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震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动态随机一般...
  • 5篇货币
  • 4篇货币政策
  • 2篇央行
  • 2篇债务
  • 2篇政府债务
  • 2篇数字货币
  • 2篇私人
  • 2篇私人投资
  • 2篇经济增长
  • 2篇挤出效应
  • 2篇挤进效应
  • 2篇博弈
  • 1篇倒U型理论
  • 1篇动态随机一般...
  • 1篇新凯恩斯主义
  • 1篇信号传递
  • 1篇信号传递博弈
  • 1篇演化博弈
  • 1篇一般均衡模型

机构

  • 15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南昌大学
  • 4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国家统计局四...

作者

  • 15篇刘震
  • 6篇蒲成毅
  • 2篇史代敏
  • 1篇刘彤
  • 1篇朱文
  • 1篇闫磊
  • 1篇潘小军
  • 1篇牟雯波
  • 1篇牟雯波

传媒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西部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农村经济
  • 1篇现代财经(天...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商情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联储政策冲击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
2025年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中国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下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仅依靠单一货币政策无法缓解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总需求的抑制作用,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第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协调方式不能有效减轻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反而会放大宏观经济波动,触发“债务—通缩”陷阱;第三,金融支持财政扩张的政策协调方式,具有节约政策空间和平抑经济波动等政策效果。基于结构性减税视角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支持财政扩张搭配结构性减税会起到增进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同时,反事实模拟表明金融支持财政扩张的政策协调方式有效缓解了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生的负面冲击,保障经济发展企稳回升。据此提出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创新金融支持财政扩张方式,审慎对待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结合结构性减税推动经济增长等政策建议。
刘震张卫徐宝亮史代敏
关键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财政赤字货币化
政府债务、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被引量:13
2014年
构建一个包含三部门的DSGE模型,对政府债务扩张是否挤出私人投资以及是否有害于经济增长的问题进行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将财政政策工具细化为六项:政府消费支出、政府生产性投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对消费、劳动和资本征收的三种扭曲性比例税。研究发现:对政府债务膨胀是否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不应该笼统地看待,而在短期看来政府债务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来说是正向的。另外,和刺激消费需求相比,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政府投资相比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强,税收融资优于债务融资。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政府债务扩张对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对进行中的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震蒲成毅
关键词:政府债务私人投资经济增长挤出效应挤进效应
政府债务膨胀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辨析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政府债务扩张是否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进行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将财政政策工具细化为六项:政府消费支出、政府生产性投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对消费、劳动和资本征收的三种扭曲性比例税。研究发现:对政府债务膨胀是否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不应该笼统地看待,应该深入探究债务扩张的根源。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所以正确认识政府债务扩张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将会对进行中的财政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震潘小军蒲成毅
关键词:政府债务私人投资挤出效应挤进效应
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政策传导被引量:3
2024年
央行数字货币正在登上大国竞争的角逐场,为了适应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势必对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央行数字货币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了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发行不计付利息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一方面提升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约束能力,强化了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渠道对实体经济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商业银行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使得金融中介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从而降低贷款的融资溢价。基于政策效率、社会福利和经济波动三个角度的定量研究发现: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背景下,采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牺牲率相对其他制度安排更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会起到增进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中央银行需要适度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从而避免银行贷款过度扩张引发的经济波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刘震史代敏
关键词: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环境保护的激励悖论
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崛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暴露了企业污染肆无忌惮、政府环保监管乏力、受害者求告无门的现状。本文建立静态环境保护激励悖论的演化博弈模型,从数量角度分析有限理性下环境保护激励演化的稳定策略,提出惩罚环...
刘震蒲成毅
关键词:环境保护激励悖论演化博弈
文献传递
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风险共担视角的再检验被引量:3
2023年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保障,是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的关键举措。从风险共担的视角出发研究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2012年至2021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设计并应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银行风险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首先,由“风险共担效应”产生的正面效应会抑制由“道德风险效应”产生的负面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会降低银行风险;其次,双重差分法结果说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资本相对丰裕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再次,机制检验说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推动银行从优化股份结构、提高独立董事占比、扩大监事会规模和增强管理层激励等四个维度强化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和架构,促使“风险共担效应”发挥作用抵消了存款保险制度产生的道德风险等负面效应,使得银行风险显著降低。
刘震徐宝亮朱衡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银行风险承担
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1
2016年
本文利用2003年~2012年31个省市地区农业产业化相关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及西藏地区),通过构建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定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估计各省市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对农民增收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边际作用存在先递增后递减趋势。
闫磊刘震朱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主成分分析
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研究—基于中国宏观数据估计的DSGE模型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以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视角,针对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以2002年1季度到2013年4季度的宏观数据为基础,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一个生产函数中嵌入实际货币余额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边际数据密度的结果不仅证明将实际货币余额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的合理性,而且还说明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更偏向于"数量型"而非"价格型";采用何种货币政策规则依赖于货币当局对不同货币政策目标的偏好,因此"数量型"规则同"价格型"规则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在以稳定物价水平为货币政策主要目标的情况下,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的改革方向正确无疑。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对正在进行中的经济转型和政策制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震蒲成毅
关键词:最优货币政策规则TAYLOR规则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金融周期的测度与驱动因素分解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观测样本,采用贝叶斯估计的DSGE模型测度了中国的金融周期,并与经济周期和金融摩擦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又以DSGE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金融周期的驱动因素并评价了不同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中国的金融周期特征明显并且金融周期是经济周期的领先指标,而且金融周期和金融摩擦强度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驱动中国金融周期的主要因素为投资效率,房地产需求与货币供给。投资效率的降低会导致金融周期紧缩,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金融周期扩张。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会导致金融周期扩张,反之房地产需求的下降会导致金融周期的紧缩。
刘震牟雯波
关键词:金融周期经济周期金融摩擦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网购风险的博弈分析
2013年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购物模式。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零售商业形态。但是,风行的网购也潜藏着巨大的欺诈风险。目前文献多集中研究买家遭受卖家欺诈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而专门对卖家遭受风险损失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利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对买家夸大自己所购商品的损坏程度骗取卖家支付高额赔偿金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有效降低审核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减少卖家承担的风险损失.而且完善的信用评价、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品种丰富的电子商务保险等措施可有效地改善电子商务运行环境。
刘震蒲成毅
关键词:信号传递博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