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铁

作品数:43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计算机X线摄...
  • 11篇成像
  • 9篇磁共振
  • 8篇影像
  • 7篇影像学
  • 7篇影像质量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X线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积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畸形
  • 5篇肝体积
  • 5篇CR
  • 4篇照片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内耳
  • 4篇回顾性分析
  • 4篇耳畸形

机构

  • 37篇天津市第一中...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天津市黄河医...

作者

  • 41篇刘铁
  • 14篇祁吉
  • 12篇王宗成
  • 11篇魏世栋
  • 11篇沈文
  • 10篇龙淼淼
  • 7篇夏爽
  • 7篇李艳艳
  • 6篇李鹏
  • 5篇于文娟
  • 4篇牟玲
  • 4篇倪红艳
  • 4篇尹建忠
  • 3篇崔明慧
  • 3篇魏士栋
  • 3篇王健
  • 2篇季倩
  • 2篇庞丽华
  • 2篇雷新玮
  • 1篇吴胜勇

传媒

  • 10篇影像技术
  • 5篇现代医用影像...
  • 4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式性腺X线防护器
2005年
立式X线性腺防护器用于立式、坐式X线摄影、检查、治疗中防止对人体性腺的伤害,解决了传统的X线防护衣、裙沉重,防辐射剂量局限,穿戴不便,易交叉感染的问题。该成果已获国家专利,步入市场。
魏世栋王宗成刘铁祁吉
关键词:立式性腺
190例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质量问题的综合分析
2004年
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影像质量是当前数字影像系列中常规且重要的内容。本文对在190例胸片、腰椎、膝关节正侧位照片质控中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归纳、检测、对照,综合分析。
魏世栋王宗成刘铁祁吉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CR正侧位照片质量胸片影像质量
小儿孤立性肺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1999年
李云卿孙焱祁吉刘继生刘铁
关键词:肺疾病X线诊断儿童
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随机抽取50例颈椎正侧位CR照片。2.制定颈椎正侧位密度测试点。3.将常规摄影的颈椎影像经CR
刘铁魏世栋王宗成
关键词:后处理技术
文献传递
全脊柱及下肢全长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拼接摄影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全脊柱、全长骨的X线检查是测量人体负重生物力线、生理角度等重要的方法,它能够为髋关节、膝关节置换以及下肢、脊柱侧弯等畸形矫正患者术前术后检查、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的全脊柱及全长骨摄影功能弥补了传统X线检查无法进行全脊柱及下肢全长摄影的不足,现将我院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刘铁魏世栋王宗成
关键词:脊柱下肢诊断显像X线胶片X线影像增强
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颈椎正、侧位CR片,并经密度仪测得标准测试点的密度值,观察其是否分布在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结果:所测得的标准测试点的密度值均投影在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结论:经过CR系统处理的颈椎正、侧位片完全符合诊断要求,并可满足不同的临床诊断需求。
刘铁魏世栋王宗成
关键词:X线摄影颈椎
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板与体模间隙效应(Groedel法)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X线与被照体相互产生散射线,散射线因其特性会损害照片影像质量,增加被检者皮肤X线入射剂量,破坏生物细胞。对散射线必须进行制改。方法:在计算机X线摄影中增加体模与成像板的间隔,利用石蜡球,选择标定的曝光条件,测试出最佳的间距。结果:通过测试、研究、分析,证实间隔在20—30cm时,达到在高千伏摄影下,不使用滤线栅,控制散射线量,验证了照片质量。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板与体模间隔效应(Groedel法)对降低散射线、提高空间分辨力,减少照射剂量。在影像医学检查中意义大,且实用。
王宗成魏士栋刘铁祁吉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板体模散射线
80例计算机x线摄影(CR)照片影像质量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归纳并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中照片影像质量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CR照片影像质量和完善质控工作,为临床提供满足诊断需要的优质照片。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放射科自2006年1月年至2011年12月间日常质控工作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具有代表性的CR照片80张,包括头颅、胸部、腰椎、膝关节、腹部常见的五部位照片,并参照我市CR照片影像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画面整体布局存在问题的CR照片12例、影像质量存在问题的CR照片53例、照片显示存在问题的CR照片22例。结论:CR照片影像形成过程中包含的每个环节都必将成为最终CR照片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它不但是质控的要点所在,而且更是实际操作中不容忽视的细节,只有长期反复的去实践它并将质控工作渗透到每个环节中才能获得优质的照片。
刘铁魏世栋王宗成
关键词:X线摄影照片影像质量
计算机X线摄影头颅标准照片的测定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计算机X线摄影(CR)应用于头颅、制定标准以提供临床丰富诊断信息的照片。方法:选择三组不同曝光条件照射、制定标准测试点通过仪器对影像密度测试,并与普通屏—片进行对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CR头颅正侧位片的测定,总结出头颅数字影像的标准。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在医学影像领域中越加占主导地位,以某一部位、位置的照片质量标准作为基点,以照片质量标准检测条件作为原则,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数字影像质控体系。
王宗成魏世栋刘铁祁吉
关键词:头颅计算机X线摄影医学影像
采用体层摄影术和磁共振成像进行肝体积测量准确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采用体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进行肝体积影像学测量的准确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英文文摘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和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OVID、Sciencedirect、Ebsco、CNKI、万方、维普等),获得利用CT或MRI设备测量全肝体积的中英文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根据CT、MRI成像设备分组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基于统计分析软件R的循证医学软件包Meta对纳入文献提取信息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恰当的效应量合并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分别对纳入的CT和MRI研究进行加权合并及组间比较,合并效应量为影像学测量肝体积和实际肝体积的加权平均差,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性偏倚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7篇文献报道了37项研究,包括351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CT组(I^2=0%,Q=4.93,P=0.999 8)和MRI组(I^2=0%,Q=0.92,P=1)纳入研究均不具异质性。各组效应量合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CT和MRI组影像学测量肝体积和实际肝体积的加权均数差值分别为21.706 3 ml〔95%可信区间(95%CI)=-8.015 4~51.464 0 ml〕和20.951 8 ml(95%CI=-60.436 0~102.339 5 ml)。两组的影像学测量肝体积和实际肝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组:Z=1.429 7,P=0.152 8;MRI组:Z=0.504 6,P=0.613 9),两组的汇总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Q=0,P=1)。各组汇总结果稳定性好,敏感性分析中逐一排除纳入研究或改变效应量合并模型时,合并结果无明显变化,各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性偏倚,漏斗图各纳入研究对称分布,Deeks线性回归分析不存在显著性(CT组:t=-1.882 0,P=0.075 2;MRI组:t=0.001 5,P=0.998 9)。结论采用CT和MRI图像都可以进行准确的肝体积影像学测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利益的图像采集方法。
龙淼淼李艳艳牟玲于文娟刘铁沈文
关键词:肝体积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META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