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宝 作品数:70 被引量:622 H指数:17 供职机构: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艺术 更多>>
江苏省居民血吸虫病知信行调查 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和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非集体居住的16~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结果调查对象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95.98%,信念态度正确率为89.06%,行为判断正确率为77.43%,知、信、行正确率逐步下降且有显著差异(χ2=1 282.96,P<0.01);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0.98%,但行为判断正确率仅为53.81%(χ2=120.5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着学历的逐步提高,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也随之上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合格率是文盲的6.411倍(OR=6.411,95%CI:4.896~8.395)。渔船民行为判断正确合格率仅为农民的5.1%(OR=0.051,95%CI:0.029~0.091)。结论江苏省居民血防基本知识总知晓率达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目标要求,但行为正确水平较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区域等因素对居民血吸虫病防治健康行为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需要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 杭德荣 黄轶昕 刘耀宝 张旭 谢轶青 殷位刚 唐恺 张联恒 孙道宽关键词: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知信行 影响因素 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22 2020年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地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面临境外输入的新挑战。疟疾曾在我国广泛流行,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我国不仅阻断了疟疾本地传播,对每年3000例左右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控也卓有成效。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疟疾疫情形势及流行特征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的成功经验,探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为有效应对境外输入、巩固防控成果提供借鉴。 刘耀宝 曹俊关键词:疟疾 输入性病例 防控策略 一种检测和鉴别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和鉴别蚊媒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一对引物;2)提取媒介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基因组DNA;3)通过荧光定量PCR反应对蚊媒体内疟原虫基因组DNA进行扩增;4)将扩增产物熔解后得到... 高琪 刘耀宝 曹俊 周华云文献传递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Ⅴ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构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为其防控提供全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人员数据库,并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建立"1-3-7"工作模式、疟疾疫情周报制度及输入性疟疾患者同行人员协查制度。结果至2013年底,全省各级疾控中心掌握劳务输出公司405家,初步建立了江苏省劳务输出单位数据库;患者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缩短至3.07 d;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初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缩减至1.57 d;实验室确诊率提高到100%,与2009年实验室确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5);输入性恶性疟重症病例比例下降至3.15%,与2011年重症病例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16,P<0.05);2013年全省无疟疾死亡病例报告。结论江苏省初步构建了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对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的有效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伟明 周华云 刘耀宝 曹园园 曹俊 高琪关键词:恶性疟 输入性病例 防控体系 预警 中国消除疟疾的持续挑战:输入性疟疾 被引量:121 2018年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自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数持续下降。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出务工、经商、旅游以及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输入性疟疾疫情居高不下。输入性疟疾不仅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构成严重挑战。本文就我国当前输入性疟疾疫情形势及其防控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输入性疟疾防控的关键环节和措施进行探讨。 曹俊 刘耀宝 曹园园 朱国鼎 周水森关键词:消除疟疾 输入性疟疾 江苏省消除疟疾疫点分类及疫点分布图的制作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江苏省疟疾疫点进行分类并建立疫点分布图制作方法。方法收集2011—2018年江苏省疟疾病例疫情资料,根据病例的感染来源、感染虫种、感染季节以及传疟媒介种类综合判断疫点类型,采用KML文件格式转换器实现疫点的批量标记,利用Google Earth加载数据完成疫点分布图制作。结果2011—2018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463例,其中,间日疟119例、恶性疟1928例、三日疟80例、卵形疟316例、恶性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20例。2463例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13例、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9例、省内其他市输入病例2例、境外输入性病例2435例、输血感染病例4例。2463例疟疾病例经综合判断疫点分类为:已出现传播的疫点13个,为2011年报告的13例本地感染病例;具备传播可能的疫点56个,为5—10月份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无传播可能的疫点2394个,包括输入性恶性疟1928例、输入性卵形疟316例、输入性三日疟80例、输入性恶性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20例,以及非流行季节输入性间日疟50例。