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正勇 作品数:12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更多>>
非线性优化方法在超音速导弹设计中的应用 2010年 以某型非线性超音速导弹为例,详细介绍了在MATLAB环境下利用NCD非线性控制设计模块进行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法既避免了复杂的计算和编程,又使系统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极强的鲁棒性,易于工程实现。 杨蔷薇 占正勇关键词:超音速导弹 参数优化 基于神经网络Backstepping的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 应用推力矢量的飞行/推进综合控制技术是第四代战斗机的基本要求.本文将神经网络技术和Backstepping控制算法相结合,针对非线性被控对象,直接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出发设计控制器,利用具有在线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 占正勇关键词:推力矢量控制 神经网络 飞行控制 文献传递 多用途作战飞机复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为充分发挥多用途作战飞机的飞行特性,提高其在执行不同任务中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的复合控制技术框架。针对舵面控制不足和控制冗余两种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复合控制方案,并结合现有的复合控制方法,实现了基于飞行任务的复合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面向典型飞行任务链的复合控制,保证了整个任务过程的飞行性能。 占正勇 崔玉伟关键词:飞行控制 多用途 复合控制 多操纵面先进布局飞机控制分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2006年 介绍了多操纵面布局飞机飞控系统中冗余控制量分配问题的提出、数学描述及研究发展。重点分析了伪逆法、串接链法和基于二次规划的动态分配三种方法,通过某型先进布局飞机控制分配设计与仿真,对比分析了各种算法应用的优缺点,并给出了结论。 占正勇 刘林关键词:多操纵面 广义逆 小直径炸弹复合制导律设计与仿真 2012年 采用钻石背翼的小直径炸弹,具有升阻比高、航向机动能力差等气动特性。在侧滑角和滚转角均受到约束的条件下,滑翔段采用STT+BTT并联复合制导方式,攻击段采用STT制导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大扇面角发射时对侧向过载的需求。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制导策略能够有效地满足制导律的设计要求,提高小直径炸弹大扇面角发射时的侧向机动能力。 占正勇 杨蔷薇关键词:小直径炸弹 一种非线性飞行控制律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非线性评估方法。将非线性准则转换成简单的适应度函数,通过寻优找到最坏情况,在其基础上实现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在各个飞行状态对飞行控制律进行非线性准则评估,而且能找出飞行包线内的最坏飞行状态,细化飞行包线,方法使用灵活,结果可靠。 吕全喜 占正勇关键词:非线性 改进遗传算法 无人机指令生成器设计 被引量:5 2010年 如何将以时间、位置描述的期望航迹或战术机动转化为可以实时跟踪的以速度、姿态指令描述的期望机动轨迹,是无人机设计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三自由度质点动力学飞机方程,通过建立机动动作规则库,利用机动动作设计指令生成器方法,将描述航迹的时间、位置信息或战术需求转化为无人作战飞机期望的油门、法向过载、航迹角、滚转角信息,直接作为轨迹跟踪回路的期望指令。在机动动作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飞机的飞行性能以及飞行动态的影响,生成的期望控制指令合理可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程实时有效,生成的控制指令易于跟踪,可应用于无人机指令生成器设计。 杨蔷薇 占正勇关键词:无人机 分布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发展及分析 被引量:9 2009年 飞行控制作为各类航空飞行器最主要的支撑技术,经历了从阻尼器、增稳系统、控制增稳到电传技术的发展历程。新一代飞机平台的发展主流正在向综合控制体制迈进,从多个角度阐述了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对分布式飞行控制系统结构演进的现状、发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 占正勇 刘林关键词:飞行控制 系统结构 分布式系统 容错 控制分配在复杂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被引量:10 2006年 在常规反馈控制设计的基础上,将控制分配技术应用到多操纵面飞控系统的设计中,从而合理、有效地解决多个操纵面的协调操纵和综合分配问题,并应用控制分配算法完成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和操纵面故障重构控制两类应用设计。仿真表明,多操纵面飞控系统设计能够提升飞机机动性和安全可靠性,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占正勇 刘林关键词:推力矢量 基于ABMS的无人两栖作战车系统需求分析与仿真 2025年 针对未来战争对无人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提出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和复杂环境的新型无人系统——两栖无人作战车系统,同时具备地面行驶、墙面爬行、空中飞行和协同作战能力。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ABMS)方法,在分析其应用任务场景的基础上,通过构造任务场景、桌面模型、仿真验证,深入分析两栖无人作战车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扩展无人系统任务环境、提升自主作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孙雪 王东辉 占正勇 占正勇 崔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