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山
- 作品数:6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正史中“建邺(建业)”应为“建康”举正
- 2005年
- 刘玉山
- 关键词:三国时期政治区划
- 20世纪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的社会学分析(一)——以“资源动员理论”为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社会学"资源动员理论"为观察保钓运动提供了非常好的视角。作为社会运动,就保钓运动的社会学概念,保钓运动资源如道义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保钓运动资源的配置和组织展开论述。
- 刘玉山
- 关键词:社会运动保钓运动资源动员
- 陈文帝祭“胡公”合情合理——与严耀中教授商榷
- 2006年
- 陈文帝祭“胡公”历来引起不少学界同仁的关注。事实上南朝陈政权的祖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胡公满,因而他的祭祀合情合理。而严耀中教授却认为这是陈朝御用文人煞费苦心地编造出这么一段陈出胡姓的家族史来,这就很值得商榷。
- 蔡胜刘玉山
-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留美学生的“保沙运动”被引量:1
- 2015年
- 20世纪70年代中期继保钓运动后,台湾留美学生又发起了"保沙运动",他们举行示威游行、举办讨论会、座谈会,编辑《保沙专刊》,努力发动群众,对群众进行宣传,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刘玉山
- 关键词:示威游行发动群众
- 197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保钓与统一运动之研究
- 钓鱼台列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世纪60年代末,美、日两国企图私相授受,将钓鱼台列屿与冲绳一起交予日本,这一侵犯中国领土的非法行径激起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与反对。以来自台湾为主的中国留美学生在上世纪70年代发...
- 刘玉山
- 关键词:留美学生保钓运动爱国主义
- 文献传递
- 试论197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的保钓运动被引量:2
- 2012年
- 197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期间留美学生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钓鱼台列屿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从保钓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现实意义对此一运动做了论述。
- 刘玉山
- 关键词:中国留美学生保钓运动
- 沈光文及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扎根与发展被引量:2
- 2012年
- 以沈光文为代表的早期寓居台湾以及明郑时期相继来台的避乱搢绅,他们对中华士族文化在台湾的扎根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就沈光文等人在台湾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 刘玉山
- 关键词:沈光文中华文化文学教育
-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日台和约》台湾澎湖法律地位的因应
- 2015年
- 台湾当局在1950~1952年围绕参加对日和会,就台湾澎湖法律地位这一缔约核心内容展开了因应,其策略为“主权自表,不予对抗,力博同情”,而对其他常规问题则采取“予以接受,通力合作”的策略。在整个因应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没有改变美国主导下的对日和约文本措辞,不能够坚持国家民族大义,终致留有遗患。
- 刘玉山
- 关键词:因应
- 刘裕的忠孝观念及其驭人策略试释
- 2006年
- 宋武帝刘裕出自布衣,早年以孝谨著称,这就使其对僚属是否具有忠孝观念格外看重,而这又构成了其驭人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或可说这也是与其自身所具有的忠孝观念是相暗合的。进而这也影响到刘裕“造宋”过程以及刘宋建立后的人事格局。
- 刘玉山刘伟航
- 关键词:忠孝观念
- 关于魏晋南北朝士族、庶族问题的再探讨
- 2011年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士族、庶族等词汇的区别和划分问题,由于说法或者语境的不同往往产生歧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辨析,可知严格意义上的士族就是指高门士族,其余所谓的"次等"与"低级"士族并不存在,不应视为士族。
- 刘玉山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士族庶族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