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捷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智能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被引量:19
- 2024年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跃升和质变的基本力量。社会生产力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创新,而且深受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意志的影响。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融进程深刻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从经济视角看,新科技革命驱动的产业变革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性技术,人工智能带来产业变革的同时,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作为新兴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带来持续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且能够催生颠覆性和前沿技术创新,培育和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变革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实施全面智能化发展战略,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撑。
- 刘刚刘刚刘捷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场景创新驱动的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通用目的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进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智能制造成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文以186个应用场景创新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的场景创新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场景创新的产业化应用与商业化竞争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更新与迭代,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 刘捷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自动驾驶伦理风险认知偏差及其消除机制
- 2025年
- 在算法参与和替代人类驾驶活动的过程中,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可能会与现有社会秩序和价值观产生冲突,引发包括行车安全、数据保护、算法歧视和就业替代在内的伦理风险。因对技术成熟度的不同理解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可能出现伦理风险认知偏差,并表现出不同的技术包容度和接受度,进而通过影响产业政策取向延迟自动驾驶产业化进程。基于社会实验调查发现,我国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具有较高的宽容度和接受度,这为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访群体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类群体对不同类型自动驾驶伦理风险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是否拥有自动驾驶乘坐体验是影响社会公众伦理风险认知的关键因素。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需要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更大范围的示范运营,消除公众对自动驾驶伦理风险的认知偏差,实现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协同演进,这是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 刘刚郑凤阳刘捷
- 关键词:自动驾驶伦理风险
- 本地要素和创新生态的开放性与后发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成渝都市圈为例
- 2023年
- 数据、算法、算力、应用场景和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工智能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起源于创新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后发国家和地区而言,拥有创新资源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具备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本条件。在初始阶段,基于本地要素的创新创业活动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培育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本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要素相互结合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加速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加快优势产业智能化进程、引进外部创新资源和推动本地企业积极参与外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是后发国家和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刘刚余山刘捷
- 关键词:创新生态科技创新中心
- 以脂质体纳米颗粒为载体的miR-100及miR-145在4T1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 microRNA(miRNA)可以通过和目的基因mRNA的3’UTR端不完全互补结合而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miR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及粘附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文献报道miR-100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我...
- 刘捷
- 关键词:乳腺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