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军

作品数:37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小说
  • 16篇文体
  • 10篇章回小说
  • 8篇小说文体
  • 7篇叙事
  • 5篇文体形态
  • 4篇评点
  • 4篇文体研究
  • 4篇文学
  • 4篇民初
  • 4篇古代小说
  • 3篇代文
  • 3篇小说观
  • 3篇小说观念
  • 3篇小说评点
  • 3篇明代
  • 3篇近代小说
  • 2篇叙事功能
  • 2篇叙事模式
  • 2篇叙事体

机构

  • 2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7篇刘晓军
  • 2篇谭帆
  • 1篇区景松
  • 1篇欧志君

传媒

  • 5篇中国文学研究
  • 4篇文学遗产
  • 4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明清小说研究
  • 3篇学术研究
  • 3篇学术月刊
  • 2篇求是学刊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敦煌研究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新疆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竹坡论人物角色的叙事功能被引量:4
2008年
清代小说评点家张竹坡(1670-1698)的《金瓶梅》评点蕴涵着丰富的叙事理论,他对小说中各种角色的叙事功能有着独特的见解。张竹坡发现,在《金瓶梅》一书中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角色,每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既是叙述者着力表述的对象,同时也承担了不同的叙事功能,成为故事构成的基本因素。结合小说文本,他对小说中各种人物角色的叙事功能作了详尽的阐述。
刘晓军
关键词:张竹坡小说评点金瓶梅叙事功能
章回体例与连载方式:论清末民初章回小说文体的变革被引量:2
2011年
清末民初报刊业的发达推动了章回小说文体的变革。随撰随刊的连载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创作与传播模式,在写作时间与版面篇幅的双重桎梏下,小说在文本结构与文体形态上做出了较大调整;在新闻意识与商业行为的双重刺激下,小说出现了明显的叙述分层,而叙述主体的作者意识也得到了空前强化。
刘晓军
关键词:章回小说文本结构文体形态文体变革
在小说与史传之间——论明代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被引量:5
2008年
明代历史演义有着独特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总体上的大历史观与具体叙述中的编年体操作以及叙述声音的史官化。"按鉴演义"的编创方式决定了历史演义"本诸《左》、《史》,旁及诸书"的题材来源与"补经史之所未赅"的创作目的,各种因素综合形成了明代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
刘晓军
关键词: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叙事模式
“稗史”考被引量:7
2008年
"稗史"最初是个史学概念,指不同于正史、记录闾巷旧闻的史籍类型,其内容、体例与地位等与早期的"小说"类似,人们以"稗史"指称"小说",遂成文学概念。从史学概念到文学概念的转变,反映了一种"以小说为正史之余"的小说观念。
刘晓军
关键词:稗史稗官小说小说观念
“四大奇书”与章回小说文体的形成被引量:2
2010年
"四大奇书"的出现反映了章回小说文体从发生走向定型的全部过程。首先,"四大奇书"在文本上经历了从词话本到文人改定本的渐变,在创作上经历了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创"的转型,这个过程可视为章回小说文体产生过程的缩影;其次,"四大奇书"分属不同题材,以不同的叙说方式开创了章回小说四大类型的叙事模式,体现在题材内容的类型化与文体形态的定型化两个方面;复次,"四大奇书"确立了章回小说的评价体系,成为检验后世章回小说艺术水准的标杆,并造成续书与仿作层出不穷。此外,"四大奇书"提升了古代小说的文体地位,改变了人们的小说观念,在从"君子弗为"的"小道"上升到"文学之最上乘"的"说部"的过程中,"四大奇书"起了关键作用。
刘晓军
关键词:四大奇书章回小说文体演变文体形态
中国小说文体的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被引量:5
2019年
经过晚清"小说界革命"与民初"文学革命"的双重变革,中国小说文体完成了古今交替与中西交融的演变,呈现出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两种不同的文体观念。20世纪以来的小说史书写大多无视小说文体的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以现代小说观念去评判古代小说传统,对小说发展缺乏了解之同情,导致小说研究的自我殖民化。小说文体研究应当回归本土语境,回到历史现场。既接纳现代的小说观念,也承认古代的小说传统,主张动态发展的研究视野与包融宏通的研究格局。
刘晓军
关键词:小说文体
小说文体之争的一段公案——“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综论被引量:5
2018年
"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既是指《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两部具体作品的叙述风格,前者以"作文之法"作小说而后者以"著书之理"作小说;又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两种叙事方式,传奇体追求随意妆点、增饰虚构,笔记体讲究言出有据、据事实录。纪昀因袭了传统的叙事观念,以笔记体小说为正统;今人受西方小说观念影响,视传奇体小说为典范。纪昀对《聊斋志异》的质疑与后人对纪昀小说观念的批判,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小说文体的发展态势以及小说观念的演变状况。
刘晓军
关键词:笔记体传奇体
论古代小说图像研究的三个层面
2017年
小说图像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与小说艺术、小说版本、小说文体等研究共同构成古代小说研究的价值内涵。展望未来的研究图景,我们应该厘清三个层面的关系:在本体层面,取"旧传统小说"与"新概念图像"之交集,重新界定研究对象,回归历史语境与本土立场理解"小说","图像"则涵盖纸质图像、器物图像与影视图像;在内涵层面,分"小说图像"与"图像小说"之体系,贯通文学、艺术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既研究小说中的图像,也研究图像化的小说;在学理层面,辨"书画同源"与"图说互著"之义理,理性认识小说与图像之关系,一方面承认文字与图画的符号性使小说图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坚持小说对图像的主导作用与决定性地位。
刘晓军
关键词:书画同源
时空、情节与角色:论明代神魔小说的叙事模式被引量:1
2010年
明代神魔小说中存在着历史时间与神话时间并存的二元时间形态以及天上、人间与地下相通的三维空间形式,这种时空设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小说带来空灵与流动之美;而小说故事情节的类型化与人物角色的功能化特征,又容易给人千篇一律、陈陈相因的印象。
刘晓军
关键词:情节角色神魔小说叙事模式
近代中学国文教育与现代小说观念的形成被引量:1
2022年
考察近代西学东渐的传播路径,学校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教育宗旨的确立、课程标准的设置、教科书的编纂,乃至课程练习与考试等环节,都将影响学生文学观念的形成。中学国文教育在最基本、最庞大的学生层面树立了国人的新文学观念,文学成为表现人类情感与想象、反映社会现实与表达人生理想的艺术,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体叙事文学。国文教科书选录课文时有意偏重代表现代小说观念的翻译小说、自创小说和小说理论,给学生营造了接触、亲近现代小说的文本空间。经过小说作品的讲解、小说理论的阐释以及创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从思想上接纳了现代小说,并以小说习作的方式进行文体实践,最终形成现代小说观念。
刘晓军
关键词:国文教育现代文学小说观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