体;治疗2组在外用5%醋酸溶液后,用电离子治疗仪去除可见疣体及典型的醋酸白试验阳性的亚临床感染病灶;治疗3组在治疗2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病灶基底部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隔日一次,每次100万U,连续3周。随访半年,比较三组的复发率。结果复发率在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组和治疗3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组的复发率最低。治疗期间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醋酸溶液外用指引下,电灼清除可见及亚临床感染的皮损并予局部干扰素注射能明显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史天威张江安余红星李占国于建斌
- 关键词:尖锐湿疣电灼干扰素
- 白癜风患者头发毛囊外根鞘无色素性黑素细胞的研究
- 研究背景: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色素脱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或泛发的皮肤白斑,在白斑部位皮肤基底层成熟黑素细胞部分或完全缺失,因此白斑部位的颜色恢复多由其它部位黑素细胞迁移而来并产生色素来完成。临床观察到大多白斑...
- 史天威
- 关键词:白癜风毛囊外根鞘黑素细胞免疫组化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婴儿花斑癣1例
- 田分张敏史天威王艳云陈艳辉
- 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价值
- 2007年
- 目的 研究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0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病例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镜分析仪直接镜下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同时用培养法检测沙眼衣原体作对照。结果 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镜检法和培养法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γ=0.80)。结论 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任晓坤史天威季荣红赵珊王志敏
- 关键词: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非淋菌性尿道炎
- 伊曲康唑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129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抗细菌、抗雄性激素、调节皮脂腺分泌和毛囊角化的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伊曲康唑.对比两组间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33例,显效28例,进步6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30例,进步12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可能通过抑制糠秕马拉色菌而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提示治疗中度痤疮时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以改善效果.
- 史天威任晓坤李雪莉余红星
- 关键词:伊曲康唑痤疮
- 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中IL-17和IL-23的表达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处IL-17及IL-23的表达分布。方法收集5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IL-17及IL-23在这些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患者皮损中是否有IL-17及IL-23的异常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L-17及IL-23在正常对照组低表达或阴性表达,在患者皮损处呈显著的阳性表达,并且在患者皮损处的表皮、毛囊、皮脂腺及汗腺部位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患者组皮损组织的IL-17及IL-23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处存在IL-17及IL-23的高表达,IL-17/IL-23炎症轴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反常性痤疮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IL-17/IL-23炎症轴是治疗反常性痤疮的可选项之一。
- 史天威张江安张江安赵青赞
- 关键词:皮损IL-17
- 荨麻疹患者390例变应原检测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过敏性疾病,有15%~20%的人群一生中至少发作过1次,并且随着近来工业化的发展,其发病率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为分析查找病因以利于更好的防治,笔者对郑州人民医院390例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e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史天威张敏陈燕辉田分王艳云丁治云余红星李雪莉
- 关键词:荨麻疹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