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
- 作品数:40 被引量:45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5年
- 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连续监测,是研究全球和区域碳循环过程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评估各地减排措施成效的基础工作。对目前国内外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归纳,展望了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工作和方法标准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 汪巍刘冰李健军
- 关键词: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方法
- 中欧环境空气臭氧评价对比与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欧盟臭氧(O_(3))监测与评价起步相对较早。对比中国和欧盟O_(3)例行评价,欧盟在O_(3)标准限值、保护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时间尺度、参评点位类型的设定和选取,以及O_(3)浓度与前体物排放量的关联性分析等方面,均对中国O_(3)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2017—2020年石家庄市8个国控站点O_(3)观测数据为分析案例,采用欧盟常用的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MDA8)第4高值,以及O_(3)暴露指标SOMO_(3)5和AOT40等3项评价指标,开展了尝试性评价应用和浓度对比。对照欧盟O_(3)评价指标应用经验,未来可考虑从兼顾两类功能区、丰富评价指标、扩展参评点位类型、纳入暴露影响评估、关联前体物排放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空气O_(3)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其对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支撑作用。
- 王晓彦解淑艳汪巍张良朱媛媛刘冰王帅
- 关键词:臭氧欧盟
-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PM2.5叠加沙尘重污染过程特征及预报效果分析被引量:27
- 2020年
- 选取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一次大范围、长时间且PM2.5叠加两次沙尘传输的复合型重度污染过程开展特征研究,分析了首要污染物PM2.5和PM10浓度的发展演变,以及污染气象影响因素;结合激光雷达地基和车载走航监测结果,以及HYSPLIT后向轨迹结果,讨论了区域污染传输的情况;并对重污染期间NAQPMS、CMAQ和CAMx这3个空气质量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PM2.5叠加两次沙尘传输导致区域中南部多数城市达到重至严重污染水平,张家口、北京、石家庄、邯郸和郑州PM10小时峰值分别为1589、864、794、738和766μg·m^-3,PM2.5小时峰值浓度分别为239、319、387、321和380μg·m^-3.地面弱气压场、高湿、逆温等静稳条件和沙尘是重要的污染气象和天气因素.激光雷达地基和车载走航监测数据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重污染期间区域西南和东南方向发生了PM2.5传输;区域两次沙尘过程主要受西北路径传输影响.此外,NAQPMS、CMAQ和CAMx这3个模式均可较好地预测到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重污染过程,但对个别城市预报略有偏差.该次重污染过程中模式对PM2.5的预报效果要好于PM10,这与气象模式预报、大气化学反应机制、污染源清单的不确定性,以及重污染应急措施导致的污染源排放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 朱媛媛高愈霄高愈霄王帅李亮王帅李亮王威王光刘冰
- 关键词:京津冀PM2.5污染气象沙尘后向轨迹
- 基于半级别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是提升预报能力的重要助力,为更好支撑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将我国空气质量细化为12个半级别,参照英国预报评估方法,对2020年“2+26”城市AQI、PM_(2.5)浓度和O_(3)-8h浓度预报开展探索性半级别预报效果评估,通过与AQI范围预报和AQI级别范围预报评估对比发现,半级别预报评估方法可将两者兼容合一,在城市业务预报评估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具体的半级别预报评估结果表明,“2+26”城市AQI和O_(3)-8h浓度在低段级别和高段级别的预报效果明显差于中段级别,不同级别PM_(2.5)浓度预报效果相对稳定;AQI、PM_(2.5)和O_(3)-8h浓度预报准确率月变化曲线分别呈双峰型、先升后降型和平缓型,PM_(2.5)浓度各月偏高预报显著;不同城市AQI和O_(3)-8h浓度预报准确率差距相对较小,PM_(2.5)浓度预报准确率波动较大;北京和天津AQI预报准确率高于周边省份,北京和河南PM_(2.5)和O_(3)-8h浓度效果相对最好.
- 王晓彦朱莉莉许荣高愈霄朱媛媛汪巍刘冰
- 关键词:空气质量
- 一种快速评估春季秸秆焚烧对东北代表性城市PM_(2.5)浓度影响的方法被引量:1
- 2025年
- 秸秆焚烧是一种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可能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哈尔滨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为代表性城市,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了常规条件下PM_(2.5)日平均浓度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春季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贡献。结果显示:2023年3月28日至4月10日秸秆焚烧对哈尔滨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PM_(2.5)日平均浓度的影响比例分别为15.0%~72.5%、11.3%~81.8%、47.6%~68.7%、26.3%~76.9%;秸秆焚烧排放贡献较低时,城市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秸秆焚烧排放贡献较高时,容易导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在常规污染源排放稳定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对春季东北代表性城市的秸秆焚烧影响进行快速评估,能够支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测预报和管理部门快速评价的相关需求。
- 李波兰李健军柳佳宏张巍刘冰孟晓艳陶金花李婧妍
- 关键词:秸秆焚烧空气质量多元线性回归
- 一种拟合污染风险倍率曲线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拟合污染风险倍率曲线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待拟合地区连续N年内秋冬季每日的颗粒物浓度数据;对所述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处理后数据的颗粒物...
- 郑辉辉臧统晖黄永海许荣王威刘冰
- 2019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重污染减排效果评估被引量:20
- 2020年
- 为评估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过程期间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基于情景模拟的方法,采用NAQPMS模式和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2019年10~12月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过程和气象条件概况,评估了模式24、72和144 h的PM2.5预报效果,并对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和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19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64μg·m^-3,同比降低了10μg·m^-3;区域性重污染过程4次,受影响城市重污染过程期间PM2.5平均浓度156μg·m^-3."2+26"城市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变化值范围为-15.6%~16.8%,EMI显示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12个城市气象条件与同期相比变差,变差程度范围为3.2%~16.8%.减排情景模拟分析显示应急减排措施有效减少了区域性重污染过程的发生,污染物峰值浓度降幅明显,未出现区域性严重污染过程.典型重污染期间,北京、石家庄、保定和唐山等城市PM2.5日均浓度削减2%~9%.区域应急减排措施促使"2+26"城市PM2.5季度均值分别降低1~3μg·m^-3左右,区域性减排效果明显.
- 朱媛媛高愈霄高愈霄汪巍鲁宁许荣刘冰
- 关键词:京津冀PM2.5减排效果情景模拟
- 天气形势图中高低压系统的识别跟踪方法、设备及介质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气形势图中高低压系统的识别跟踪方法、设备及介质,属于天气形势识别技术领域。采集多源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多源气象数据构建等值线数据集;提取等值线数据集中的闭合等值线,通过高低压系统的识别模型判定每条闭合等值...
- 朱媛媛黄永海刘冰王威
- 环境空气中PM2.5自动监测方法比较及应用被引量:55
- 2013年
- 在PM2.5监测受到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对β射线法和微振荡天平法(TEOM)这2种主要的PM2.5自动监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概述,给出了国内现有β射线法和TEOM法的比对测试结果,对今后开展全面系统的PM2.5自动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解淑艳王晓彦吴迓名潘本锋李亮杜丽包权崔虎雄刘冰汪巍王帅
- 关键词:PM2Β射线法
- 我国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建设及业务化应用
- 空气质量预报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核心支撑技术。2012年以来,我国区域性和跨区域的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且污染范围大、浓度高、持续时间长、影响因素复杂,传统的"日常监测、事后分析"的方法难以对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前瞻性的趋势...
- 丁俊男刘冰朱莉莉李健军
-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