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茉琳
- 作品数:28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梁启超的“新文体”与中国现代白话散文
- 2015年
- 梁启超的"新文体"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散文向现代散文过渡的重要桥梁,对中国现代白话散文的语言特色、思想内容、文体使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作家在继承梁启超"新文体"的基础上实现了语言与文体的双重超越。
- 刘茉琳
- 关键词:新文体现代散文
- 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
- 本文提出“白话文运作”的概念,界定晚清至“五四”之间的白话文发展,同时区别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作在规模上、影响上和价值上当然都远逊于运动,但却是运动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是不可忽视的一段重要的文学史,是考察晚...
- 刘茉琳
- 关键词:晚清语言变革
- 晚清民初教育变革与新文化运动之产生
- 2015年
- 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一个人的特质,包括知识、思想、见解、品格、行为、价值体系等等,“教育行为下”的这种“改变”特指往先进的、好的方向改变,比如知识有所积累,行为更加文明,品格更加高尚等等,其终极意义是发展人性进而发展社会,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就是修人道、顺天命的教育过程。所以,真正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学堂里知识性的教学,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更应该包括创造性的文化生活。
- 刘茉琳
- 关键词: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晚清民初教育行为知识性价值体系
- 《寒夜》和《儿子与情人》中母子关系的解读被引量:1
- 2010年
- 从《寒夜》和《儿子与情人》两部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母亲-儿子-情人关系、矛盾冲突以及解决方式等方面,可以发现两部小说在表现家庭伦理、情感问题上的不同。
- 刘茉琳
- 关键词:父亲形象《寒夜》《儿子与情人》
- 论叶维廉散文创作
- 2014年
- 叶维廉除了比较文学观、中国诗学论,以及中英文诗歌互译,诗歌创作外,其散文创作也是一个相当丰富、艺术生命力活跃的世界,可惜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照与整合式的理解,这实在是汉语文学创作成果以及研究成果的一种损失。其实叶维廉的散文与其作为离散身份特有的"放逐"、"愁渡"、"郁结"等心理属性紧密关联,其散文中诗文并置及诗性特征更是其文学艺术理念的具体表征,作为游记散文的文化属性也有待分析整理的空间,是打开叶维廉文化艺术审美观念的一扇窗口。
- 刘茉琳
- 关键词:诗性散文游记散文
- 等待的电影如此动人
- 2009年
- 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与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暖》都是优秀的抒情电影,其中的"等待"这一主题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闺怨"传统不谋而合,有着气质上的交融与默契;而三部电影都在改编小说的基础上利用了电影的影像手段,达到了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境界。
- 刘茉琳
- 关键词:闺怨情景交融
- 坚守“当代性”的书写品格——简评《中国当代文学60年》
- 2009年
-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永远年轻且充满魅力的学科方向,它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成长,其开放性的学科姿态为学者们带来了永不枯竭的研究动力。1962年,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此后,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就一次次迎来丰硕的收获;
- 刘茉琳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品格学科方向
- 被遗忘的时光——电影《情书》
- 2008年
- 电影《情书》是一部散文诗一般的电影,延伸的是日本电影中文艺片的唯美、纯洁的风格,那是一个关于生命与爱情体验的旅程,是一段无法忘记的回忆。影片情节似乎很简单,爱情似乎很美丽,生活似乎有点宿命,最终却还是眷恋着每一个人,让人在淡淡的忧郁中觉得那样的温暖,回味无穷。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个藤井树,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
- 刘茉琳
- 关键词:遗忘时光回忆
- 晚清民初精英阶层教育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 2015年
- 从民间到政府的教育变革是直接作用于教育事件本身的,而晚清民初的许多精英智识阶层对教育与文化的思考则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也好,政府也好,其教育变革最初的动力往往来自于精英阶层的讨论与意见,而晚清民初,现代传播在中国社会的生根发芽又使得精英阶层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惠及整个社会,其中如舆论界之骄子梁启超、国父孙中山、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他们的思想、言论、见解绝不仅仅在政策层面影响教育,更多的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整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极深影响,他们的言论影响甚至直接操控着教育的走向,教育的走向又反过来直接作用于社会文化的风气,并最终诞生了新文化一代风流。
- 刘茉琳
-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教育思想精英阶层晚清民初教育变革教育事件
- 民国女作家小说初探
- 2005年
- 民国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一批女作家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其中庐隐与石评梅小说的自叙传色彩浓重,第一人称、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比重大,是新文学以及现代女性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沈祖的历史小说女性意识强,构思独到;张兆和的白话小说风格纯美。她们的创作都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白话文学的成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 刘茉琳
- 关键词:女性作家石评梅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