制作了基于Google Earth的江苏省2011—2018年疟疾疫点分布图。结论依托KML文件转换器实现了疟疾疫点分布图的批量制作,为省级消除疟疾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王伟明 曹园园 周华云 杨蒙蒙 朱国鼎 刘耀宝 曹俊关键词:消除疟疾 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4—2023年疟原虫种群遗传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5年 目的对疟原虫种群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4—2023年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中疟原虫种群遗传学领域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1和VOSviewer 1.6.18软件对发文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关键词等进行描述及评价,分析研究趋势及热点。结果2014—2023年疟原虫种群遗传学领域共纳入文献903篇,年发文量为59~111篇;美国(327篇)、英国(169篇)和中国(107篇)是发文量前3的国家;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该领域最为活跃的机构,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英国牛津大学(68篇)。研究对象主要为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关键词共形成抗药性等13个聚类;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既往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疟疾传播动力学、种群遗传结构等研究,涉及遗传多态性、自然选择、种群进化和关联性等;近年来,研究热点转向与疟疾防控相关的应用研究,涉及消除疟疾、抗药性、疫苗以及快速诊断等。从研究的技术手段上看,基于基因组数据的疟原虫种群遗传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论2014—2023年疟原虫种群遗传学领域研究发文量呈波动趋势,我国研究人员可重点关注疟原虫种群遗传学在病例监测、疟原虫抗药性、疫苗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并注重基因组数据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王银龙 张嘉尧 李飞 刘耀宝关键词:疟原虫 种群遗传学 疟疾生物样本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建立具有流行病学资料的疟疾生物样本库,实现疟疾样本管理信息化,为消除疟疾提供保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源。方法以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为依托,自2011年起持续收集江苏省内疟疾病例(包括本地和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收集入选患者的末梢血涂片、滤纸血、静脉血样本及分离培养虫株,并进行处理、分装和存储。应用样本库管理软件录入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样本入库,定期对样本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建立了疟疾生物样本库,实现从样本入库、保存,到出库的全程信息化管理。2011-2017年样本库共收集了江苏省报告疟疾病例中99.42%(2 223/2 236)的血涂片、92.58%(2 070/2 236)的滤纸血,94.50%(2 113/2 236)的静脉全血及2.06%(46/2 236)的恶性疟原虫培养株。依托样本库,对全省99.42%(2 223/2 236)的疟疾病例样本进行了镜检复核及82.74%(1 850/2 236)的病例样本进行了核酸检测复核。此外,还利用样本库开展了疟原虫抗药性监测、疟疾分子流行病学及疟疾诊断技术等相关研究。结论疟疾生物样本库的建立不仅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疟疾相关研究提供了资源。 唐建霞 徐岁 刘耀宝 曹园园 张梅花 顾亚萍 张超 周华云 朱国鼎 曹俊关键词:疟疾 生物样本库 信息化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Ⅳ 2013年江苏省消除疟疾关键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对2013年江苏省消除疟疾关键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推动消除疟疾阶段江苏省疟疾防控工作的进程。方法收集网络直报系统中江苏省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病例信息,收集寄生虫病专报系统中的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处置信息,对其中有关病例确诊、网络直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以及疫点调查与处置完成时间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江苏省网络直报疟疾病例341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除1例为输血感染外,其余均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全部疟疾病例均于发现后24 h内进行了网络直报,并于网络直报后3 d和7 d内分别开展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处置,执行率均达100%;所有病例中,网络直报后2 d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有334例,执行率为97.95%;网络直报后5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的有319例,执行率为93.55%。结论 2013年江苏省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执行率均达到了100%,全省连续2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消除疟疾工作初见成效。今后应加强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处置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王伟明 周华云 刘耀宝 曹园园 曹俊 高琪关键词:疟疾 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Ⅰ温度对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在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析温度对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人工饲血系统感染实验室饲养的中华按蚊,感染后分别在16±0.5、19±0.5、22±0.5、25±0.5、28±0.5、31±0.5℃条件下饲养。解剖中华按蚊的唾液腺,观察不同温度下间日疟原虫子孢子进入中华按蚊唾液腺的最早时间,计算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江苏省13个市月平均气温,计算中华按蚊理论年发育疟原虫代数。结果江苏省中华按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发育的起点温度平均为15.31℃,有效积温为109.81日度。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增殖的最适温度为25~28℃。江苏省中华按蚊理论年发育疟原虫代数南部比北部多1~3代。结论温度是影响疟原虫发育的重要因素,温度为25~28℃时,江苏省中华按蚊传播疟疾的机会增大。但在建立疟疾疫情预警系统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王伟明 周华云 刘耀宝 李菊林 朱国鼎 唐建霞 曹园园 顾亚萍关键词:疟疾 中华按蚊 间日疟原虫 温度 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