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药敏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塞来昔布
  • 1篇诺如病毒
  • 1篇重症感染
  • 1篇胃肠
  • 1篇胃肠炎
  • 1篇纤维化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分析
  • 1篇环氧合酶
  • 1篇环氧合酶-2
  • 1篇急性胃肠炎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全瑞
  • 3篇田耕
  • 3篇王久伶
  • 3篇刑建刚
  • 3篇王晶
  • 2篇康丽红
  • 1篇康利红
  • 1篇涂银萍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京市重症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289例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病原学和耐药性,为临床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选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分析鉴定种、群或血清型,同时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重症感染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肠道病原菌感染以志贺菌属为主(占69.6%),其次为致泻大肠杆菌和弧菌等,志贺菌属中福氏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宋内氏菌(氟哌酸:11.2%vs7.6%;环丙沙星:16.3%vs2.7%;左氧氟沙星:2.9%vs0.0%;均P<0.01),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宋内氏菌(头孢曲松:1.2%vs4.3%;头孢噻肟:0.3%vs3.8%;头孢唑啉:2.2%vs4.4%;均P<0.01).临床特点中青年的发病明显高于老年患者(72.7%vs13.5%,P<0.01),以发热、腹痛及腹泻为突出症状,7-8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289例感染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多数为志贺氏菌属感染,部分患者为大肠杆菌、沙门菌或弧菌所致,应加强细菌药敏和耐药的监测.
田耕王晶李全瑞王久伶刑建刚康丽红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药敏耐药
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及其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部分机制,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每只大鼠腹腔注射0.025mL CCL4+0.15mL植物油,每周3次)、实验组(30只,分3组即Ⅰ、Ⅱ、Ⅲ组,每组各10只,每只大鼠腹腔注射0.025mL CCL4+0.15mL植物油,2h后分别依不同组给予10mg/kg、20mg/kg和40mg/kg塞来昔布灌胃,每周3次)。8周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a-2,COX-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实验组大鼠血清ALT、AST和羟脯氨酸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正常大鼠α-SMA微弱表达,未见COX-2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和COX-2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使用COX-2抑制剂后,实验组大鼠α-SMA和COX-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环氧合酶-2的表达可能对肝纤维化存在保护作用,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加重肝纤维化程度。
田耕王晶李全瑞王久伶刑建刚康利红
关键词:环氧合酶-2肝纤维化塞来昔布
56例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对56例散发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从2007年12月10日-2008年1月10目连续抽取病例100例,以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侧.发病3d以内的病例,每周从周一开始,每周连续抽取20个满足上述定义的病例。对收集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临床症状、可疑危险因素、用药情况、血常规、便常规进行监测,同时用ELISA方法对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1100例监测病例中56例占56%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与未感染诺如病毒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者中以中青年为主49例占87.5%。临床症状的发生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更易出现腹痛(x^2=4.058,P=0.044),其他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与未感染诺如病毒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8,P=0.018),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1.P=0.025),感染诺如病毒患者3例占5.35%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多数患者给予对症治疗3d恢复,考虑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3~7d恢复。[结论]诺如病毒是冬季散发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可能易合并细菌感染,使用对症、抗生素治疗可痊愈。
田耕王晶李全瑞涂银萍王久伶刑建刚康丽红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