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梗死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导丝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心包
  • 1篇心包积液
  • 1篇心包引流

机构

  • 7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广军
  • 2篇邓俊萍
  • 2篇王益民
  • 2篇张小良
  • 1篇何冀芳
  • 1篇廉玉蓉
  • 1篇冷文俊
  • 1篇张大鹏
  • 1篇倪祝华
  • 1篇王红石
  • 1篇杨风雨
  • 1篇李惟铭
  • 1篇杨新春
  • 1篇王乐丰
  • 1篇迟永辉
  • 1篇夏昆
  • 1篇徐立
  • 1篇杨丽芳
  • 1篇陈秀琴
  • 1篇刘宇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四川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时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和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成功跨越痉挛段33例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通路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跨越痉挛段血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晋城心脑血管病医院、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烟台海港医院经桡动脉路径PCI伴有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成功越过痉挛段的33例冠心病患者(A组),并与同期其他术者用常规方法处理痉挛的3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以了解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组患者痉挛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肱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桡动脉高。A组指引导管通过率显著高于B组[33例(100.0%)比15例(39.5%),P=0.000];对于指引导管成功通过痉挛段的两组患者,A组较B组所需时间更短(P=0.000),A、B组指引导管通过时间≤5 min的患者分别为30例(90.9%)和2例(13.3%),5~15 min的患者分别为3例(9.1%)和7例(46.7%),〉15 min的患者分别为0和6例(40.0%)。A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较B组降低[(2例(6.1%)比7例(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经桡动脉路径PCI血管痉挛应用PCI导丝和球囊辅助可非常安全有效地使指引导管跨越痉挛和(或)夹层段,较应用抗痉挛药物这一常规方法更为安全可行。
倪祝华王乐丰杨新春王红石徐立李惟铭夏昆刘宇何冀芳迟永辉张大鹏邓俊萍王益民刘广军张小良赵建红张继强刘佳胜祁树莹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口服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59.62%,总有效率为96.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0、9.82,均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LVEDD、LVESD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51.89±7.06)mm、(41.39±6.85)mm、(60.71±7.43)mm、(51.02±7.95)mm],而 LVEF[(52.31±9.02)%、(41.64±7.73)%]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 =4.92、5.10、5.45、2.87、2.98、3.03,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LVEDD 为(51.89±7.06)mm,LVESD 为(41.39±6.85)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LVEF 为(52.31±9.02)%,显著高于对照组(t =3.02、2.98、2.97,均 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可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杨丽芳刘广军陈秀琴
关键词:卡维地洛螺内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20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溶栓治疗均选用阿替普酶,之后试验组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对照组予普通肝素静脉滴注,24h后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次/d,观察两组间在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试验组予对照组间在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中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死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刘广军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阿替普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心尖部持续性心包引流常见合并症5例分析
2011年
对各种疾病引发的中量到大量心包积液进行导管持续引流,改善临床心包填塞及心功能不全是积极有效的。心尖部穿刺引流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治疗方法。心包穿刺部位放置引流管有不同的部位,心包穿刺部位不同,放置引流管型号不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也就不同。
刘广军
关键词:心尖部心包引流合并症持续性大量心包积液穿刺部位
川芎素治疗冠心病40例临床观察
2003年
刘广军
关键词:川芎素内皮素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和远期预后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96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的不同,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是从发病到开始介入治疗的时间在6 h以内,共32例;第二组是从发病到开始介入治疗的时间为6-12 h,共32例;第三组是不满足直接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选择择期介入治疗(7-10 d)者,共32例。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左心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以及6个月以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频率等,探究分析三组不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发现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满足统计学的意义(P〉0.05)。6个月以内三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频率及其左心功能有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有明显影响,开始介入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抑制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邓俊萍杨风雨廉玉蓉张小良刘广军王益民冷文俊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预后影响
扩张型心肌病56例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好转出院47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病程4d~21d,平均10.5d。结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
刘广军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