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勍
- 作品数:24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6~15岁儿童泪膜稳定性调查分析
- 2011年
- 目的调查分析6~15岁儿童泪膜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永川地区300例6~15岁儿童(600眼),其中男152例(304眼),女148例(296眼)。定点暗室,定人操作,将0.25%荧光素钠溶液滴入下结膜囊内,在裂隙灯显微镜9 mm钴兰光束下观察,用电子秒表同步记录出现第一个黑斑或黑线的时间。结果在温度为(18.5±2.5)℃、湿度为(55.5±12.5)%条件下,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 up time,TBUT)为(16.92±8.96)s;TBUT在左、右眼及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年龄增加泪膜稳定性有下降趋势(左眼r=-0.12,P<0.05;右眼r=-0.14,P<0.05)。结论 6~15儿童泪膜破裂时间较成人长,泪膜稳定性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
- 刘勍皮练鸿肖军胡康方静陈琳柯宁
- 关键词:儿童泪膜泪膜破裂时间
- 克莫司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55例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为治疗组患者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症状评分及体征评分。结果:用药后1周,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低于其用药前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P<0.05)。用药后2周,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低于其用药后1周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P<0.05)。用药后1周和用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相比,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可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 向勤皮练鸿刘勍方静高煦
- 关键词: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
-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幼儿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额肌瓣悬吊术矫正 1~ 3岁幼儿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重睑成形术原则设计重睑线 ,在眉弓下缘眶上切迹外侧 0 .5cm作长 1.0~ 1.5cm之辅助切口。在眶上缘额肌附着处制一宽约 2 .0~ 2 .5cm的似扇形额肌瓣 ,固定在睑板上。结果 治疗 2 0例 (30眼 ) ,除 1例 (1眼 )轻度欠矫外 ,余 2 9眼均取得满意效果 ,双重睑形成自然美观 ,无畸形。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单 ,效果满意 ,对额肌损伤小 ,似扇形额肌瓣更接近提上睑肌走向 。
- 皮练鸿向代理胡康肖军刘勍
- 关键词:上睑下垂额肌瓣幼儿
-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小儿眼科教学中的探索
- 2025年
- 小儿眼科学的内容繁多且复杂,需要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新常态,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文章分析了现有教学困境和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探讨了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小儿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估方法。该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持续改进教学环节。这一模式对于提高医学生对小儿眼科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 陈琳王阳汤小娇李欣刘勍
- 关键词:小儿眼科眼科教学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评价
- 浅谈如何提高儿童眼科临床教学质量被引量:1
- 2014年
- 临床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将书本中理论知识运用到医学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医学学生走向医师的必经之路。但是从目前我国开展的临床实习教学来看,还存在着学生积极性不高与临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就如何提高儿童眼科临床教学质量发表了自身的看法。
- 方静刘勍
- 关键词:儿童眼科临床教学
- CHD7基因c.5122C>T无义突变致患儿CHARGE综合征的免疫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1例罕见CHA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与免疫特征,总结中国患者人群基因型与表型,探索免疫致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CHA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深度测序、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qPCR)等方法进行基因分析和免疫特征分析,并对中国患者人群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先证者为1名早产女婴,主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气道发育不良、听力障碍与双眼脉络膜缺损。全外显子测序发现CHD7基因自发杂合无义突变c.5122C>T(p.Gln1708Ter),根据ACMG评级为致病性变异。免疫研究发现:患儿胸腺输出T细胞功能受损;CD8+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显著改变、凋亡增加,且CD8+T细胞活化和产生关键IFN-γ效应细胞因子障碍;患儿外周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无显著异常。结论CHARG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由CHD7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缺陷、心脏疾病、后鼻道闭锁/唇腭裂、生长发育迟缓、性腺发育不全、耳部畸形。通过本例CHD7机制研究初步发现CHARGE综合征患者免疫细胞发育、凋亡、效应功能均存在异常。
- 李晨霖陈欣刘勍陈然何文丽童琳李玉琳潘征夏安云飞赵录
- 关键词:免疫特征
- 1432名儿童眼动参数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
- 柯宁皮练鸿陈琳刘勍方静胡康肖军叶维江
- BOPPPS模型在眼科双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2024年
- 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医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我院系在儿科专业本科眼科理论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前期由于教材、师生语言能力、教学课时时间、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积极性低,双语教学效果低于预期。BOPPPS教学模式包含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六环节,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特点,与传统模式比较,优势在于有效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通过分析眼科双语教学中运用BOPPPS 教学模式的优势,发现该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对相关英语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主动参与英语专业术语的应用,提高了眼科双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 陈琳陈琳
- 关键词:眼科学双语本科教学
- 1953例儿童环戊通与托吡卡胺眼液散瞳验光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分析1%环戊通眼液与0.5%托吡卡胺眼液在 1953例6~15岁儿童睫状肌麻痹性视网膜检影时的作用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先后进行0.5%托吡卡胺眼液散瞳检影和1%环戊通眼液散瞳检影,两次检影间隔时间为7天。散
- 皮练鸿阴正勤刘勍陈琳方静熊燕石慧李各芳陈智华
- 关键词:托吡卡胺散瞳验光
- 文献传递
- 6—15岁儿童泪膜稳定性调查分析
- 目的:调查分析6—15岁儿童泪膜稳定性。方法:对300例 6—15岁儿童(600只眼)定点暗室,定人操作,将0.25% 荧光素钠溶液50μml 滴入下结膜囊内,在裂隙灯显微镜 9mm 钴兰光束下观察,用电子秒表同步记录出...
- 刘勍皮练鸿陈琳方静肖军胡康赵敏
- 关键词:泪膜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