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利
- 作品数:55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促排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评价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90例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组1为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d,每天1次.组2为特拉唑嗪治疗组,在组1基础上加用特拉唑嗪2mg/d.结果 组1有18例排出结石,排石率40%,组2有39例排出结石,排石率86.66%,组1、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结石平均排出时间11.16d,组2结石平均排出时间4.3d,组1、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内因再发绞痛而需要度冷丁镇痛治疗患者,组1有4例,组2有1例,组1、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拉唑嗪有促排石作用,能明显提高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和镇痛药物需要.
- 林若飞王小燕吴卫真卓文利
- 关键词:输尿管下段结石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
- 丝裂霉素C诱导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诱导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43例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为两组:MMC诱导式BCG组22例(观察组),术后即刻行MMC膀胱单次灌注,第2周后开始定期行膀胱灌注BCG;单纯BCG组21例(对照组),TURBt术后第2周开始灌注BCG,并定期进行灌注治疗。两组均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随访。【结果]43例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3例分别于术后2,3,11个月复发,复发率14.3%(3/21),其余18例未见复发;观察组未见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MMC即刻单次膀胱灌注联合BCG定期膀胱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不明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徐延昭卓文利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 关键词:肿瘤复发丝裂霉素类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树突状细胞 (DC)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12例BTCC病例 (浅表性癌Ta 1期 5例 ,浸润性癌T2~ 4期 7例 ;高中分化癌G1~ 2 4例 ,低分化癌G3 8例 )和 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树突状细胞CD1a、CD80及CD86的表达 ,并分析CD1a、CD80及CD86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在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别 ,但在BTCC组织中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下调 ;②在BTCC中CD1a阳性DC的数量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 ,但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与BTCC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BTCC组织中DC的共刺激分子CD80。
- 卓文利靳风烁李黔生江军聂志林
- 关键词:膀胱肿瘤树突细胞
- 肾细胞癌组织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应用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podoplanin检测肾细胞癌(RCC)组织中淋巴管,用淋巴管密度(LVD)表示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RCC内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RCC和10例肾外伤致肾切除的正常肾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podoplanin的表达,计算VEGF-C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管密度值,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RCC组织内VEGF-C阳性表达率(71.1%)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10.0%),P<0.01,高中分化(70.6%)和低分化(72.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阳性率(81.3%)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65.5%),P<0.05。RCC组织内LVD(6.8±1.3)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1.2±0.3),P<0.01;VEGF-C阳性组LVD(7.6±1.5)显著高于VEGF-C阴性组(4.7±0.9),P<0.05,淋巴结阳性组LVD(8.3±1.4)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5.1±1.1),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是RC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VEGF-C参与RCC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
- 卓文利徐廷昭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 关键词:内皮淋巴管生物学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管生成
- 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brex对膀胱癌T24细胞株COX-2 mRNA和PGE_2表达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Celebrex对膀胱癌T24细胞株COX-2 mRNA和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brex与膀胱癌T24细胞株COX-2 mRNA和PGE2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果】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明显抑制膀胱癌T24细胞株PGE2的表达,但Celebrex无论在时间-效应或剂量-效应关系上均不影响人膀胱癌T24细胞株COX-2 mRNA的表达。【结论】Celebrex对COX-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COX-2酶及其主要代谢产物PGE2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 卓文利黄勇靳风烁李黔生陆晓哲王安喜
- 关键词:环加氧酶抑制药地诺前列酮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建立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为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
- 卓文利徐廷昭吴卫真杨顺良付云烽陈津谭建明
-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
- 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分析与防治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50例应用输尿管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中、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术中输尿管穿孔3例(1.20%),1例改行开放手术,2例经留置双J管保守治疗;术后肉眼血尿173例(69.2%),应用止血药物对症治疗1~2天后血尿消失;术后腰痛41例(16.4%),其中肾绞痛5例(2.0%),针对引起腰痛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感染9例(3.6%),经抗感染和拔除双J管等治疗后恢复;结石残留28例(占输尿管结石患者12.4%),予保留双J管行ESWL治疗后痊愈。结论:应用输尿管镜手术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较少见,且绝大多数行保守治疗可得到解决;熟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卓文利徐廷昭林文洪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 关键词:输尿管镜术并发症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卓文利李黔生靳风烁徐序广张军卫靳文生聂志林
- 关键词:肾移植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手术后并发症
- 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及瘢痕切除治疗后尿道狭窄
- 卓文利徐廷昭林文洪朱凌峰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GF-1表达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与IGF 1表达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采用RIA法研究 6 0只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组织IGF 1表达。临床组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 2 0例肾移植病人移植肾组织中IGF 1表达。结果 实验组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2 4h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 ,肾小球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IGF 1呈阳性表达 (0 0 5 1± 0 0 1)ng mg ,术后 7d达高峰 (0 11± 0 0 1)ng mg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肾组织学及IGF 1在 2周后恢复正常。临床组 :肾移植后 2 4hIGF 1呈阳性表达 ,AOD值为(0 31± 0 0 7) ,术后 7d达高峰 (0 5 0± 0 0 7) ,P <0 0 5 ,10~ 14d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术后发生CR3例 ,IGF 1升高达 (0 76± 0 0 7) ,P <0 0 5 ,而ATN6例中 ,IGF 1为 (0 5 6± 0 10 ) ,P <0 0 5。随着排斥控制 ,肾功能恢复IGF 1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会出现IGF 1表达。排斥反应时IGF表达明显高于ATN及正常肾组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非免疫因素与免疫因素损伤相互协同 ,共同促进移植肾功能损害。
- 李黔生靳风烁葛成国方玉华江军朱方强徐序广张勇聂志林卓文利靳文生罗军
- 关键词:免疫组化SP法排斥反应移植肾IG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