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燕
- 作品数:100 被引量:573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农田生态种养工程设计与实践
- 农田生态种养工程是以农田为平台,农作物与水产、家禽进行立体生产的工程。粮油产业持续发展、水产与家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农田种养工程。我国稻农创造的稻鱼共生、稻鱼鸭共生分别于2005年、2011年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
- 黄璜傅志强刘小燕陈灿黄兴国王华戴振炎余政军廖晓兰张亚龙攀徐莹
- 关键词:生态种养
- 文献传递
- 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7
- 2011年
- 近年来,陆续在湖南柘溪水库、五强溪水库、凤滩水库等地的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中发生严重的败血症,并导致叉尾鮰的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鳍基及肌肉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腹腔内有积水,解剖病鱼可见其肝、脾、肾肿大,肠道积水、充气,肠壁充血发炎.从病鱼的肠壁、肝、脾、胃等器官内分离到3株致病性强的菌株(FB1,FB2,FB3),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FB1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通过对3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试验,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做进一步鉴定,发现FB1的16S rDNA序列与Aeromonas hydrophila16S rDNA的同源性最高,由此确定FB1为嗜水气单胞菌.而FB2,FB3的鉴定结果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 戴振炎刘小燕陈冬香余建波李权生钟蕾潘望城
-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
- 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技术被引量:5
- 2017年
-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ünther),属鲤科,(鱼丹)亚科,马口鱼属,俗名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是东亚广泛分布的一种凶猛的小型鲤科鱼类,在中国南北各大水系、水库、溪流皆有分布。目前,在南方山区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马口鱼养殖业,马口鱼成为山区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 张胜金戈文志安段鹏翔刘小燕
- 关键词:马口鱼鲤科鱼类过度捕捞人工繁育技术亲鱼亚科
- 一种稻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作方法,其包括:1)前茬作物秸秆处理;2)开挖田沟与水分管理;3)防逃设施构建;4)基施底肥;5)早稻播种与田间管理;6)投放鱼、蚯蚓、鸡、鸭、鹅种苗与养殖;7)早稻收割与晚稻播种;8)晚稻田间管理;9...
- 黄璜廖晓兰梁玉刚黄尧傅志强陈灿刘小燕黄兴国戴振炎余政军龚向胜郑华斌王华李静怡王忍伍佳周晶隆斌庆
- 文献传递
-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变化规律被引量:46
- 2004年
-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为稻 -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在中稻、晚稻田进行了稻田养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稻田每 6 6 6 .7m2 放养体重 15 0 g左右鸭子 15~ 2 0只 ,能使纹枯病病蔸率减少5 6 .0 % ,病株率减少 5 7.74 % ,同时比用井岗霉素防治的小区病蔸率下降 9.0 % ,病株率下降 15 .2 5 % ,病情指数比空白对照下降2 6 .4 6 ,比施用井岗霉素的施药区减少 0 .95 ;防治效果显著 。
-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刘大志谭泗桥苏伟
- 关键词:稻鸭共生水稻纹枯病
-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3年
-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体污染、由水体污染导致的水生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已成为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基于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调控水质、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病害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文章从生物絮团技术的原理、主要优点、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当前的养殖模式变革、提质转型增效提供参考。
- 陈睿陈晓颖刘智明文遥王进强李叶海刘小燕李军华
- 关键词:碳氮比水产养殖脱氮
- 渔用细菌菌蜕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细菌菌蜕是通过向宿主菌引入外源性裂解基因,并调控其表达而形成的无细胞浆和繁殖能力的细菌空壳,是一种新型疫苗的研制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药物和活性物质的递送系统。1985年Lubit Z等人对率先使用大肠杆菌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E基因制备大肠杆菌菌蜕,此后,细菌菌蜕的工艺在哺乳动物、鱼类等的致病菌疫苗研究中得到了大量运用。
- 王荣华谭情刘佩张胜金戈刘小燕
- 关键词:细菌疫苗渔用大肠杆菌繁殖能力
- 小江回水区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调查小江下游回水区鱼类资源,探讨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后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小江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在小江下游渠口、养鹿、高阳和黄石设置4个采样江段,1个位于水库变动回水区,3个位于水库常年回水区。基于2013年和2019年5-7月及10-11月开展的鱼类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分析方法量化分析小江回水区江段非生物因子时空变动与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动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年和2019年共在小江回水区江段采集到鱼类74种,隶属于7目15科56属,其中优势种鱼类1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7种,外来鱼类5种;小江常年回水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9年发生了明显改变,而变动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和2019年间无明显差异;小江常年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动特征,而在2019年季节性变动特征不明显;变动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和2019年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动;总磷含量、磷酸盐含量、水温和流速显著影响小江回水区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格局,其中磷酸盐含量和水温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尽量维持小江变动回水区的自然生境特征、采取措施控制小江常年回水区外来物种的数量以及严格控制外源营养物的输入,对于保护小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郑梦婷杨志胡莲金瑶朱其广邹曦乔晔刘小燕唐会元
-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小江
- 杂交鲟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 2025年
- 为探明湖南省资兴市地区杂交鲟患烂身病的病原,从患病鲟鱼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ABSW–1,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 DNA序列分析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回归感染和药敏试验等。结果表明:患烂身病的鲟鱼体表出现白色溃烂,肾脏出现白点,肾脏细胞间隙扩大,肾小球明显萎缩,部分肾小管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受损,其结构发生萎缩;经鉴定,分离出的优势菌ABSW–1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具有单极生鞭毛。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MK990549.1)高度相关且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菌株ABSW–1与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的生理生化反应基本一致;菌株ABSW–1携带了act、hly、aer、ompa、aha和alt共6种毒力基因;在水温为(24±1)℃时,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死亡率显著增加;菌株ABSW–1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吩、青霉素表现出耐药性,但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氯霉素高度敏感。综上可知,菌株ABSW–1为杂交鲟烂身病的致病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可引发杂交鲟多个器官的病变。
- 张秋实邓新兰刘智明丁戈野李烟亮冯兴浪李秋云陈光荣刘小燕李军华
- 关键词:杂交鲟维氏气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 稻—金鱼共栖生态系统的水质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稻田养金鱼能显著提高稻田溶氧水平,其日变化规律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在14-16时达到最高值,凌晨5时左右稻田溶氧值达到最低值;水中NH4+ 浓度较对照组要高;S2-的浓度两者均在18点时最低, 凌晨4点时时最高,但稻一金鱼处理组比对照组S2-浓度稍低;pH值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在14:00左右pH 值最高,在凌晨06:00最低,稻一金鱼处理组pH值比对照组稍为降低。
- 王冬武刘小燕戴振炎谭愈
- 关键词:稻田养鱼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