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

作品数:69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法治
  • 11篇司法
  • 10篇法律
  • 6篇社会稳定
  • 5篇信访
  • 5篇法院
  • 4篇法权
  • 4篇法治化
  • 4篇法治建设
  • 3篇灾害
  • 3篇灾害应急
  • 3篇正义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要矛盾
  • 3篇群体性
  • 3篇群体性事件
  • 3篇法治发展
  • 2篇信访制度
  • 2篇行政
  • 2篇营商环境

机构

  • 66篇河南省社会科...

作者

  • 66篇刘旭
  • 2篇徐喜林
  • 2篇翟国玉
  • 1篇马建新
  • 1篇徐栋
  • 1篇闫芳
  • 1篇万银峰
  • 1篇焦锦淼
  • 1篇栗阳

传媒

  • 4篇河北青年管理...
  • 4篇广西社会主义...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2篇党政干部论坛
  • 2篇甘肃理论学刊
  • 2篇中共天津市委...
  • 2篇前沿
  • 2篇贵州警官职业...
  • 2篇特区实践与理...
  • 2篇信访与社会矛...
  • 1篇党政论坛
  • 1篇理论观察
  • 1篇新东方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法院营商环境治理实践回顾与改革展望
2021年
近年来,我国法院主动融入营商环境治理并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依靠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提供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我国法院在裁判质效、诉讼服务、司法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也得到重视。当前,应通过营商环境评价推动进一步改革法院体制机制,围绕法院核心指标的改进、难点指标的纾困以及短板指标的弥补,着力在强化诉讼时耗及成本控制、优化司法运行绩效管理、改进制度设计和程序衔接等方面下工夫,不断提升法院营商环境治理实践效能。
刘旭
量与质的充分供给:新时代法治发展对策研究
2020年
量与质的充分供给是解决新时代法治发展不充分这一深层次矛盾的根本举措。新时代法治增量供给要适应于人民法治需要的增长情况和结构性变化情况,尤其是要与人民在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治需要相匹配,开展适应性增量供给、前瞻性增量供给和结构性增量供给。增质供给是新时代法治发展的重心所在,是法治供给侧改革的努力方向。法治增质供给要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法治供给向集约型、质量型的阶段性转型,确立供给结构多元互补和竞争提质的发展方针,同时,要注重供给参与者治理素质及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法治供给质量的提升打造长效机制。
刘旭
关键词:法治发展
我国法院扁平化改革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
2021年
我国对扁平化理念及做法的引入,是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的结果。扁平化所倡导的削减管理层级、整合管理流程、职权配置下移等主张,有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及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裁判权。未来,司法领域扁平化推进,要围绕精准把握公众司法需求、贴近司法裁判及管理实际、不断提升司法工作效率三大方面,以公众司法需求为导向,完善司法诉讼服务和信息公开制度,着力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司法受案情况、司法队伍状况相适应的法院组织体系,通过进一步改进司法权力设计、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等措施,加大扁平化在司法深层次领域的应用。
刘旭
关键词:司法权配置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徐喜林米剑峰徐栋万里光侯玉林徐巍翟国玉马建新刘旭郭佑安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基础理论体系是关于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理论基础、基本涵义、主要构成、价值取向等基础问题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只研究反腐倡廉本质规律、基本原理、基础问题,是管长远、长期发挥指导作用的理论,是对反腐倡廉普遍适...
关键词:
关键词:廉政建设
纠纷解决之法治路径的思考和探索被引量:1
2013年
良性的纠纷解决的法律环境存在于内生秩序与外在制度规制之间的互相支持、协调一致。这种自治与调控监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表现为预防性的法治举措深入到纠纷的源头,以法律为主要形式的制度供给丰裕有效,纠纷当事人双方的应有权益得以救济和保障,司法作为最后一道解纷防线的地位得到巩固,并最终形成多种解纷方式相互衔接、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协同增效、多元共治的解纷格局。
刘旭
关键词:纠纷解决法治路径多元共治
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应急的法律对策研究
害应急法治中,建设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弥足重要,尤其是社会组织主体的扶持与培育,是推进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在社会风险持续加大,变动风险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反...
刘旭
关键词:社会组织法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中国共产党人民法治理念及其法权设计的形成
2022年
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性质上由阶级间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建设理论,并在实践中确立人民主权及人民法治的根本制度。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法治的实践追求及其法权设计,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开展反帝反封建法权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人民概念的引入及其法权设计的萌发,到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民主及人民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与定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国家建设内在矛盾运行机理的探索和把握。尽管经历了主要矛盾认知及国家建设实践上的挫折,但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法治理念与实践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主法治开辟了道路,为此后民主法治改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刘旭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社会自身由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功能子系统所构成,每个组成系统都对社会整体的运转提供支撑,由此实现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基本生存资源的保障,发展资源的公平分配,社会矛盾的解决程度,以及文化观念的兼容状态,共同形成了现代社...
刘旭
关键词:社会稳定
文献传递
社会组织参与灾害应急的法律对策研究
在灾害应急法治中,建设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弥足重要,尤其是社会组织主体的扶持与培育,是推进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在社会风险持续加大,变动风险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监测预警、应...
刘旭
关键词:社会组织灾害应急法律
信访法治化进路研究——以信访的司法分流为视角被引量:21
2013年
我国信访制度的设计旨在倾听公众呼声、纠偏制度执行,然而,实践中民众偏好信访以及"信访不信法"心理的普遍存在,由此折射出信访体制与法治的紧张关系。推动信访法治化进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行信访体系政治参与、利益疏通的功能,加强信访制度化建设和执行效力;另一方面要从司法分流的角度处理信访问题,坚持并遵循保障诉权、维护司法终局的法治原则,搭建信访与各类司法资源之间的桥梁,改革并创新信访受理、权利保障的司法机制,强化法院系统内部的信访处理功能,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信访终结机制。
刘旭
关键词:信访法治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